王小川:迂回的胜利
2013-05-20季艺
季艺
互联网圈子里有句玩笑话:目前,能生产出核武器的国家有5个,但能开发搜索引擎的国家只有4个—技术天才们用这句话比喻互联网搜索技术的难度。而在2003年,25岁的王小川带领12个大学生兼职员工,只用11个月便研发出了搜狗搜索引擎。但王小川并非一帆风顺。他坐过冷板凳,甚至被暗中削权,但他仍然坚持隐忍和变通,以迂回曲折之心和合纵连横之力,搭建着他想象中的理想主义互联网王国。当年的技术天才,如今已是搜狗公司的CEO。
王小川的家离办公室只有10分钟步行路程。这些年,公司搬到哪里他就搬到哪里,公司远了他会有一种心理阴影,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没和自己接上,不踏实。住在公司附近,24小时在公司加班,随心贯注于产品……这符合大家对技术天才的所有想象。
事实上,这也是从小到大身边人对他的一贯定位。20世纪80年代,王小川就是全国性计算机学习热潮里的佼佼者。他获得过杨振宁设立的“伊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是风靡全国的奥赛宠儿。在著名的重点中学成都七中里,他甚至拥有一个独立机房。“搜狗的一部分基因也跟那段记忆有关。大家心无旁骛,研究新的算法,在规则之外有创意地去解决问题。”他说。
1996年,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的王小川被点招进入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王小川回忆,“清华这样一个上进的学校不允许你在任何人面前显示出无知”。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小川都与一种完全没有人味、非错即对的技术世界相处,这也造成了他之后的思维模式:完全没有任何灰色地带的,缺乏对生命真实的感触。
王小川读书时,三大门户网站崛起,互联网在20世纪末成为最吸引眼球的高科技行业。他和同学拥有了无数校外兼职机会。兼职工号“PT0030”被他从ChinaRen带到搜狐,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当时,ChinaRen创始人陈一舟希望王小川开发一个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但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系统该是什么样。很长一段时间,王小川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这个系统。“如果老板让你做一个老板都不知道要什么的、完全没接触过的工作,你该怎么办?”13年后的9月初,在一场校园招聘宣讲会上,王小川问在场的学生。而后他给出了答案:“尽你所能,想清楚目标,做到最好。”
一个从混沌中创造成功产品的团队,团队leader的性格和气质一定会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王小川当时的同事、现任世纪佳缘网CEO吴琳光说:“他团队的人跟他差不多,稳重、踏实,会在不经意间露出他们的聪明点。”这大概是王小川从技术天才向全面管理者转型的第一次尝试。
当时互联网产业已经度过资本观望期,转变为由风险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王小川在ChinaRen听到最多的传言是公司正在大量融资准备上市圈钱。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无法理解这种模式,离开了。王小川不同,常用“钝感”向外人描述自己性格的他,完全沉浸在开发的乐趣中,“一直到老板最后宣布公司要被卖掉时,我才知道公司账上只剩下了15万美元,撑不下去了”。
2000年10月31日,ChinaRen被搜狐收购。张朝阳的娱乐明星做派引起很多清华理工学生不满,甚至有人拒绝了搜狐股份,把在ChinaRen的股票换成现金一走了之。
王小川依然留在搜狐。两年后,王拥有了近千万资产,这让他面对接下来的考验时保持足够的从容和坚持。
搜狐早期的网站形态是类似雅虎的分类导航,下面链接各种网站。2003年,张朝阳命令王小川做一个搜索引擎把百度干掉。不精通技术的他低估了开发搜索引擎的难度,只给王小川6个编制名额。王小川找了清华奥赛集训班学生,把6个全职变成12个兼职。11个月后,搜索系统顺利上线。
郭奇是王小川的中学同学,也是与他一起进入搜狗的第一批清华奥赛训练营的员工之一。他曾离开过搜狗,2012年又选择回归。他说:“搜狗一直都有敢想敢做的基因,比较有勇气。像我们搞竞赛一样,很多题目看上去是不可解的,但最终我们都能想出很多奇怪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直在想象,未来的用户会怎么交互。”
搜狗的技术人员最欣赏王小川的宽容与善意。郭奇认为,在互联网大佬和工程师之间,王小川是难得的优秀沟通者、翻译者与保护者。任何时候,王小川从未让他们直接面对上级的强大压力与不满。
2006年,搜狗输入法刚问世的第一年,反响并不好。王小川亲自推广。2008年年终,搜狗输入法在市场的占有量已达40%。王小川的思想也变得更务实。他发现百度花了很多钱将搜索框安插进互联网的大小角落,他意识到,搜索引擎战争其实是渠道战争。然而,这种理念却和张朝阳的认识产生冲突。
在没获得张支持的情况下,他偷偷研发浏览器。丁磊、周鸿祎和李彦宏等人此时向他抛出的橄榄枝,都没打动他。他又一次以钝感力解释此事:“那意味着排除噪音,在认定的大方向上走到底。”
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周鸿祎看到了做搜索的时机,并模仿王小川提出的搜索引擎与浏览器联动的技术模式,发布了360浏览器。周鸿祎主动向张朝阳建议入股,但张认为浏览器并不重要。王小川明白,一旦失去了浏览器这个渠道,就相当于拿到了蛋但是没有拿到鸡。他还有更深层的正义感,那来自于对游戏规则的鼓励和尊重,“如果周鸿祎拿到搜狗这个武器,一定能把百度干趴下。”他觉得这不是件特别文明的事情。
王小川必须很快在搜索帝国的复杂恩怨里,找到能代替周鸿祎进入搜狗的人—这个人便是阿里巴巴的马云。他说服张朝阳的理由很简单,“把阿里巴巴拉进来,比把360拉进来更有意义”。同时,他飞去杭州。40分钟的见面里,王小川只告诉了马云两件事:第一,如果搜狗能够对抗百度,这对阿里有很大的好处。第二,张朝阳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他从没有在互联网行业有过作恶的经历。一个月之后,张朝阳接到了马云投资搜狗的电话。王小川驱逐了一个霸道的合作者,又通过一个共赢的支持者为自己争取了独立。
搜狗独立的背后,不仅是王小川从CTO(首席技术官)到CEO(首席执行官)的变化,更意味着他从一个骄傲的技术人才变为一名真正的互联网布局者。
在互联网评论家Keso看来,王小川聪明但低调,在搜狗独立之前,他几乎没有让任何人注意到自己。同时,王小川也愿意放下姿态与人沟通。当他背水一战,偷偷开始做浏览器的时候,他可以说服金山、腾讯、优酷甚至与搜狐是明显竞争对手的新浪微博,在漫长的谈判之后,让他们都能接受搜狐的这款产品,并且愿意用自己擅长吸引流量的方式去为它做推广。无论是优酷还是微博,所有网站其实都需要搜索引擎技术,当百度一家独大时,王小川在最适合的时机出现,作为一个开放者与大家分享。
同为做技术出身的吴琳光觉得,王小川能够在技术人员与资本方中间做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桥梁,“他总能非常好地以技术的身份让资本方愿意给他支持,又能让技术很快地明白资方的需要”。
8月16日,当周鸿祎推出自己的搜索时,市场一片哗然。“事实上,王小川很早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吴琳光说。
就在360发布搜索后的第一时间,王小川宣布了一个来自搜狗内部筹备已久的评测报告。在报告中,确凿无疑的数据指出,360还没有具备独立搜索的技术,而它的抓取结果大部分来自百度,同时,搜狗在这次竞争中没有流量上的任何影响。
王小川合纵连横的战略才能从何而来?又是怎么生长壮大的?
似乎是2008年他偷偷开发浏览器时,也可能是2003年他刚从清华毕业开发出搜索引擎时。王小川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系,但选的是生物基因工程方向。在实验室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明白了,每个细胞都一定会死掉,引申来说,所有代表进步的个体都会有局限,所有的进步都会被新陈代谢。
王小川说,一个细胞的命运就像一个人,“它在组织里有自己的个性,但它得服从上一层的力量。你知道宿命的事情,对吧,所以成败可以看得很轻松。那么,就像一个细胞一样,完成你的使命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