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领导权”到“文化帝国主义”
2013-05-16王蓓蓓
王蓓蓓
摘要:“文化帝国主义”的提出,揭开了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非暴力手段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蚀的真面目。发达国家通过这些手段来逐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这样会造成这些发展中国家否定自己民族文化的危险局面。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避免民族文化被同化的历史悲剧。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13-02
一、从“文化领导权”到“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一词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一切“人化”的事物;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精神生产有关的观念形态。”[1]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本文在后文所提及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文化帝国主义都采用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
葛兰西作为西方国家的一个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最有影响的是他以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两个核心范畴为基本内涵的西方革命理论。葛兰西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国家作为外围壕沟在内部应该具有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这两个重要的堡垒。其中政治社会就是采取专政的暴力手段发挥作用,而市民社会不是单纯地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而是代表着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与政治领域相并列的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它既包括政党、工会、学校等民间社会组织所代表的社会舆论领域,也包括报纸、杂志、新闻媒介、学术团体等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域。市民社会则是通过一种文化上的“同意”来发挥其效用。政治社会的暴力手段和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相辅相成,逐渐稳固着一个国家的权力阶层。在葛兰西看来,在市民社会相对发达的社会里,政治社会的作用开始弱化,那么文化领导权便呼之欲出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体现的并不是一种简单和粗暴的压迫与反压迫的关系,文化领导者通过用智识的、思想的、教育的方式来“说服”被领导者,因而,文化领导权能为政治领导权的获得奠定思想基础,但有时,为了获得文化领导权,统治集团也需暂时被迫向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求做出妥协和适当的让步,让被统治阶级逐步认同统治阶级的世界观,并最终达成共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就是一种斗争——妥协——渗透——共识的动态体系。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描述的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文化博弈的动态过程。随着文化领导权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逐渐衍生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许勒在他的《传播与文化支配》中首度使用和诠释了“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随后,爱德华·W·赛义德发展了自己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他指出当前国际政治和文化的新格局和新特点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的长期以来的政治和文化的主宰、重构以及话语权力压迫。因而,在他看来,西方与东方的关系往往表现为纯粹的影响与被影响、制约与受制约的关系。在此,文化领导权就成功地蜕变成了“文化帝国主义”。如果说拥有文化领导权的统治者在国内进行文化统治还具有中性意义的话,那么,文化帝国主义已经具有了浓烈的贬义色彩。与赛义德同一时期的汤林森更是将文化帝国主义细致地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不对等的信息流,即第一世界流入第三世界的信息明显超过后者流入前者的信息;第二层次,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威胁;第三层次,消费文化即资本主义文化对传统社会的冲击;第四层次,现代性批判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就其实质来看就是发达国家利用当今发达的传媒科学手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和传播带有自己文化价值理念的文化产品,以逐步获得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霸权,成就自己的“文化帝国”,并借此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地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和文化渗透的手段和方法更加科技化、隐蔽化,他们借助了几乎覆盖全球的网络来大肆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利用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正积极热情地学习西方各国语言文化的心理。这看似形成了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奇怪的文化局面,可深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文化帝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看似与他国进行着平等的文化交流,实则是通过人们常见的影音、娱乐、文学等形式在对他国进行着文化软入侵。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对“文化领导权”狂热追逐的真实写照。“文化帝国主义”成本低廉(较之发动一场战争来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结果又不得而知,成本和付出的代价较大;“文化帝国主义”则仅仅是采用一些传媒技术和手段进行文化产品的输出,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与被输出国打一场文化阵地战,成本和付出的代价较之较小),而收益颇丰,那这些西方大国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一)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还是在上文论述过的葛兰西那里,都认为它在人类社会结构中是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的内容,正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它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而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和其他的一些社会科学等,都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近些年,西方大国在他们的文化产品中大量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特技技术在电影中的成功运用和3D电影的成功运营),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前期宣传,选用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形式和题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产品受到了当局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几年,不仅西方大国加大对我国的文化产品的输出,我国也大力引进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产品,使得西方文化产品在我国的文化市场中满目琳琅。不得不承认的是,西方大国的这些文化产品的确传达了一些正能量,但也正是在这些丰富的西方文化产品中也蕴含了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人们在津津樂道地欣赏西方大国的文化作品的同时,深藏于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观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长久以往,这无疑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
近些年,西方文化产品在我国大肆流行,尤其在青年人一代中更甚。西方文化中所宣传的一些价值理念很多地方与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西方文化中经常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价值理念,更像是一场大瘟疫一样在我们青年一代中传播。其结果就是,年轻的一代似乎更加认同西方文化。《弟子规》、《三字经》、《朱子治家》、《女儿经》等堪称中国国学中的经典,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这些经典在我们年轻的一代中却鲜为人知。这并不能完全说是“文化帝国主义”造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确造成了冲击。如果照此长期下去,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博弈中将处于劣势地位。
(三)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新能力的消极影响
在全球化平台上,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他们在文化对话中也是不平等的。西方国家在掌握了文化霸权之后居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则急切地想要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无疑给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入侵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势的大众传媒及各种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热销蕴含着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试图将自己的文化符号强加于全球,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这些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中断自主发展文化的进程。
三、“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的警示
纵观当今世界,“文化帝国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就我国当下的文化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应加强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并相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一)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文化实力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3]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增强我们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要求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这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积极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高度重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各种包装的文化入侵,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必须加强国内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为保护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起坚实的屏障;也必须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也有利于扩大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和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
(二)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从战国时期的孔孟文化到当今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与沉淀,凝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这不仅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强大的民族信仰体系。因而,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积极发掘民族文化独特的价值,并努力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各种文化产品中,从而有效地扩大它们在国内以及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大众化。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