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乳品行业分析
2013-05-15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
2013年度是中国乳业调整、完善、提升期,坚定信心、振作精神、扎实工作的一年,是尽快使乳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轨道的必备工作之一。除此之外,认清乳制品行业现今的整体发展状况,行业发展态势。以此为据制定下年度行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乳制品行业在突破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行业整体概况
2013年6月底,全国有规模以上企业652家(比上年增加13家),其中液体乳生产企业389家,乳粉生产企业209家。到6月底,全国共颁发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为917个,其中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证128个,与2011年底相比分别增长了201个和9个。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快报,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1307.1万吨,同比增长11.63%;其中,液体乳产量1125.9万吨,同比增长12.41%,乳粉产量76.1万吨,同比增长5.94%。
产品销售与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营业务收入1351.24亿元,同比增长16.59%,低于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17.53%),仍列第五位。利税总额完成141.5亿元,同比增长21.06%;利润总额完成86.8亿元,同比增长23.63%;销售收入利润率为6.43%,基本与上年(6.47%)持平。库存产成品为5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0%;应收账款208.8亿元,同比增长11.80%。亏损企业118家(上年130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18.1%,亏损企业亏损额4.5亿元,同比增长-37.27%。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154.7亿元,平均万元收入纳税额404.8元。
2013年1~6月,乳制品进口仍维持高速增长,出口基本无增长。共计进口乳制品85.1万吨,货值29.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41%和19.04%,进口乳制品货值已占到国内乳制品总产值的13.83%。其中:乳粉38.9万吨,同比增长24.19%;乳清19.9万吨,同比增长8.52%;乳糖3.9万吨,同比增长3.71%;婴幼儿乳粉5.6万吨,同比增长28.53%;液体乳9.6万吨,同比增长151.98%。乳制品出口1.9万吨,货值0.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47%和-36.52%。
乳制品质量稳定向好。这主要得益于行业的清理整顿,技术装备及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奶源基地建设加快、自有奶源比扩大、原料乳质量提升;企业管理的加强与完善;政府监管措施有力等原因。2011、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检国产乳制品样品128240个,产品合格率99.74%,其中婴幼儿乳粉样品12082个,产品合格率99.23%;而各口岸共检查出不合格进口乳制品318批次,产品合格率99.24%,其中不合格婴幼儿乳粉43批次,产品合格率98.17%。特别是协会对市场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抽检,2012年2~12月共抽检11次,抽检了15个品牌的163个样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的质量是稳定可靠的。
二、行业发展态势
(一)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对国产婴幼儿乳粉仍心存疑虑
2012年共进口零售包装婴幼儿乳粉9.15万吨,货值10.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93%和1.79%。今年上半年进口5.6万吨,货值6.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53%和29.07%。从国外捎购婴儿乳粉的现象有增无减,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限制中国人采购。我们不能确切知道从国外捎购了多少婴儿粉,有人估计其量不会低于正规渠道的进口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液体乳的进口量在成倍增加,2010年液体乳进口1.59万吨;2011年4.05万吨,同比增长155.14%;2012年9.38万吨,同比增长131.34%;今年上半年9.6万吨,同比增长151.98%。上半年,平均每月进口乳粉7.5万吨,全年预计进口量将突破75万吨。这说明消费者不仅是对婴幼儿乳粉,对其他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也尚未完全恢复。
(二)奶源紧张、奶价高是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
近十几年来,我国奶源增长一直维持在15%以上,但自2008年开始,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2008年为4.08%,2009年-2.74%,2010年1.91%,2011年1.67%,2012年预计2.3%。去年,主产区的一些地方奶牛饲养量在大幅减少,奶源紧张、抢奶现象又在上演。主要原因是,个体养牛过快退出,规模养殖及企业自有奶源不能及时跟进,牛肉价格持续高位,奶牛淘汰速度过快。奶源紧张又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以2012年6月为例,欧盟平均2.56元/千克,德国2.31元/千克,法国2.77元/千克,英国2.56元/千克,荷兰2.32元/千克,爱尔兰2.30元/千克,丹麦2.54元/千克,比利时2.19元/千克,美国2.26元/千克,新西兰2.37元/千克(5月份),全球为2.19元/千克,中国3.27元/千克(农业部定点监测内蒙、河北等十个牛奶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主要产区的奶价已超过4元/千克,高的已达4.5元/千克左右。总体上说,我国生鲜乳收购价已经高出国际奶价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中国乳业已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到资源优势的国家寻找优质低价奶源
从2010年开始,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开始到乳业优势国家寻求发展,饲养奶牛、建设加工厂,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初已有娃哈哈、光明、澳优、圣元、伊利、雅士利、贝因美等八家企业,先后在荷兰、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投资建厂。目前这种寻求海外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增长。
(四)我国乳业已进入调整、完善、提升期
经过2011年的清理整顿,乳制品生产企业数量减少近50%,企业的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质量保障体系、自有奶源比例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乳业已经告别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的老面孔,成为食品制造业中一个崭新的行业。但是,这仅是硬件提升,而企业管理水平、奶源基地建设、原料乳质量安全、职工队伍建设的提升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行业形象建设、消费者信心建立更是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中国乳业,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马上面临第二次整顿,又将有一批企业面临出局,企业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主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我国乳业已进入调整、完善、提升期。
三、下年度行业工作重点
(一)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奶源基地建设,扩大自有奶源比例
发展自有奶源是我国乳业的特色模式,而非权宜之计,这一特点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2012年,各重点企业在自有奶源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自有奶源的比例大幅提升,一些企业自有奶源比例超过30%,先进企业达到50%,有的已达100%。2013年,各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如独资、合资、协办、托管、联合等,继续加大自有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扩大自有奶源的比例,保证原料乳的供应和质量安全。
(二)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产品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某些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能力,如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等普通乳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减少普通乳粉生产已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建议,以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等普通乳粉为主的企业,要尽快向液体乳产品转变,大力发展干酪、乳清制品、高附加值产品;城市型企业要扩大低温产品生产。
(三)强化企业管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已建立了ISO、HACCP、企业诚信等管理体系,各企业都要认真执行这些先进的管理体系,定期验证执行效果,充分发挥这些管理体系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2013年度,行业要重点推广实施乳制品企业、婴幼儿乳粉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制定并推广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指南(暂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履行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表彰履行社会责任良好企业。
(四)加大宣传力度,重树消费者信心
各企业要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中国乳业的新面貌,展示企业整改所取得的成果,向广大消费者报告产品质量状况。设立企业“开放日”,请社会各界、消费者到企业参观。协会提出每个月的第一周、第三周的周六、周日为企业开放日,各企业要主动邀请并提供方便。这是一个宣传企业、扩大影响、引导消费的好形式,在国外早有类似的做法。伊利集团组织消费者到企业参观的作法值得各企业学习,这是一种效果极好的宣传方式,对重树消费者信心极有帮助。
(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1、强化对原辅材料进厂的检验
原辅料进厂检验包括辅料、包装材料、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特别是对进口原料,如乳清粉、乳清蛋白粉、乳糖等,必须按照标准要求逐一进行认真检验。要积极采用快速检验技术,确保投入生产的原辅材料符合标准。强化产品出厂检验,必须按照标准要求逐项进行认真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标准,做到万无一失。
2、加强对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管理
(1)加强对临期产品的管理
临期产品的管理包含临期产品的销售和过期产品的下架、回收、存放、处理等内容,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严格经办人交接手续,严防过期产品流入市场。
(2)坚决查处在生产日期、过期产品上弄虚作假行为
临期产品、过期产品的下架、回收涉及到企业和经销商的经济利益,这是导致生产日期、过期产品弄虚作假行为的动因。各企业应在销售网点的布局、配货上做到科学计划、符合实际,尽量避免和减少因回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应与经销商制定合理的回货损失分担机制,坚决查处在生产日期、过期产品上弄虚作假的行为。
(3)加强对低温产品的运销管理
制定低温产品运销管理制度,保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运输车辆必须是符合卫生要求的能够保温的冷藏车,运输途中产品温度不得高于6℃。车辆装载货物,要充分考虑包装物的承压能力,保证产品不会因挤压而造成破损渗漏。低温产品的销售必须有冷链配套,不得在没有冷链条件的网点销售低温产品。
3、加强对辅料的风险监测
风险检测内容详尽,如营养强化剂、添加剂、包装容器、清洗剂、车间除菌剂等的风险监测,并对产品供应商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要求。
4、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建立起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做到了对原料、生产、销售全过程可追溯。这是保障消费者利益、履行企业责任的重要措施,各企业必须建立并认真实施。希望各企业在本年度都要建立并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