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线性编辑工作模式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作用
2013-05-14刘洋
刘洋
摘 要:新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多媒体计算机迅速涉足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就是从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过渡为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简称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广播电视领域荡起的层层涟漪并非仅仅局限于设备硬环境,还波及到节目编辑方式、编导思维方式等软环境。从创作的角度来考察,人们对这种软环境的变化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这正是本文立论的着眼点。
关键词:知识类电视节目;综合性形象思维;非线性编辑系统;后期编辑
1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工作模式的优势性
基于目前电视制作的方式方法,目前存在着线性、非线性和线性与非线相结合三种工作模式。本文着重探讨一下非线性的工作模式。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指的是是使用数字存储媒体进行数字视频编辑的数字后期制作系统,它的集成度很高,集编辑机、特技台、字幕机、调音台、特技台于一体。也可以说一套非线性单机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缩小的、功能完备的合成机房,能够完成传统后期合成机房所能完成的一切操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计算机硬盘编辑的方式取代传林的磁带记录电视信号的编辑方式。记录在硬盘上的数字信号具有随机存取的特性,完全打破了线性状态下必须顺序进行的模式。对节目的编辑可以“不按制作的先后和长短进行任意编辑。对于素材可以随意地改变顺序,缩短或加长其中的某一段。”
(二)在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模式下,只要有一台录像机和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就可完成节目的全部后期制作。它的工作流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素材的采集。通过录像机将所需的画面和音频数字化后存储在硬盘上。
②节目制作。对采集到硬盘上的素材进行剪辑、特技处理、叠加字幕、配音,形成完整的电视节目。
③节目输出。制作完成的电视节目,检查没有什么再需要修改的地方后,启动播放器输出,录制成编辑母带。
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
2.1 硬件构成
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加一块或一套视音频输入/输出卡(俗称非线性卡)和一些辅助卡,再配上一个大容量SCSI硬盘阵列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单机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这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2.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件组成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计算机工作平台,无论我们需要计算机做什么工作时,只要配有相应的应用软件即可。很显然,当我们要进行非线性编辑时,除了计算机工作平台要满足上述非线性编辑硬件要求外,还需要配以非线性编辑应用软件,才能组成一个完善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从而着手进行非线性编辑工作。
3 非线性编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近几年来的运用和实践,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编导们借此创作出大量影视精品,但种种麻烦和不足也接踵而来,并且随着用户群的扩大,某些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3.1 编辑界面
目前,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是出自电脑专家之手,因此它的操作界面完全植根于计算机平台。无论设计者怎样把界面做得尽量与传统视频设备的操作模式相接近,但它毕竟是个全新的且具有相当复杂程度的操作界面。就拿大家公认的比较简洁的dpsVelocity来说,时间线窗口、素材库窗口、预演窗口、剪辑窗口、音频窗口、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挤满了小小的电脑屏幕,令编导目不暇接。
3.2 总体的编辑时间
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是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的:素材拍摄、稿本撰写、选择素材编辑、字幕处理、特技处理、解说音乐合成等。我们知道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素材编辑时,由于它是以硬盘作为记录信息的介质,声音和图像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在硬盘里进行编辑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它可以随意组接素材,任意变动节目的位置,随时修改节目内容,而无需像以磁带为介质的传统视频设备那样通过来回寻带,多版复制来完成。这确实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然而,现有的非线性设备仍然是生存于传统模拟制式电视系统的大环境中,无论非线性设备的硬盘多么方便快捷,但要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仍旧无法摆脱磁带—硬盘—磁带的工作模式。首先是素材的输入,由于编导的思路经常在编辑时随着节目的进程而变化,因此,他们往往先将尽量多的素材以1: 1的速度储备进硬盘,以便使用时立即调用;尔后,再经精选编辑成片;最后,以1: 1的速度输出到磁带上。这种1: 1的输入输出过程,比起传统线性编辑模式下的随选随编就显得多余和枯燥了许多。
3.3 字幕处理
由于汉字的复杂和多样,使其在处理时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空间。目前国外品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如FAST, DPS都外挂Inscriber CG字幕软件,但这种软件的中文字幕功能还不太完善,如果打大量的字幕容易造成死机,且字幕的字体、颜色等属性变化少,提供的图形模板单调死板,与专业的字幕机,如奥维迅精典字幕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编导常常舍弃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做字幕的想法,在片子编完之后,再去带有普通字幕机的传统编辑线上过一版字幕,这不仅加长了编辑时间,也使节目因多一版复制,而影响了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非线性的优势。
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方向
非线性编辑系统尽管目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它代表了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发展方向。为了使非线性编辑系统更适合于知识类电视节目的后期艺术创作,使非线性编辑方式更适合于编导所特有的综合性形象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大量的创作实践,就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看法。
4.1 操作界面图形化
在原来编辑界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其风格,尽量避免过于工程化的软件界面,模拟传统编辑设备,采用图形图示化的按键界面;尽可能少用数字、标尺之类的对话方式,在操作方式上尽量贴近编导所习惯的双窗口编辑方式,使制作方式更简洁明了,编导所能见到的和所能触及到的只有剪辑界面,使编导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剪辑创作过程中。
4.2 特技制作实时化
提高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性能,缩短特技生成时间;除了非线性卡上已赋予的部分实时特技,另外增加特技效果卡。将一些复杂的特技转换效果做成硬件插卡,使所有的二维、三维特技都能所见即所得,能够方便调用并缩短生成时间甚至不必生成。而且不同公司的特技卡有不同的特点,会得到别开生面的效果,还可不断升级。按难易程度,把系统所能完成的特技分成不同级别,并用直观的预览图表示出来,对于编导在制作中常用的特技采用最简单的表示方法,使操作者很容易上手。在素材片段上施加特技时,最好在片段上显示出特技图标,表示这段画面已经进行了某种特技处理,方便同行之间交流探讨。
4.3 疏通输入输出的瓶颈
素材采集时实现多倍速上载到硬盘,缩短输入输出时间。但这种方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没有彻底解决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现有的磁带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另一种解决办法是前期拍摄、后期播出全部采用硬盘,发展硬盘摄像机、兼容摄象机硬盘的非线编辑系统、硬盘播出系统,形成硬盘—硬盘—硬盘的全程无带化制作,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瓶颈,普及非线性创作方式。
5 结 语
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电视技术的革命将带来电视节目的革命,当我们在选择新技术的时候,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同样前所未有的负面因素。因此,只有合理规划,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处理好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尽力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兼顾前瞻性的技术,从而形成良好的电视节目制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