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2013-05-14罗佳

卷宗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主观量表变量

摘 要: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广泛体系,它涉及到个人人格,个人生活环境以及个人所参与的各项活动。而且,主观生活质量似乎在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其经历间起到中介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并对其给于学校心理工作实践的启示予以讨论。

关键字: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发展

1 什么是主观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通常是学校心理工作者和教育者们肩负的重大任务。积极心理学先驱Csikszentmihalyi一再强调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主要部分:积极情感、消极情绪和主观生活质量。依据Frisch的观点,主观生活质量指的是“个人对重要的需求、目标、愿望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实现的主观评估”。

2 对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测量

对主观生活质量的评估可以是对整个生活领域的,也可以是对某一特定生活领域(如家庭、同伴团体、学校)的,三种较成熟的量表是是感知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质量剖面图——青少年版、学生生活质量量表。另外有一类量表把对特定生活领域(社会关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的评估加入其中。如综合生活质量量表——校园版,第5版、学生生活满意度多维量表等都属于这类量表。一份仅含5个项目的简易版学生生活满意度多维量表也被作为筛选工具被开发出来。目前这些量表的使用非常有限,它们的信度与效度也仍是不稳定的。

3 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关于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最初仅简单的确定与主观生活质量的关联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变量、环境变量、儿童行为变量),后来的研究试图理清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而当前的研究则致力于探明在主观生活质量、决定因素和影响三者间发挥作用的具体的心理与结构认与知机制。

早期研究结果表明10-13岁少年的综合主观生活质量最为相关的是自尊、内控感和外向性,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年级这类人口统计学变量并无显著相关。人格变量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相关。

越来越多的数据进一步证实邻里关系、生活事件、家庭经历等这类情境因素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尤为相关。例如,研究发现住在居民区的儿童比邻近商业区或工业区居住的儿童报告出略高的主观生活质量 [1]。另外,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与其经历积极或消极事件[2]。在儿童移民中,民族认同感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3]。Liebkind 和Jasinskaja-Lahiti发现在斐济的青少年移民中,他们感受到的歧视与低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相关[4]。

跨文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力。Demo T和 Acock发现母子间的冲突最能预测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它比家庭类型(如已婚、离婚)或父母间关系的影响力更大[5],而中国青年与父亲的冲突更会对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也与其在校园内的遭遇和经历相联系。Huebner, Funk和Gilman发现主观生活质量低与他们对学校与教师的所持的消极态度相关[6]。

一类针对病患(如正接受特殊教育与心理服务的、身体残障的、有异族文化背景的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在学校接受心理健康指导或身体残障的青少年报告的主观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青少年与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正常人相比,他们会报告出更低的主观生活质量 [7]。而Ash与Huebner对天才儿童的研究发现智力超常的青少年与普通人的主观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8]。

另外像意外怀孕、辍学等也会困扰青少年。研究发现怀过孕的青少年比那些未怀过孕的青少年报告更低的主观生活质量[9]。Maton发现早年辍学的非裔美国男性与在校生相比的主观生活质量更低[10]。

当前,研究正试图找到一些与主观生活质量相关的认知因素。例如Ash 和Huebner发现归因方式是消极事件作用于主观生活质量的中介因素[8]。Fogle ,Huebner 和Laughlins的研究显示中小学生体验到的自我社会效能感在外向性与主观生活质量中起到中介作用。近来的研究有所突破,发现主观生活质量不只是种结果,也可以作为环境与行为之间发生联系的桥梁。Suldo 和Huebner证实了不仅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能预测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主观生活质量也能解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11]。

概括地说,早期研究把主观生活质量作为一项目标变量,而现在的研究开始把主观生活质量作为一项预测变量。

4 总结与展望

主观生活质量是一种能促进青少年适应力的积极力量,它不仅是重要的结果变量,也是影响人际行为与个体心理活动的中介变量。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是以一次性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在这一次性的研究中,相关的方向仍尚未弄清,需要更多的设计精密的纵向研究来加以解释其作用方式 。当未来的研究能把诸如偶然性这样的无关变量更有效地控制时,主观生活质量、病理症状和适应功能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将能被更准确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Homel,R.,&Burns,A.(1989).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1,133-158.

2 Ash,C.,&Huebner,E.S.(2001).Environmental ev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of adolescents:A test of cognitive mediation.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2,320-336.

3 Sam,D.L.(1998).Predicting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adolescents from immigrant families in Norway. Ethnicity & Health,3(1/2),5-18

4 Liebkind,K.,&Jasinskaja-Lahti,I.(2000).Accultur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immigrant adolescents in Finland:Acomparative study of adolesc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5 Demo,D.H.,&Acock,A.C. (1996)..Family structure, family process,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6(4),457-488.

6 Huebner,E.S.,Funk,.B.A.,&Gilman,R.(2000).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Canadia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6,53-64.

7 Huebner,E.S.,&Alderman,G.L.(1993).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ation of a children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Its relationship to self- and teacher-reporte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school function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30,71-82.

8 Ash.C.Huebner,E.S.(1998).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of gifted middle-school children.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13,310-321.

9 Guijarro,S.,Naranjo J.Padilla,M.,Gutierez,R.,Lammers,C.,&Blum,R.W.(1999). Family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 pregnancy:Study of a group of adolescent girls and their family in Ecuador.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5,166-172.

10 Maton.K.I.(1990).Meaningful involvement in instrumental activity and well-being: Studies of older adolescents and at risk urban teenanger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8,297-321.

11 Suldo,S.M (2002).Life satisfaction during adolescence:A longitudinal study of very satisfied youth.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 progress,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作者简介

罗佳(1981-),女,江西景德镇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猜你喜欢

主观量表变量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