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3-05-14梁亮亮
梁亮亮
摘 要:我国当前的中职教育正处于转型期,生源质量不佳、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但是中职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就能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主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在应用当中灵活多变,课堂效果明显。
我国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课堂权威、学生只做听众的班级授课形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最好的选择。
1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形成真正的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更好地同他人交流、在团队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与组员协作。
(1)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机械地去听、去学,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在小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在内容安排上形式多样,这样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生内在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原来的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组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难题。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自身潜能被激发出来,在小组当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的同时,个人成就感也能增强,学习自信心也得到提高,这样更有助于下一阶段的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发。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依照自己所分任务认真钻研,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组员寻求帮助,这样一种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就被营造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也有互帮互助的帮扶,优生带差生共同学习,差生也能在其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团队协作能力是当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小组合作的习惯能让中职学生尽早掌握这种基本能力,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4)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当前所提倡的新型探究学习模式,教师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容小觑。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深入各小组,及时发现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这样课堂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2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设计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协作来实现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型实用人才。
2.1 全面性原则和育人性原则
学校的目的在于育人,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将学生发展成一个全面型实用人才。中职院校应当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创造机会努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中获得发展。
2.2 和谐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课堂应用体现了师生关系平等,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更加和谐的教学情境,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那种说教,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引导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3 主体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辅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共同学习,“优生”带着“学困生”,互帮互助。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通过不断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学会去表达自己、倾听别人的观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4 平等性原则
每个学生在计算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角色并不是长期不变的,不能只让那些学习强者来统治这个小组,让每一个组员都能有机会来担当小组长的角色,每个人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其领导能力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3.1 前期引导
如果在计算机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话,学生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首先让课堂气氛先活跃起来。这样学生自然就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一些胆小孤僻的学生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当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发现自己的长处,张扬自己的个性,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没有固定的形式,小组的规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课堂时间、组员能力等各种因素视情况而定,但基本上应当以越少越好为原则,太多的话不容易管理。在成绩上最好将全班整体分为三个段(A 、B、 C),即每个小组的人员应当是水平层次不均的,同时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形成双向选择。教师再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小组成员进行协调,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
3.3 任务分配明确
当小组分组结束以后,要对每个成员的角色进行定位。选择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组员来担当小组长的角色,负责协调组员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内选择一名记录员,负责收集材料、记录小组合作讨论成果;监督员来维持秩序,鼓励所有组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检查员来对组员学习掌握程度就行抽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亦可交换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 小组讨论
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学生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先学,学生只有在充分先学的基础上才会产生表达和交流的内心需要,才能在小组讨论时有想法可说,有观点可辩驳。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必须加强进行方法的指导。在交流时,要多采用轮流式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生在交流中应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吸收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成果。
3.5 合作评价
既要关注各小组的团体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人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其次,组内互评。让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打分,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合作学习当中自己表现的不足之处,也能让教师及时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第三,组间互评。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小组凝聚力。在不断的评价与自我反思当中,各小组成员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4 结语
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改变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尴尬局面,让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让学生都能均衡地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洪凡. 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结合”[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1(06)
[2] 冯婕,郭丽,郏伯荣.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 改革与开放. 2009(10)
[3] 王璟.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之我见[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