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跨建筑界设计
2013-05-14林楠
林楠
摘 要:针对我黄岩岛的问题,通过功能、造型、材料、结构形式、移动方式、种植技术上的跨界,为守岛人员打造一个上面是有机生态基地,下面是天然环保捕鱼场所的海上移动农场。它既是一个集生产、运送蔬菜瓜果和鱼类为一体的立体式交通工具,又是一栋可以漂浮在水里、可以移动的建筑。
关键词:黄岩岛;跨界设计;立体交通工具;移动建筑
一、引言
有学者认为:打破固有的框架,跳脱熟悉的未知,穿梭于不同领域的行为,都可以统称为跨界。因此,跨界设计,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具体来讲就是不同前提下的设计,为了实现不同设计目的,可以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跨界设计的价值在于,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对立的元素,擦出灵感火花和奇妙创意。然而,跨界不等于发明创造,因为跨界是对已有技术和资源的再组合;跨界也不等同于创新,作为创新的一种形式,跨界更是一种心态、一种观念、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整合能力和引发共鸣的“交响能力”。
我的毕业设计就是针对我黄岩岛的一个可供守岛人员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的跨建筑界的设计。旨在为守岛人员打造一个海上移动农场,它上面是有机生态农场,下面是天然环保渔场。当然,它也是一个交通工具,是一个集生产、运送蔬菜瓜果和鱼类为一体的立体式交通工具;它也是一栋既可以漂浮在水里也可以移动的建筑。
黄岩岛在内的周边海域离菲律宾本土甚近,长期以来菲律宾刻意放任的渔业政策,使大量菲律宾渔民进入黄岩岛海域盗捕。因此,守护我黄岩岛,战略意义非常重大;设计出可供守岛人员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意义同样非常重大。
二、交通工具跨建筑界设计的方法
下面重点谈谈在我的设计中,交通工具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如何进行跨界的?
1.功能上的跨界
这个海上移动农场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它得尽可能地为国家节约资金。我在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相对来讲比打造一艘大型舰艇划算多了。模块化设计也容易管理。在海上遇见风暴的时候,它们可以迅速的拼合在一起,抵抗风暴系数增大。模块化设计单体移动,靠海上的漂浮力可以更迅速。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上面是一个不完全闭合的温室大棚,种植粮食、蔬菜瓜果、植物花卉,下面是一个大型渔场资源库,不需使用饵料,天然环保生态的最佳捕鱼场所。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都可以进行雨水收集。在海上不仅守岛人员需要淡水,植物也需要淡水。黄岩岛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5-9月是雨季。在雨季的时候,雨量在1500-2000毫米以上。雨水落在温室大棚的顶上,通过管道流进储水罐储蓄起来,守岛人员饮用时需要用太阳光消毒再饮用。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可以收集海上蒸发的水蒸气为植物浇灌。水蒸气遇到温室的热空气,会有变成水滴,浇灌植物。当在雨季的时候,湿度是75%-100%,一天可以收集足够多的水储存起来。在干旱的季节,运用管道运输淡水系统和滴灌系统为植物进行浇灌。不管是在雨季还是在旱季,海上空气湿度大,终年太阳光照充足,都会有很多水蒸气上升,变成雨水浇灌植物。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顶棚都有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下面都有几个螺旋桨,可以通过储存起来的电进行移动。在农场上部有一些小螺旋桨,这些螺旋桨可以进行风速的测定,以此来确定农场漂移的方向。
2.造型上的跨界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采用的是底板,以正六边形为造型元素,由正三角形为单元搭载起来的一颗“钻石”。
三角形这个结构是稳定性最好的结构,在海上抗风暴系数会增加。这个设计中,我会用三角形产生凹凸、切割的感觉,从每一个角度去看都有不一样的美。这种空间结构会产生强烈的建筑美。
看上去是一个单纯的海上建筑设计,但却没有想到它自身可以有目的性的、准确的去移动。这个设计是交通工具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交融。
3.结构形式上的跨界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都在温室大棚的外面架起了一个张拉塔一样的架子,这是运用了张拉结构去实现的。
张拉结构是一种利用拉力绳将不少于三个的棍状物组合在一起的结构。这些棍状物相互不得接触而仅仅通过拉力线来固定,形成一个稳定的半刚性结构单元。
组成大型结构时,张拉模块机构利用了浮动压缩原理。棒子间并不接触,但是可以通过拉力线网将各个力分给每一根棒子。由于线很细而棒子较粗,看起来就像这些棒子直接飘在空中,给人一种特别新颖的空间愉悦感。
美国华盛顿特区Smithsonian Hirshhorn 博物馆中展出的最引人注目的雕塑中有一个悬浮着的、60英尺高的针塔。针塔为格子结构,用铝管和紧绷着的不锈钢绳构建成。雕塑家肯尼斯.斯内尔森的这个作品看起来很脆弱。从常识上判断,这个塔可能会倒掉或者向内坍塌。但是这个雕塑自从1968年以来一直健在,历经大风甚至风暴都没有问题,期间甚至还有人偶尔爬上去过。这些组成这个塔的棍子飘在半空中,只是通过一些线相连。这个雕塑没有人拉着,也没有固定在地面上。除了自己内部的这些棍子,这个雕塑没有系在其它任何东西上。
我运用以上这个原理去制作保护温室大棚的架子。这个“钻石”用铝管和紧绷着的不锈钢绳构建成。架子完全能够抗击海上的风暴。我把架子的每一个结点跟我的“钻石”温室大棚的每一个结点用不锈钢绳子拉扯着,让它们之间有一个很稳定的关系,并且在架子的有些棒子上放一些卷扬机,以便通过拉扯绳子得到给温室大棚换气的目的。这体现了建筑美学、建筑力学、材料力学、空间力学的交融与创新。
每一个模块化设计“钻石切割”的里层都有钢结构来作为支撑,这个支撑是为了让我的单元元素三角形能够在一定角度内沿着轴心进行翻转,同时这个钢结构上面会有一些吸收太阳能的物质,白天就吸收太阳光,晚上这个棱廓分明的钢结构造型会发光。这可以给在海上守岛的人提供像灯塔一样的作用。
每一个模块化设计,组成农场的三角形部分是可以开启的,这里地处热带,它仍然是一个温室大棚,只有当暴风雨来的时候,人转手柄,用卷扬机的作用让它闭合,达到抗击风暴的作用,平时风平浪静的时候,它都是开启的,用于通风换气。
4.移动方式上的跨界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以太阳能为动力,用装有路线芯片的螺旋桨去分析洋流、风向、风速,自己能够独立运送食物、淡水、海产供给周围岛屿。起到一个提供补给桥梁的一个作用,也大大的扩展了耕地。
据《伟大工程巡礼》介绍,日本需要从美国运送一个巨大的雷达回到北海岸,可是由于雷达太大,大的连大型船都无法装载它。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搭载了一个平台,上面有很多小螺旋桨,螺旋桨里面有一个芯片,这个芯片有既定路线的设置,同时这些小螺旋桨可以去分析测算洋流、风速、风向去调整雷达让它按照既定路线漂移。靠这些小螺旋桨,这个大型机器在完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自己漂了2个月漂回去了。那些小螺旋桨也不用特别多的能耗,一小块太阳能电池就足够支持它们飞速的运行。
我把以上这个原理运用到我的设计中去,支持海上移动农场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到达邻近的岛屿,并且返航。这体现了交通工具设计的移动性。以一点到另一点的运输功能,方便了岛屿与岛屿之间的联系。
5.种植技术上的跨界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都是采用立体种植技术,能够让植物最大范围的吸收光照。都是温室大棚(这个大棚不是完全闭合的)种植,温室大棚种植需要控制温度。当白天温度过高,可以利用太阳能转换的电力让风扇转起来,让湿润的空气进入降温;当晚上温度过低,就开启白天存储起来的电能,为植物进行照射。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的底板部分是有些闭合的,有些打通与海上接触的,在打通的地方,种植红树林,让它可以长到海里面去,跟海水进行亲密接触,红树林的根支非常发达,可以在底板下方进行生长,很多红树林的根支会缠绕,形成一大片,这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会吸引来很多藻类,鱼类,贝类,更重要的是,它的根基相互缠绕,拉扯,形成一种张力,可以使海上移动农场更加的稳定,起到了一个防护的作用,不用担心它会被暴风雨损害。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不完全闭合的大棚里面采用的是无土栽培。主要提供给守岛人员日常食物,包括蔬菜、花卉、果树以及其它作物。
蔬菜类包括叶菜类如生菜、通菜、菜心、白菜、芥菜、葱、苋菜、芥蓝,果菜类包括番茄、黄瓜、节瓜、节瓜、苦瓜、丝瓜、茄瓜等,瓜果类包括西瓜、甜瓜等,果树如草莓等,花卉类包括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兰花、非洲菊、郁金香、万年青、曼丽榕、巴西木、绿巨人、鹅掌柴以及盆景花卉如福建茶、九里香等。
目前,世界上无土栽培作物最多的作物品种主要有四种,即番茄、生菜、青瓜、甜椒。我国的无土栽培作物品种很多,除了上述四种作物以外,还有甜瓜、空心菜,芹菜、节瓜、草莓等多种品种。
例如在近几年中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利用气候条件的优势大面积种植厚皮甜瓜,使之较新疆等原产地提早或延后上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再如南方地区利用大棚或温室来进行冬季及早春季节的反季节空心菜种植,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都为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移动栽培,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守岛人员的食物需求供给提供了技术保证。
6.材料上的跨界
每一个单元模块化设计底下那部分,都是采用纤维编织成的。纤维是大麻纤维。
大麻纤维耐海水腐蚀性能要优于亚麻纤维,并且大麻纤维中的纤维素成分有很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因此,大麻纤维适合用于海上用品的开发。
纤维在海水里长时间浸泡,上面就会长出很多浮游藻,接着会有很多浮游生物会滋长起来,随之而至的是各种种类的鱼群。鱼特别喜欢钻洞,它们可以在纤维附近“嬉戏”,渔民就可以乘船过来集中捕鱼,这下面就是一个理想的捕鱼场所。
三、结语
其实,交通工具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很多的内在联系。它们是有美学共通性的,它们都强调协调、比例与均衡,要有韵律、节奏、空间感。它们要考虑结构、造型、功能,以此来满足设计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使得交通工具跨建筑界设计成为可能。一个针对我黄岩岛的可供守岛人员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的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