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国内高校动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5-14徐丕文徐文
徐丕文 徐文
一 当前国内高校动漫专业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动漫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体系科学、具有相当规模的动漫教育体系。但是,我国高校动漫教学的发展只能说是达到了一定的“量”,但却并没有“质”的飞跃。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出了问题。
传统的动漫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没有参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活动的机会,只是完成教师所提出的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有关的活动,课堂实质上仍然只为教师的全面表现提供广阔的天地,学生的表现和行动领域则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以致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得不到保证。所谓动漫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流畅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表现对象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动漫师的实践能力要来自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动漫艺术实践经验,而由于种种原因,动漫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动漫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教师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上,致使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弱是当前高等动漫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实践能力弱表现为毕业生上岗工作不能尽快找准角色以适合工作需要,动手能力差,有新意的动漫作品少,有实用价值的动漫作品少。可见,我国高校动漫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越来越强调“人性”、“自由”的今天逐渐显示出了许多缺点和不足。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及优势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在这种环境下是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所喜欢、习惯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具有目标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任务”往往是“真实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学科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对学生而言本身能够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主题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
动漫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动漫不同于一般的美术或绘画专业,它需要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或者说是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动漫师的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漫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理论修养、创造能力的培养,甚至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学生置于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当完成一个任务后,成就感驱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再试着解决,循环往复,最终完成总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真实的学习情境、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完成有关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高校动漫相关专业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方案,教学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它是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连接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界面,是一套用来决定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了使学习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1.原则
在高校动漫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无章可循的,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第一,真实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任务要贴近生活,尽可能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具有生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真实亲切之感。“真实”应包括真实性和科学性。只有真实才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知和意义的建构。但是任务的所谓真实,并不是只要是关联到生活中的事就可以,因为生活中很多太过平淡、索然无味的任务对学生而言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高校动漫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驱动学生学习。
第二,差异性与连贯性想结合原则。高校动漫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各具不同,他们起点不同,水平不同,个人的需求也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常把学生一律看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的存储器,从而很难认识学生的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课堂变得灵活多样,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个性,把握知识体系的脉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
第三,可行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原则。高校动漫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要遵循可行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原则。既要保证任务切实可行,又要对学生有所启发,才是真正成功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任务的设计要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等角度出发,把握难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具有可执行性或可操作性。我们知道,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展开,教师进行调整各小组拟定的“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只有被学生认可的任务,才能真正对学生有益。
2. 环节
第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习情境是为顺利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而选择或创设的情形与环境。教学中的教学情境是多样而复杂的。情境的创设要与学习内容相统一,与学习过程相协调,它的作用是推进学习的进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情境,并用少量的信息表述任务,以便于让学生很明晰的知道将要解决的是什么任务。
第二,明确任务,组织小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情境从而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将进一步剖析,并从中发现问题。动漫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特定的天赋或特别优秀的能力,而是依赖思维的创造力。首先是不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的客观事实,而要学会另辟蹊径,推翻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动漫创新能力不是怎样使用工具,而是怎样用工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问题。但是,仅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时很难以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选择适当有用的信息。这时,教师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由于任务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第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此时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能认识到获取知识得靠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其独创性,教师不失时机的激活学生思维火花,引导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但是,由于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同一事物,某些学习者会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可能就有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有些人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此时,如果各小组之间、小组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合作、沟通与交流将是格外有益的。在完成“合作"教学过程中,找寻适合每个学习者的空间、风格、精神。而教师在中心位置就是要教学习者一种知识认识理论,鼓励学生去创造、去想象。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自立的“合作性"学习。这样,通过与伙伴的讨论、交流方便了学习者对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四,总结评价。任务驱动法主要强调任务的解决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掌握,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即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学生学习小组在任务完成后的作品是小组成员努力合作的结果,因此在评价小组作品时不但要有对作品的总体评价,而且还要对每个成员在其中所做的努力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肯定。结合活动分组阶段各小组合作情况,还要总结、分析各小组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或批评,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总之,动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动漫人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动漫教育的重点,也是根本任务。通过以上高校动漫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环节分析来看,任务驱动教学对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他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比拟的。
作者简介
徐丕文,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动画系,讲师,硕士学历。
徐文,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