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化”推动中德合作进入“加速期”

2013-05-14徐方清郭金超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9期
关键词:李克强默克尔总理

徐方清 郭金超

德国,中国总理李克强亚欧四国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他就任总理后外交首访中唯一的欧盟国家。

当地时间5月25日下午,李克强的专机抵达柏林泰格尔军用机场,开始对德国进行访问。

这一天是周六,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总理,柏林的政府官员和警察打破了周末不加班的“铁律”。为此,德联邦政府给加班人员开出了双倍工资,在欧债危机中并未受到多少冲击的德国人来说,他们不怎么在乎钱。严谨的德国人之所以愿意“破例”,是因为他们看重中国总理的访问以及由此带来的合作机遇。

迎接的人群里,德方主角默克尔的身影却未出现,尽管周末迎接中国总理的决定是她亲自拍板的。这位德国总理当晚在英国伦敦温布利球场现身,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要在这里争夺欧洲冠军杯。两支来自德国的球队杀进欧冠决赛,史无前例。在5月初这一局面确定后,默克尔称之为“德国的胜利”。作为超级球迷,她也早早定下了到现场见证这一德国足球巅峰时刻的安排。

出访行程一直排得很紧凑的李克强这天晚上也未再安排任何正式活动,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比赛直播。

在一些德国媒体看来,同为“足球迷”的中国总理一抵达德国就与默克尔展现出默契。这种默契,随后贯穿于李克强访问德国的全程。

中德总理间的6小时会谈

从伦敦回到柏林的默克尔为李克强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26日下午的柏林飘着小雨,李克强乘车于4时许抵达位于柏林斯普雷河畔的德国总理府时,默克尔已在下车处冒雨迎候。随后,李克强在默克尔的陪同下登上检阅台,军乐队奏两国国歌。

李克强和默克尔已是彼此相熟的老朋友了。2011年,当时身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曾到访德国,与默克尔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比原定的时间超出很多。今年3月,李克强当选总理后,默克尔是第一位与其通电话表示祝贺的外国领导人。

欢迎仪式后,中德两国总理举行了大小范围两种形式的会谈。小范围会谈的地点选择了默克尔的办公室,这是默克尔的精心安排,她通常只在办公室会见与德国关系最亲密的外国领导人。

会谈之后是一段将近半个小时的签字仪式,这也是会谈成果的一次最直接的集中展示。在两位总理的见证下,双方有关方面一次性签署了17个合作文件,涉及汽车、船舶、环保和农业等多个领域。整个签字仪式也几乎变成了两国总理的会谈时间,两人一直用英语轻声交谈,把翻译“晾”在了一边。

随后两国总理共见记者的时间已经基本没有超时的余地,尽管记者提问踊跃。在李克强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默克尔不时在看表,并几次小声耳语提醒李克强。按照既定的安排,李克强接下来还要会见德国总统高克,并出席默克尔为他举行的欢迎晚宴。

“默克尔总理告诉我,会见贵国总统的时间到了,她希望结束这场记者会,我只能是客随主便。”李克强幽默地对德国记者说,此前已数次到访德国的李克强很清楚严谨守时是德国人的行事之道。

欢迎晚宴设在了距柏林90公里外的梅泽贝格宫,位于柏林北部的勃兰登堡州。这个德国国宾馆的主楼是一座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紧邻美丽的呼文诺湖,周围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这种“舍近求远”的安排颇具象征意义,默克尔此前只在这里招待过少数几位与她有着良好私人关系且与德国关系密切的外国领导人。

2010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曾应邀来梅泽贝格宫做客。此外,有记录可查的默克尔在此招待过的外国领导人还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美国前总统布什和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

李克强抵达梅泽贝格宫时,淅沥沥下了几个小时的雨已停了下来。默克尔邀请李克强到雨后的庭院散步,包括翻译在内的所有陪同人员以及前往采访的少数几家媒体记者都在门口等候,只听得院子里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当晚的宴会还有一个特别的布置。两位总理未按惯例相对坐在桌子的两侧,而是比邻坐在了一起。中国政府代表团其他成员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外长等政府高级官员则同5位顶尖的企业家相挨落座。

这似乎是延续了去年8月于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的办法,当时,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和默克尔总理比邻坐在一起,双方部长各占一边。

27日,李克强在柏林出席中德工商界午餐会并发表演讲时说,这次他和默克尔总理间的各种形式的会谈,加起来超过6个小时。

李克强所指的会谈,还包括27日一早默克尔陪李克强共进早餐时两人的探讨。

在总共两天多的时间,两国总理间进行了如此长时间的会谈和交流,并不多见。《德国之声》评论道,李总理与默克尔总理此前已经认识并且互相赞赏,中德两国总理私下保持良好互信关系, “当前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人之间的私人信任关系将能发挥更大作用”。

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亚洲研究组组长古德龙·瓦克尔博士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李克强和默克尔之间的接触次数不多,现在还不能确定地说他们之间已经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但总体上说,两国领导人之间良好的私人关系有助于双方开诚布公地探讨问题。

“尤其是当分歧发生时,这种私人关系能让分歧的解决变得更容易些。”这位德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说道。

“默契”反对欧盟贸易保护

默契不仅出现在中德两国总理之间。在面对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纠纷时,在欧盟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成员国德国,从总理到来自不同派别的多个层级的官员,也几乎一致地同中国达成了相当程度的默契。

中德两国总理共见记者时,在有限的时间里,默克尔被问到的唯一问题是关于欧盟对中国光伏等产品实施的“双反”调查。默克尔表示,德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欧中关于光伏等产业的分歧,认为欧盟对有关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无济于事,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她希望各方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深入交流,消除隔阂,迅速解决。

默克尔和记者的答问针对的是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的一项提议,上周,这位比利时籍的贸易专员向欧盟委员会提议,对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幅度高达47%的临时性反倾销关税,他还威胁将对华为、中兴两家中国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发起“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我赞赏默克尔总理的表态。”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接着默克尔的话说,中方从来都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是以邻为壑的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在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是走上绝路。”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勒斯勒尔在5月27日与李克强共进午餐时则表达了更明确的态度,德国政府反对向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位来自反对派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经济部长还在500多名中德工商界人士出席的午餐会上坦率地透露,德古赫特曾和他联系,希望争取德国的支持,而他给对方的回应是,需要看中国朋友的态度。午餐会现场,勒斯勒尔还公开宣布,德国给欧盟的最终回复是“No!”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加布里尔和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同一天在会见李克强时也明确表示,该党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因为那样不仅损害德国和欧洲企业的利益,影响当地就业和社会稳定,还不利于欧中关系和世界自由贸易发展。

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德国联邦大选中,施泰因布吕克将和默克尔竞争下一任总理之职。

“这是德国第一次公开反对欧盟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德国和欧盟在这类问题上有分歧和矛盾时,会在内部表达不同看法,并进行磋商,而不会将“双反”矛盾公开化。

“以德国在欧盟中的重要地位,德国的反对意见在欧盟内部是有影响力的。但是,仅仅靠德国还不够,还需要联合其他成员国,在欧盟内部形成多数,才能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力。”崔洪建说。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外交官、贸易官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的消息显示,在欧盟的27个成员国中,至少有14个成员国的政府反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一些人给出的这一数字高达17个。

在访德之前,李克强还访问了瑞士。其间,中国和瑞士签署自贸协定,也用事实回击了欧盟内部针对中国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没有加入欧盟的瑞士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

5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向包括《中国新闻周刊》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谈起李克强总理对德国和瑞士的访问时,称赞瑞士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常常走在欧洲的前列,“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开拓者”。

城镇化扩展合作空间

对于自己对德国的访问,李克强评价说,中德关系已步入“快车道”,希借助围绕“新四化”的互利合作,为中德合作注入“混合动力”,推动中德合作进入“加速期”,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的领跑者地位。

“双方认为,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将为中德、中欧关系带来新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新四化”写进了中德发表的关于李克强访德的联合新闻公报中。

这份公报还明确,中德双方决定落实城镇化伙伴关系。作为2013年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城镇化已经被视为未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而这也将成为中德加强合作的一个新的有力推手。

在城镇化方面,德国是最值得中国去学习并借鉴其经验的对象。如今的德国,逾七成人口分布于城市。没有绝对的中心城市,也没有被遗忘的偏僻村落,大城小镇均匀分布,且各自秉承了各自的特色和风骨,没有千城一面。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主要是土地城镇化,人员、机制、理念都没有同步跟上。而德国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硬件上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及产业的配套,比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而且在软件上,德国格外重视相应人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比较健全的社保体系保证新市民的利益。

包括城镇化在内的“新四化”都是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新领域,这些领域正好是德国的强项。“这些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也将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中德关系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新动力。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从中看到了双方合作的新机遇,都愿意参与到这个进程里来。”史明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孟虹看来,中德可以扩展的合作空间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

“德国正寻求从文明国家转向建构国家。”她说,所谓“建构国家”,是指德国不只希望自己是个经济大国,还希望自己能参与世界上的游戏规则制订,比如地区的和平安全、处理金融危机的机制、联合国改革、气候和环境议题等等。

“在这些方面,德国有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意愿,这会使得双方合作的过程变得更容易。”孟虹说。

李克强访德期间,中德双方还就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局势等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指出,这种交流有助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战略对话、密切协商与合作。此外,双方将在多边合作领域,特别是在联合国框架下继续开展建设性务实合作。

中德合作积极推进的道路上并非没有障碍,如政治体制差异、价值观外交影响、中国的发展带来的相互间竞争性增强,还有政府更迭可能造成的波动。

“相比政府间沟通和合作的频繁与密切,民间交往明显不足,民意基础仍然较弱。”崔洪建说。他注意到,在德国近年的民意调查中,德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并没有出现与政府间密切合作相匹配的明显积极变化。

中德政府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进行着新的尝试。两国政府和许多社会组织近年来设立的各种机制,使数千名学生每年赴对方国家访问。

访德期间,李克强和默克尔共同出席了“中德语言年”开幕。他强调,推进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是中德友好的固本工程,将为两国培养更多的“中国通”和“德国通”,使两国人民更好地实现心灵的沟通。

猜你喜欢

李克强默克尔总理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总理的“大屁蹲”
跟着总理去美洲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
默克尔即将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