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象共舞新起点

2013-05-14徐方清郭金超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9期
关键词:中印李克强总理

徐方清 郭金超

时隔27年之后,李克强再次率团踏上了印度的土地。27年前曾为中国青年组织领导人的李克强,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国务院总理。今年3月就任总理的他,履新后的首次对外出访选择了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这亚欧四国。印度,是第一站。

李克强将印度作为外访首站的安排,让熟谙中印关系的印度资深国际关系专家沙塔努有些意外。

沙塔努是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对外政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这位长期关注中印关系的印度学者清楚“第一次”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象征意义。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坦言:“尽管中国新一届政府一直强调要提升中印关系的水平,但毕竟这是中国新任总理的第一次出访,而第一站就选择到印度,我没有想到。”

约一个月前,沙塔努得知了这个让他有些意外的消息。他意识到,中印关系将要开始一个新起点,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意外惊喜。新世纪以来,中国新任最高领导层从未将印度作为外访首站。因此,当印度媒体热炒“帐篷对峙”事件时,沙塔努并不担心这会影响到中印双方关于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的既定安排。

他的预感很快在现实中得到验证。印度当地时间5月19日下午3点10分许,经过近7个小时的飞行后,李克强总理乘坐的专机抵达印度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开始了其亚欧四国行第一站也是访问时间最长一站的密集行程。

茶杯里的风波

李克强总理的首次外访共历时9天,这其中,有3天的时间在印度。

“时间安排的长短主要根据访谈的议题和任务来决定。中印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边界没有划定,要处理的问题多一些。”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原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孙玉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和抵达巴基斯坦时巴方出动6架“枭龙”战机为中国总理专机进行护航的特殊规格不同,印度方面的迎接和招待皆循外交惯例而行。“中印双方这次都没有在形式上过多做文章,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一些议题上。”沙塔努说。

对于巴方来说,用军机为中国领导人的专机进行护航并非首次。2010年12月,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巴基斯坦时,巴方也曾派出6架战机在巴领空为温家宝专机进行护航。不同的是,当时护航的战机中,只有两架是“枭龙”战机。

在外交上,出动战机护航是最高礼遇的一种。

“‘枭龙战机是中巴联合投资的,本身就体现了中巴合作的深入。现在国际上采取用战机为来访的领导人专机护航的行动并不多见,巴方这样做,是要凸显中巴友好的特殊关系。”孙玉玺说。

1988至1991年,孙玉玺还曾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担任政治处主任一职,“当时,中巴关系被称为全天候的友好关系”。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曾发表演讲指出,中巴友好是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久经考验,比黄金还珍贵。

“说法上虽有些不同,但中巴建交62年来,不论世界发生怎么变化,也不论两国国内政府的更迭和形势变化,两国的关系一直向前发展,中巴关系的气氛也一直都是亲密而友好的。”孙玉玺说。

中国与印度的建交的时间比中巴还早一年,但中印关系63的发展历程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起落不平,风波不断。

这些至今并未消弭的争端和问题,尤其是边境争议,依然时常成为导火索,让两国的舆论交锋火药味十足。就在李克强总理出访前一个月,一场“帐篷对峙”事件还曾引发中印民间关于访问行程是否会受到干扰的猜疑。

“帐篷对峙”事件起于印度新德里电视台4月15日关于中国军队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搭起帐篷”的报道,随后包括印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印度时报》等多家印度媒体大规模报道此事,一时间“中国入侵论”在印度甚嚣尘上。但在中印启动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后,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5月初,紧张局势告一段落。

随后,印度外长库尔希德于5月9日至10日如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李克强访印做进一步的沟通和确认,也意味着双方高层为这一事件画上了句号。

在高层访问前,“帐篷对峙”事件被热炒超过两周,这在沙塔努看来并不正常。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媒体有在中印冲突相关议题上小题大做的习惯,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印度政府一开始没有足够意识到事态演化所将产生的严重后果。

“不过,中印之间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双边磋商和对话机制,这种关系的稳定和成熟度已足够化解一些小纠纷。”沙塔努说。

中印专家多将“帐篷对峙”事件看作是小纠纷。中国前APEC高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生在同《中国新闻周刊》谈起这起事件时,称之为“茶杯里的风波”。

人情味外交

“中印要发展永恒的友谊,做真诚的朋友。这是大方向。当然,两国关系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差异,难免出现一些波澜。但天空中的几朵云,遮不住中印友好的灿烂阳光。”访印期间,李克强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时说。

“帐篷对峙”事件这“几朵云”并未妨碍李克强访印行程的顺利展开。19日专机在印度降落时已过下午三点,历经7小时长途飞行后的李克强在抵达下榻酒店后几乎顾不上休息和调整,就于当晚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小范围会见。随后,辛格还为远道而来的贵宾举办了小型宴会。李克强在第二天辛格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向辛格致谢,这样的安排“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此后两日,李克强还分别会见了印度总统慕吉克、印度副总统兼联邦议院议长安萨里和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等印度领导人,每天的行程表里都有将近十场活动的密集安排。

在印度的三天里,李克强和辛格在各种场合的会面多达6次,其中包括大小范围的两次会谈,两次会谈都远远超过了预定的时间。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小范围的会谈从原定的半小时延至一小时。

“小范围会谈一般内容不对外公开,其时间的延长意味着中印总理找到可以进行深入探讨的共同话题。此外,这种形式的会谈也表明领导人之间有意愿借此增进私人感情。” 沙塔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李克强的到来让印度媒体的报道重心也一下子从中印争端转向对中印合作,并对中国新任总理的一言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印度时报》注意到,和年届八旬、沉稳内敛的印度总理辛格相比,58岁的李克强“笑声爽朗,肢体语言丰富,反应机敏,显得热情且充满活力”。

“如果我只以一个普通印度人来看待中国总理这次来访的话,那么最让我感动的瞬间是中国总理在孟买和柯棣华大夫的妹妹握手的时候。”沙塔努说,这时的中国总理很有人情味。

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二战爆发后,这位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放弃了前往英国皇家医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申请加入了印方派出的5人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进入正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在前线为中国抗日军人提供医疗服务。1942年,他因癫痫病发作去世。在华期间,5位印度医生为表达与中国共同抗日的决心,每人起了个中国名字,柯棣尼斯就取名为如今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柯棣华。

沙塔努记住了李克强在会见柯棣华妹妹及其亲属时所引用的一句中国俗语:患难见真情。“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同事也很喜欢这句话。”沙塔努说。

在印度多个场合发表公开讲话时,李克强还都深情提及自己27年前的访印经历,并称这也是促成他选择印度作为外访首站的原因之一。“在27年前,我曾经作为中国青年组织的领导人,访问过印度一个多礼拜。”在4月20与辛格会谈后共同面对记者时,李克强表示,从那个时候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友谊的种子。

在当天与辛格会谈前,李克强还前往位于新德里的甘地墓敬献花圈,并按照当地习俗向甘地墓抛撒花瓣。

民间交往一直是中印关系的短板,这也容易导致两国民间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敌视心理。沙塔努因此觉得,多一些这样富有人情味的交往非常有必要。

就在李克强访印前夕,他于5月15日在北京会见了中印两国青年代表,对印度百名青年代表团访华表示欢迎。中印青年交流机制建于2005年,迄今已开展7轮青年代表互访交流活动。

新茶马古道

中印民间交往的缺乏,亦是中印经贸联系不够紧密的反映。

“中印两国的市场同为极具潜力的市场,总人口超过25亿,如果每人换1部手机,全球IT制造商的订单就会爆满。”李克强在印度演讲时这样来描绘中印两大市场潜藏的巨大能量。

但就是这样两个人口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国家,就是这样最近十年平均经济增速都超过7%的两大新兴经济体,却在去年罕见地遭遇了双边贸易额的下滑,从2011年的739亿美元回落至665亿美元,同比下跌超过10%。与此同时,中印之间还存在巨大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印度对华贸易赤字严重,这导致中印双方的公司都在抱怨,对方设置了太多的进入门槛。

这样的情形和中印双方曾提出的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背道而驰,而在李克强访印期间签署的《中印联合声明》中,再次重申了这个目标。

李克强在演讲中还指出,中印两国产业的互补性很强,印度在信息软件、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在机电轻纺、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较快;印度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中印两大市场的对接可以产生‘1+1>2的叠加效应,既有利于两国经济持续发展,也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他说。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所有中外专家看来,实现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目标不是难事。他们的信心源于中印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源于中印已在金砖国家、G20等多边机制里的良好合作,还源于李克强此访期间中印政商两界所表现出的深化合作扩大开放以形成“龙象共舞”局面的强烈意愿。进入21世纪后,中印关系迎来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后,“龙象共舞”这个为中印友好合作提出的理念才真正从现实中找到有力注脚。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著名亚太问题专家包道格称“经贸合作是李克强此次出访的首要议题”,他非常肯定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印能促进双边贸易增长。”5月15日,他曾在北京和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会面。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看来,李克强此访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印在经贸合作上有了更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设想,其中包括打造一条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计划。

被一些学者称为“新茶马古道”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直接相关地区除中国云南省外,还包括孟加拉国、缅甸两国以及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等东北部各邦,总覆盖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达4.4亿。地缘位置极具优势的这条走廊直接辐射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几个大市场。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提法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方面就开始提出,但之前一直都是地方和民间在倡导,李克强总理在访印期间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层面对这一设想的认可。”傅小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条经济走廊如进入实施阶段,不仅能推动中国大西南的开发,还会促进中国在印缅孟三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在印度前外交秘书埃里克·冈萨夫看来,印度西孟加拉邦也将受益巨大。该邦与孟、缅及中国西南地区交往颇久,在印度“东向政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沙塔努所在的加尔各答大学就位于西孟加拉邦的首府也是印度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他指出,四国经济互补性强是打造这条走廊的优势,但目前这条走廊覆盖区域尤其是印缅孟三国相关地区存在投资环境差、行政效率低和保护主义盛行等解决起来颇为棘手的问题。

不过,既然中印已在国家层面开始磋商相关事宜,那么关于这条走廊的一切设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就都大为增加。

“大邻居”的务实外交

龙象共舞并不局限于经济舞台。

在5月20日与辛格共同会见记者会时,李克强在谈起了自己选择将印度作为首次外访的首站的原因,除了“对印度人民怀有情感”外,还因为“印度既是中国重要的邻邦,也是与中国人口几乎相当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在当天早些时候,李克强曾对印度媒体表示,中印两国和睦相处、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是亚洲之幸、世界之福。共见记者时,李克强对此观点做了新补充:“辛格总理说世界之大足够能容纳下中印两国的共同发展,我想补充的是:如果没有中印两国共同发展,就没有亚洲之强、世界之大。”

在位于新德里的印度世界委员会发表演讲时,他进一步指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邻国是无法选择的,但远亲不如近邻,中印合作不用舍近求远。

“习近平选择了俄罗斯,李克强选择了印度,中国新任领导人都选择‘大邻居作为对外出访的首站,中国正在寻求一种‘不舍近求远的更加务实的独立外交政策。”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沙塔努看来,中印在这个方向上不谋而合,而这也是“龙象共舞”迎来新起点的重要原因。

然而,长达1700多公里未划定的漫长边界线上充满着太多的不定因素,不时产生摩擦和零星冲突,这使得中印虽然在外交战略目标上趋于一致,却总是在增进信任和推进合作上亦步亦趋。

2005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两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并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此后,经过双方多层面长时间的磋商和谈判,于2012年初正式签署协定,确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以从外交层面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边境事务。

“帐篷对峙”事件的适时解决,即是这套机制有效运作的一个积极例证。

李克强访印期间中印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有一条内容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双方对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迄今举行的富有成果的会议表示满意。

“不少印度媒体对李克强到访期间印中未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突破表示不满,但其实他们低估了这条内容的价值。”沙塔努说:“这意味着双方的边境事务磋商机制运行良好,并取得了进展。”

沙塔努认为,中印当下需要智慧且有效地管控争端,而不需要因为急于解决争端导致两国合作受损,“中国总理在印度演讲时面对出问题的麦克风时就展现了解决危机的智慧”。

在印度世界委员会演讲刚开始不久,李克强使用的麦克风突然发出一阵“嘟嘟嘟”的刺耳声音。面对这略显尴尬的一幕,李克强朗声一笑,说:“这是前奏,表明我下面将有郑重的讲话。”台下听众会心地笑起来,并为他的智慧和幽默报以热烈掌声。

战略目标趋同的中印只要能有效管控边境争端和经济竞争中的摩擦,已经在金砖国家、G20、东亚峰会、中俄印三国合作机制等多边框架中密切沟通的双方,将会在一系列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今年以来,双方已就阿富汗、西亚、非洲和反恐等问题举行了磋商,不久还将就中亚、海上问题、军控与防扩散等展开磋商。

“大自然的天造地设,使中印两国人民各自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两侧,但整个山脉是不能分开的。如果仅从自己的一侧就不能看到全貌。我们需要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需要站在更高层次上展望全局。”李克强在印度进行演讲的最后如是说。

猜你喜欢

中印李克强总理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总理的“大屁蹲”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跟着总理去美洲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