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都是残缺的

2013-05-14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8期
关键词:芬妮话剧舞台

杨时旸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壳子里。它是伪装、护具或者武器,我们用它逃避、抵抗或者攻击生活的侵袭。有些人终其一生受困其中,或者更残酷地说,根本不曾知晓自己的困境。有些人因为某些机缘,被迫或主动选择卸下了那个壳子。

尤瑟芬妮遇到了这样一个机缘。作为表演学校的学生,她不出众、不漂亮、不争强好胜。著名导演卡斯帕前来挑选话剧演员,准备复排名作《卡蜜儿》,所有学生拼命表现,尤瑟芬妮却在舞台的沙发上睡着了。校长对她大加奚落,没想到导演却选中了她担当女主角。

尤瑟芬妮在话剧中所要出演的角色卡蜜儿某种意义上是她自己的反面:火热、放荡、对外界充满攻击性。卡蜜儿挂在嘴边的名言是“性对于我来说就像吃蛋糕,我永远也吃不够……”导演卡斯帕让尤瑟芬妮进入卡蜜儿的角色,模仿她的放纵与自伤。

镜头从光鲜的话剧舞台扭转进尤瑟芬妮的真实生活:她有一个外表坚强,内心却早已溃败的母亲、一个脑瘫的妹妹和一个只听过名字早已不知所踪的父亲。她只能在妹妹吼叫、流口水和摔东西的间隙背诵台词,生活的重压之下,尤瑟芬妮不可能成为卡蜜儿。

但导演卡斯帕似乎早就看到了真相,在他心中,尤瑟芬妮与卡蜜儿之间有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她们都有残缺,而且都在拼命掩饰。前者用逃避的方式,后者则用夸张的方式,以攻击性隐藏悲伤。

正式彩排开始了。封闭的空间和充满仪式感的舞台让这场排演实际上幻化成了一次心理治疗。尤瑟芬妮与卡蜜儿成为了时而对抗时而合谋的诡异混合体。屡次无法进入角色的尤瑟芬妮决定将卡蜜儿带入现实,她戴着艳丽的发套,念诵着如同咒语般勾人的台词勾引邻居,编造自己的身份,假装卧轨……

但导演卡斯帕仍然坚持将一切推向极致。尤瑟芬妮决定再多剥下一层伪装,向自己血淋淋的内心靠近一步。她向母亲表达了自己常年被冷落的不满,愤恨中试图闷死连累自己的妹妹。那个笼罩在她身上十数年的壳终于松动了。她开始有些明白导演的用意,她逼问卡斯帕,到底为什么选择自己?导演终于坦陈,“因为你有残缺。”尤瑟芬妮终于望见了自己内心的深渊,深藏的本我、一直被隐匿的欲望、黑暗与毁灭,她选择了划开自己的手腕,亲手为自己的壳划开了口子……

被救治过来的尤瑟芬妮决定重新回到舞台。她将绑着纱布的手腕伸向导演卡斯帕的时候,她与之前的自己已经分道扬镳。此时,她敢于面对自己的残破灵魂,敢于与内心对望。她走上舞台,幕布拉开,前方光芒万丈。

年轻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乔夫在一个残酷的故事内植入了一颗治愈系的心脏。将一幕舞台剧搬上银幕是一次讨巧的设定,仪式感的排演、真实与幻想的交错实际上是一次催眠般的诊治过程,更是一次对灵魂的救赎。

我们能否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听起来烂俗却尖锐得令人躲闪的提问。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别无选择,之后我们被外界环境一点点塑造,但总会有一个精灵在内心悄悄生长,为了应对这个世界,我们选择了壳。可是我们是否有勇气像尤瑟芬妮一样将自己的壳撕开一道裂缝?影片的结局充满希望,但现实却绝非如此,有时那个壳与肉身早已合二为一,当我们选择从壳中蜕出,需要面对的可能是一个血肉模糊的自己。

影片推荐

与《壳中裂缝》题材相近的影片

《十一月的孩子》

母亲安娜把自己的女儿英加留在了东德,自己逃往西德。英加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以为自己母亲淹死在波罗的海。直到英加长成年轻姑娘,她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她在文学教授的帮助下横跨德国寻找母亲。

《卡米诺》

10岁的小女孩卡米诺生长在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家庭,周遭的亲人和朋友让卡米诺的世界幸福洋溢。但一场灾祸向这个纯真烂漫的小女孩袭来,她罹患了罕见的疾病且逐渐恶化。卡米诺无时无刻不在向耶稣祈求,但结局却是死亡。

《兔子洞》

霍维和贝卡夫妻恩爱,儿子丹尼乖巧伶俐,但是一场车祸夺去丹尼的性命,也彻底摧毁霍维夫妇的生活。贝卡偶然遇见那个导致儿子死亡的高中男孩,她开始有意识地去接近他,同时,孤独的霍维,似乎也正在寻找另一个心灵的安放之处。

《亲密治疗》

马克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后遗症让他饱受呼吸困难的折磨。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早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诗人兼记者,但作为一个男人,却从未尝试过性的滋味。在向牧师朋友多次寻求指引后,他毅然决定雇佣专业性从业者谢尔来完成这个愿望。渐渐地,两人从这种特殊的关系成为朋友,谢尔也给予了马克追求幸福和爱的勇气。

猜你喜欢

芬妮话剧舞台
永不消失的爱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台上
再见啦,秋天!
画与话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加州的天空没有雨
阴魂不散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