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世纪分水岭

2013-05-14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8期
关键词:海军战略

唐磊

1986年初,国防大学校长张震邀请海军司令员刘华清,4月底到国防大学作学术报告。

春节前,刘华清吩咐海军司令部军事工作研究室主任王春法,组织人员起草材料。4月25日,约两万字的稿件经刘华清修改审定后,交付印刷。

在去印刷厂的路上,王春法骑着自行车下陡坡,没刹住,摔了一个大跟头,半天没爬起来。“这可是一份事关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方向的绝密件啊!”躺在马路上的王春法看着装稿件的公文包默念道。

4月29日,刘华清在国防大学作了《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的报告。

原计划报告讲半天,不超过4个小时,但后来超时,午饭后继续讲。那天,刘华清在100多位军级干部面前,足足讲了近6个小时,引起了轰动。

“刘华清提出海军战略,在新中国历史上是首次,也是我们国家我们军队的第一个军种战略。”海军原司令员张连忠上将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海军战略的提出,使海军从近岸走向远海,海军建设指导思想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序幕

多年后的1996年,美国海军战略研究专家杰弗里·戈德曼在一篇题为《中国马汉》的论文中写道,影响中国现代海军建设的,有两个分水岭事件,其一是海湾战争。“但从长远来看,鲜为人知的更有意义的,是1982年任命刘华清上将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海军司令。”

直至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之前,中国海军一直是一支近岸防御为主的轻型海军。

1975年5月2日,西沙海战一年多之后,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晃着小拇指对时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说:“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大!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苏振华即向海军党委常委传达了毛泽东指示,并表示,力争十年左右建成一支较强大的海军。毛泽东批示:同意。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在苏振华的主持下,《关于海军舰艇十年发展规划的请示报告》20天即完稿上报。

“非常失望!”刘华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形容看到报告时的心情。时任海军副参谋长的他,分管造船科研,却未能参与这份报告的起草。在他看来,报告中诸如十年海军舰艇达70万吨规模、登陆舰和海上民兵装备为“五五”科研重点等表述,都很不切合实际。

“憋不住”的刘华清冒着政治风险,向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呈报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邓小平批给了苏振华,但汇报未获理睬,反而导致刘华清第二次离开海军。

海军原司令员张连忠上将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1983年中央军委组织渤海湾三军联合演习(804演习,后被叫停),那时才提出了海上防御的课题。“当时讲‘依托岛岸、近岸防御,这是兵力运用,是作战任务、方针,不是战略。”

1983年,刘华清重回海军担任司令员不到半年,就开始一步一步规划现代化海军蓝图。

1983年1月,在海军党委五届五次全会上,他提议研究制定《海军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五,在南海舰队机关科以上军官大会上,他首次提出了“积极防御,近海作战”这8字海军战略。但这一讲话并未引起过多注意。

之后近3年,刘华清再未在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提及海军战略。

相反,他将重点转向了微观建设:建立海军水兵军乐队,亲自作词谱写海军军歌,创立“海军节”,设计海军旗,改革海军军服样式(虽然在任内仅仅“革”掉了海军军官大檐帽上那顶多余的蓝色帽套)他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的标准,从头到脚地重新打造着中国海军。

这一切,仅仅是海军战略登场前的序幕。

登台

大戏终于登场。

1985年12月,海军举行首长机关单方一级研究性图上演习,针对未来战争中海军作战的新方法,以及如何统筹作战行动、如何转入战时体制等问题,进行8天的理论探讨和图上实际推演。

刘华清决定在图上演习的总结会上,公开抛出自己酝酿多时的海军战略。图上演习前,他吩咐海军司令部军事工作研究室主任王春法准备一些材料。

王春法第一次听到刘华清提海军战略这个话题,是在1984年7月,他当时还是海军军校部组织计划处处长。在北京举行的海军院校教育改革座谈会上,刘华清强调,南京海军学院要研究大问题,要重视研究海军战略。他叮嘱大家,要好好研究评析马汉和戈尔什科夫的海军战略理论。

美国人马汉1890年发表了《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被誉为苏联“现代海军之父”的戈尔什科夫1976年出版了《国家的海上威力》。这两本著作都是海军战略的经典之作。

“上任后,刘司令发现,海军很长时间没有研究作战问题,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海军规划,走到哪算哪。”现年77岁的海军少将王春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刘华清司令员上任后,他想找一个能够把海军建设和作战统筹起来的思想理论体系。那时候国家正在拟制‘七五规划,军队也要在这方面做好准备。”

根据刘华清的要求,王春法找来海军司令部编研室研究员、对中外海军有长期研究的杨志本。杨为刘华清草拟了一份关于海军战略的两页纸的提纲。

12月20日,在演习总结会上,身兼演习总导演和总指挥的刘华清借台唱戏,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

1986年1月25日,刘华清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再次提出,要确立“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

他解释说,“近海防御”为区域防御型战略,和英法德日等国相似,有别于美苏两国的全球部署和远洋进攻战略;即使未来海军实现现代化,防御的战略性质也不会改变;和平时期能保家卫国,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战时能独立或协同陆、空军作战,能参加战略核反击作战。

宣讲

1986年春节刚过,王春法接到任务,为刘华清将在国防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起草讲稿。

曾任海军军校部副部长的王春法对海军院校所有教授都很熟悉。在刘华清的建议下,他从南京海军学院请来4位专家:外军教研室教授赵克曾、曾任总参作战部参谋的学术部研究员张予三、战役教研室教授陈寿康和司令部工作教研室教授汪子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年轻的研究人员王苏博也加入了起草小组。

在海军司令部二楼会议室,刘华清曾3次与六人起草小组面对面交流探讨。刘华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思路,重点讲明了报告中要阐述的问题,还要求他们在起草讲稿前,反复学习、领会邓小平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历年来,邓小平曾多次对海军发展和建设做出指示。

1978年6月28日、29日,他在听取海军和机械工业部门汇报时指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的。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

1979年4月,他在听取海军主要领导汇报时说:“我们的海军应当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

1979年7月,他在接见海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全体人员时强调:“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

“邓小平多次提出近海防御,刘司令对这个问题理解比较深,报告的主旨是要贯彻邓小平的思想。”王春法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刘司令说,过去我们说海军老在洗脚盆(指沿海)里洗澡,现在要到游泳池去游泳。近海也给你明确了——太平洋的西边。”

春节后一个月,海军学院的4位教授完成了第一稿。这篇稿子足有四五万字,引经据典,资料丰富,但太长了不说,结构也有问题,像一本教材,不是一篇学术报告。

刘华清指示,由海军机关重新加工。王春法牵头,张予三和王苏博参加,在原稿基础上调整结构,重新起草。

为了安静和保密,三人在位于海军机关大院东南侧的海军第一招待所找了间房子,20天后完成初稿,经反复修改后成稿。

这份涵盖海军未来建设和作战方针的绝密文件,开始时没有发给海军其他领导征求意见,更没有在海军党委会上讨论,只是作为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的个人学术报告,在演讲前单独给了海军政委李耀文一份。

聆听报告的100多位军级干部都拿到了这篇题为《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的讲稿,带回了各自单位。

很快,全军掀起了战略研究热潮。到1987年,空军、二炮和各大军区都陆续展开了自己的军种战略或战区战略的理论探讨。

诞生

刘华清之所以加快推动海军战略的步伐,是因为担心,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之前的198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将裁军百万。其中,海军所要精简的员额最多。

9月,叶剑英等一批老同志致信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增选一批比较年轻的同志进来。69岁的刘华清,也在致信的名单中。随后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批准了这一请求。刘华清不再担任中央委员,转任中顾委委员。

这两件事,无论对海军未来发展,还是对刘华清个人的政治生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海军常委会、党委会和全会等各级会议上,对海军战略都未出现反对意见,但会下,有人说刘华清“自立山头”,甚至写告状信送到中央军委。有人开始传播小道消息:刘华清已经退居中顾委,海军司令当不长了。

刘华清也听到了,他在海军党委常委的一次生活会上发了火。他说,海军战略是新东西,有不同看法,请大家畅所欲言。某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讲,会下乱讲,搞小动作,这不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海军机关不能滋长这种歪风邪气。

“刘司令后来跟我说,他生气的真正原因不是有人反对海军战略,是他们违反组织原则搞小动作。”《海军司令刘华清》一书的作者施昌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能使海军战略能顺利贯彻实施,刘华清和政委李耀文甚至私下商议,让海军领导班子平稳过渡,年长两岁的刘华清先退,选配一位年富力强的新司令,李耀文继续担任海军政委,晚两年再退。

国防大学的学术报告之后,刘华清继续为海军战略的确立而四处奔走。

1986年11月,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承办的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国务院相关部委、军事科学院、空军、二炮在内的46个单位应邀出席,中顾委常委伍修权、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国防大学校长张震等人与会。

1987年2月13日,由刘华清和李耀文共同签发,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

时任海军副司令员张连忠被派到总参,汇报海军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海军建设的必要性。“汇报完后,没有一个人表态,既不说支持,也没人说反对。”张连忠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3月21日,根据总参要求,刘华清和李耀文再次签发《关于海军战略问题的简要说明》的报告。

4月1日,总参召集所属有关各部和国防科工委等9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专题研讨《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

不久,时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军委主席邓小平等,先后圈阅了这份报告。

至此,中国海军战略及其理论体系宣告诞生。

“海军战略提出后,成为海军发展的分水岭,使海军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后来接替刘华清之职,于1988年1月到1996年11月出任海军司令员的张连忠上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一点,当然没有逃过国际军事观察家的眼睛。美国海军战略研究专家杰弗里·戈德曼在《中国马汉》中写道:

根据刘的观点,中国海军只能保卫祖国海岸和岛屿不受外来侵略已不够了。中国海军需要控制中国海岸和“第一岛链”之间海洋的能力,并预见到完成远至“第二岛链”作战的近洋防御战略。

虽然对“近岸”“近海”和“近洋”等概念的定义与中国不同,但在对中国海军战略内涵的解读上,这个美国人倒堪称刘华清的知音。

“PLA海军未来的作用仍然不确定,但有一点非常清楚。”他写道,“刘华清已经把中国海军安置在通向21世纪的航道上,仅是近岸防御的时代已成过去。”

猜你喜欢

海军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中国外交战略需大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