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引发的“台莱坞”梦想
2013-05-14苏洁
苏洁
沿中山高速公路一路南下,台中的轮廓逐渐显现。这个当年被李敖称之为“乱世之桃源”的地方,和大多数经过经济腾飞和改革阵痛后的台湾城市一样,正在经历着新老交替。
老城区逐渐失去活力。弥漫着“古早味”的商店招牌在霓虹中隐现,戏院仍如蔡明亮电影《不散》里一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样子。观光客们除了在仿西方文艺复兴时代驿站风格的台中火车站做短暂停留外,大家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新台中。
往日的郊区如今成了都会中心,这里耸立着台中的地标性建筑和最贵的房产项目。而随着2010年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后市政府的搬迁,台中老城区也彻底告别了中心地位。而漫天漫地的棕榈树和骑着机车满城疯跑的少年,对新旧世代更替浑然不觉,一切也和其他正在努力转型的二线城市没有多大不同。
常有人形容台北和高雄是哑铃的两端,这两个台湾的第一、二大城市,更受外界关注,台中夹在中间,总是被忽略的那个。对于台中人的“与世无争”,市长胡志强偶尔会调侃,“中部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直到今年3月,不急不争的中部人,还是凭借一部电影被推到了国际的聚光灯下。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4座奥斯卡奖杯,手捧小金人的导演李安,在颁奖礼上公开感谢了台中。一句感谢,让当时仍在医院修养的台中市长胡志强直呼“还了台湾公道”。
台中,一时风头无两。
数月后的台中市,除了几家餐厅里仍挂着和《少年派》剧组的合影外,已很难在台中找到和这部电影有关的迹象;即使当年全体剧组驻扎拍摄长达10个月的水机场,也在施工中闭门谢客。可《少年派》这一页,在台中远没翻过去,因为它,台中正开始书写一本全新的“奇幻漂流”。
“我想打造一个台湾的好莱坞。”台中市长胡志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胡志强会客厅的墙上,排列着他从政数十年来所获的奖章。奖章旁边,大幅的镶框《少年派》海报格外显眼。
“台湾的好莱坞”
5月刚过,薛义森接到了台中市新闻局长石静文的电话。“两个任务,一个是修复水机场的那个造浪池;还有一个是建一个全新的造浪池,供以后拍电影用。” 在台中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薛义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造浪池将成为未来台中电影规划的一张招牌。
尽管当年和《少年派》合作时,薛义森的感觉是“拍电影的人都疯了”,因为他必须创造出“只有李安脑海里才存在的浪”,而那个效果不可能做得到。
事后,“大家都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肯定高兴啊。但说实话,坐在电影院里,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画面里的惊涛骇浪是我造的!”《少年派》获奖后,负责给电影造浪的薛义森第一次尝到被媒体围堵的滋味。
接到石静文电话时,薛义森刚从成都回来,他接手了那的一个水上乐园项目。《少年派》的热映及获奖,让在台中开泳池公司的薛义森,生意日渐火爆,大陆、东南亚的生意订单源源不断。
如今市政府提出再建造浪池,他欣然接受。
新的造浪池项目在雾峰。“这里是台湾当年唯一的电影制片厂所在地,可惜在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时,毁于一旦”。台中市新闻局长石静文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雾峰,位于台中南部郊区。这个一半是盆地,一半是丘陵的地方,曾参与和见证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电影新浪潮,并且是首座“台湾电影文化城”所在地。1999年的地震中,由于雾峰位于断层区,台影厂受到重创。一个月后,在台湾“行政院”的批示下,台影厂正式结束营业。
这期间,好莱坞电影以“高科技”和“大型投资”等策略强攻其他国家电影市场,加之港片风潮渐起,台湾电影市场被瓜分,本土片的衰落不可逆转。
2000年初,台湾正式加入WTO。此后,台湾取消了外片58个拷贝限制以及电影院放映外片的相关限制,台湾向好莱坞全面敞开怀抱。
这让本土片市场,雪上加霜。2003年这一年,台湾仅推出15部本土片,票房仅占当年总票房的1%。雾峰和台湾,自此逐渐告别电影的黄金时代,而台湾也成了世界少数没有电影工业的非第三世界地区。
如今,台中市政府把希望重新放在了雾峰这片土地上,欲打造一个“台莱坞”。作为正在规划中的台湾电影推广园区的重要部分,雾峰将建立电影拍摄中心。
“雾峰的拍摄中心将提供专业拍摄使用的造浪池,还会设有协拍中心、大型摄影棚、拍摄团队办公室、工作室和道具制作平台等,会是一个多功能的影视环境。另外,水机场的经贸园区,将开设电影馆,也会有一个造浪池供民众体验”。台中市新闻局长石静文的介绍中,台中对未来电影事业的规划显然已经非常清晰。
目前,台中市政府正在雾峰选址。石静文预计,到2017年,中台湾电影推广园区会基本将建成使用。
李安更早时就说,台中是“全台湾最适合盖片厂的地方”。而在李安的建议下,石静文2012年曾赴大陆参观取经,到北京电影学院,到北京怀柔中影基地、横店影视城参观。“见识了大陆的‘一条龙式拍片服务,非常成熟。这样的场地、服务和经验,台湾都很缺乏。希望台中未来能成为同样成熟的电影基地”。这场取经之旅,帮助台中的“台莱坞”之梦搭建起雏形。
而真正给台中底气的,是几乎赌上胡志强全部政治名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终大获全胜。尽管过程并不那么顺利。
寻找文化突破口
最初,连胡志强自己都不看好《少年派》。“不瞒你说,最初我根本不相信《少年派》会有票房。一个孩子、一只老虎和一条船,这简直是票房毒药的集合,怎么会有人看呢?”如今,胡志强已经能够轻松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调侃自己当初的心境。
不看好归不看好。很懂“软实力”的胡志强,深知这次与好莱坞的合作即使不一定成功,对台中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不是台中第一次努力与国际文化的接触。做台中市长13年,始终秉持“文化立市”理念的胡志强,一直在为台中寻找文化上的突破。4月20日,台中获选“2013全球顶尖7大智慧城市”,成为亚洲唯一入选城市,其参选口号就是“世界的大台中”。当年,为争取世界级美术馆古根海姆来台中设馆,胡志强没少奔走努力,得以从若干个国际城市中胜出,最终却因为预算问题搁浅。如今正在原址上建设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欲被打造成台中的另一地标性建筑。
胡志强在竭力尝试台中的更多文化的可能性。为他津津乐道的得意之作,其中一个是2011年成功邀请来当时风头最劲的话题歌手Lady Gaga到台中开演唱会。这在很多人看来,那时几乎是不可能的尝试,胡志强做到了,这让台中忽然变得“很时髦、很国际”。
促成与《少年派》的合作,也是胡志强的“惊人之举”之一。他没少花心思。
由于缺乏专业的电影拍摄场地和制作团队,《少年派》的出品方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本不打算在台湾投拍;而台湾方面,政府甚至不愿专门拨款让《少年派》剧组来台勘景,因为担心如果最终没来,就成了“赔钱买卖”。
胡志强自己想办法。他在出席陈文茜为外婆举行百年冥诞时,说服了陈文茜捐款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0.5万)用于台中文化建设,顺利接待《少年派》剧组来台勘景。
之后竞争在台中和高雄两地进行,李安团队先后到台中港和高雄港勘景。当时的高雄,凭借《痞子英雄》等热映影视剧的护持,在提供影视摄制环境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李安最终选择了台中。这里面有胡志强的诚意,也有台中的些许地利人和之便。
《少年派》不需要太多现实场景,而要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巨大片厂。2004年就已停用、欲被打造成经贸园区的台中水机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此同时,全台湾唯一能提供专业影视造浪技术的代理商,也在台中。
胡志强给李安打电话,“来吧。”李安真的顶着公司的压力,带着《少年派》来了。
胡志强没想到,这一来并不是就此迎接胜利却是一系列“麻烦”的开始。
是文化也是政治
好莱坞电影《少年派》来台拍摄,根据2005年“台湾新闻局”颁布的“国外电影片制作业来台制作电影片补助要点”,台湾“行政院”将分两年补助给剧组2.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120万元),而台中市政府也可补助剧组新台币5000万(约合人民币1023万元)。
根据拍片需要,台中的水机场的航空站被改建为制作中心,包括制片、美术等部门的办公室,另外还有一个可以看3D影片的小型放映室,连接专线可将影像传到洛杉矶。“改建就花费了1000多万台币(约合人民币200多万元)。”当时为《少年派》招募台湾工作人员的顾问黄志明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而原本为鼓励与外埠合作的政府行为,却一度引发台湾的政治角力。除了市长胡志强外,新闻局长石静文也是风暴中心的体验者。
石静文是台中升格后从台北“下来”做新闻局长的。担任过商业周刊主编、民视新闻部主任的她,与无数政治人物打过交道,也深谙媒体之道。被胡志强挖来做新闻局长,她踌躇满志。而刚上任就接手国际级导演李安《少年派》在台中的相关工作,对她来说是“苦头”大过“甜头”。
2012年中旬,《少年派》在台湾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近一年,而电影仍未上映。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台中市政府和电影的台湾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低调。但有人坐不住了。
起初,媒体披露了几张《少年派》剧组离开后水机场造浪池照片。“由于废弃了一段时间,加上风吹日晒,被很多人说成‘就剩个烂水池子,”薛义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负责电影宣传和相关行销的石静文很快被叫去接受“议员”的质询。
“‘就剩个烂水池子,已不具有任何观光价值。台中市的五千万花在了哪里?没有起到一点行销台中的作用!”台中的民进党“议员”谢志忠拿出了《少年派》的宣传海报,讽刺胡志强政府:站在船上的少年面对着一只老虎,背后是茫茫大海,丝毫不见台中影子。“议员”还在旁边配上台中市花、市鸟的照片,指新闻局宣传失职。
更令台中市府头疼的是,高雄凭借与华纳兄弟合拍电影《痞子英雄》(改编自之前热播的电视剧)的热映,大大做了一把宣传。真爱码头、南区分局都成为影迷朝拜景点,而在镜头中“俨然繁华大都市”的高雄,也打造了城市行销的经典案例。
更早时,《悲情城市》与《海角七号》等经典电影,也一举捧红了九份和垦丁,这都让接待《少年派》后仍默默无闻的台中“相形见绌”。
“五千万打水漂”“民众荷包被浪费”的批评四起。而网友恶搞出来的“少年派老虎口含台中特产太阳饼”的宣传海报,在网上流传了很长时间。
奇幻继续漂流
直到《少年派》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观影热潮,并在台湾突破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亿)票房,舆论开始逐渐转向(当年《阿凡达》在台湾票房是5.5亿新台币)。而在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的双倍加持后,台湾蓝绿阵营在“台湾之光”李安面前,表现出空前一致,之前所有的非议销声匿迹。胡志强的一句“还台湾公道”,意味深长。
最近,台中市政府正筹拍一部纪录片,身为台湾电影教育学会的台中总干事,李佳怀担纲导演。纪录片主题是“你会不会来台中拍片?”将会采访来过台中拍影视剧的人,谈为什么来,也会采访没来过的人,了解会不会来。
“不带有任何宣传色彩,就是想了解人们对于台中影视拍摄环境的态度,以及未来可以努力的空间。”李佳怀说。当年李佳怀参与了《少年派》的制作团队,负责动物戏偶的操控。
梦想成为“台莱坞”的台中,在做更多功课。而这也成为台湾本土电影逐步复兴背景下,电影产业开始初具雏形的一个缩影。
2008年,金马奖在经历内地电影、香港电影以及合拍片轮流坐庄多年后,终于上演了台湾本土电影的绝地反击。《海角七号》《九降风》等在颁奖礼上大放异彩,魏德圣的《海角七号》更是捧得六个奖项,以5.3亿新台币,首次作为本土电影占台湾电影票房首位。
随后,台湾电影总产量逐年上升,《艋》《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电影,也在一步步验证台湾电影的复苏。
与此同时,政府对台湾电影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强。首先,以往并不受重视的制片人制度开始被台湾影坛采用,导演因此改变了以往需自理筹资等工作的窘境,商业操作开始融入台湾电影的血液。
从2009年起,台湾当局还推出“电影产业发展旗舰计划”,由政府投入部分资金,同时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对电影制作予以补助。而地方对电影制作的补助,也相当可观。
“如今台湾各县市都会有相关补助计划,以此来吸引更多电影来当地拍摄。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也很积极,最近蔡明亮的新片《郊游》已经在台中开拍了。另外,很多国际导演也开始跟台中接触,谈合作。”台中新闻局的负责电影宣传的蓝德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抛开电影的后续影响,单电影拍摄过程中对当地的实际利益就相当可观。
以《少年派》为例,剧组进驻台中10个月,衣食住行均在当地,胡志强算了一笔账,剧组人员及家庭将近1000人次,仅剧组支付的10个月间住宿费就高达3.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500万元),而和后续的旅游观光效应和其他消费,仍可期待。当年呛声的“议员”也改称,“当初的5000万投入太值了。”
这一点,几乎成了台湾各县市的共识。在不少地方政府的行销科,已有专门人员负责影视合作的相关宣传、策划。
对于李佳怀而言,从《少年派》中学到的操偶技巧,恐怕很难再次用到,但他有了对自己工作的全新理解,“看到好莱坞一个五十多岁的道具师,每天做着最小、最琐碎的事情,可是他很开心,他觉得这个工作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如果在台湾,今天做道具,明天可能想着谋求更大的职位,所以在每个职位上都做不长。”他说,台湾参与《少年派》合作的大都是年轻人,他希望这样的经验能对未来的台湾影坛有积极影响。
《少年派》的成功不可复制,新造浪池究竟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电影合作也很难预计,而参与拍摄的台湾人也在剧组解散后各奔前程,但李安还是播下了一颗种子,它或为台湾孕育着电影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