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失灵,权力失控
2013-05-14王石川
王石川
8月14日上午,安徽省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庭审披露的案情显示,毋保良“政商通吃”,一百零九起案件中,有三十九起为收受个体建筑商、企业老板的贿赂,有六十五起为收受当地党政干部的贿赂。令人惊讶的是,萧县四大领导班子成员也被指争相向毋保良送钱。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其县委书记居然“被控受贿八百多次,两千余万元”,委实惊人。受贿次数如此之多,平均每次两三万元,也间接说明当地并不富裕。毋保良受贿有个特点,即接受同僚的“进贡”——起诉书所列举的行贿人单位,几乎覆盖了萧县所有的乡镇和县直机关。其中数额较大的,正是在外界看来油水较多的部门。萧县几乎所有的乡镇和县直机关都行贿,可见当地腐败之风何其剧烈,也能推断出当地民众之悲哀,因为基层官员行贿的羊毛,必然出在羊身上,搜刮更甚。
调查显示,县委书记岗位已成腐败的重灾区。以安徽为例,数年前就有媒体披露,先后有十八名县(区)委书记腐败被查处,县委书记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寻租,兜售官帽。县委书记为何容易腐败?一方面是因为县委书记握有大权,有人感叹,“除了外交、军事、国防这些内容没有,他们(县委书记)拥有的权力几乎跟中央没有区别”。权力过于集中,就埋下了腐败隐患。另一方面,监督缺位,监督体制形同虚设。“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这句话放在县委书记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毋保良腐败,有一个令人喟叹的细节——报道称:萧县四大领导班子成员也被指争相向毋保良送钱。萧县人大副主任朱以书、萧县政协副主席王安民、萧县政协主席陈安源、萧县常务副县长崔宏广等人,也都出现在起诉书中,他们每人送了几万元,理由则是“为了与毋保良处好关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明乎此,也就知道毋保良为何能够无法无天了。无论人大还是政协,对县委书记都负有监管之责,连人大副主任、政协正副主席都主动向书记送钱,他们还会、还敢监督书记吗?值得一提的是,四大班子送钱的理由只是“为了与毋保良处好关系,工作上能得到支持”。换言之,他们送钱,并不是有求于毋保良,而是为了与之保持良好关系,这样的四大班子平时对毋保良岂非唯唯诺诺,言听计从?
人们常说一把手不能成为“一霸手”,一把手应发扬党内民主,应尊重组织原则和程序,应尊重领导班子的声音,而不能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但吊诡的是,在毋保良时代,其他班子放弃了对他的监管,仰其鼻息,他想不专断都不行。
监督一旦失灵,权力就会失控。制度不是万能的,落到实处才是关键。正因为县委书记拥有人权、财权和事权,三权独掌,对其监督更应该有力,制度的笼子更应该严密和结实,否则就必然走向腐败。
现行的制度设计对县委书记的监督不能说没有作用,但一些时候确实失灵,因此应改变县委书记岗位沦为腐败重灾区的状况,除了改变县委书记权力过大外,更需要监督真正发挥作用,那些监督人员应该理直气壮,而不是匍匐在地,取悦于县委书记。
【原载2013年8月16日《法制日报·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