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问洪兰老师

2013-05-14洪兰

读者·校园版 2013年19期
关键词:智力发育视力

编者按:洪兰,知名教授、作家、译者。美国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实验心理学博士,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来,她积极投身科学生根及阅读推广工作,致力于译介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2006年获选为金石堂年度出版风云人物。2013年3月我们有幸聆听了洪兰教授的演讲,她对成长的解读,启人深思,遂引发了约请她在《读者·校园版》开辟园地、让更多人分享其思想的想法,而她对《读者·校园版》也颇有好感。机缘成熟,我们从2013年第11期开始,连续刊载洪兰的文章,敬请大家关注。

大脑发育不宜任意催熟

最近,我到南京做了几场演讲,在短短的几天中,我发现大陆的父母比台湾的父母更热衷购买辅助幼儿发育的各种器材,也更积极地送幼儿上脑力开发训练课。大陆的幼儿杂志刊登大幅广告,鼓励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把他放在地板上爬,每个月都要教给他一些新的能力……有的广告甚至威胁父母:“不这样做,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那些广告大肆宣扬各种增加孩子听力、视力、智力的好处,却没有提及它的实验证据在哪里,而且收费昂贵,看得我心惊肉跳。

教养孩子不可以揠苗助长。大自然设定的大脑发育程序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可以随便“催熟”。大陆对孩子大脑开发的狂热程度,非我们所能想象。一位计程车司机告诉我,他的女儿学了古筝、英文、珠算、奥数……社会上有什么课,他女儿就上什么课,虽然孩子才10岁,却已花掉他几十万人民币了。我问他值不值呢?他说:“也不知道啊!人家都在上,咱也得上,反正多学无害。”

多学真的无害吗?强迫才两个月大的婴儿爬,就是有害,孩子的骨头都还没长硬呢!大脑的发育过犹不及。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树种下去后,不该频频把它挖起来看活了没有;教养孩子也是一样,不能一直去测试他的智力增长了没有。智力的发育是慢慢来的,所谓“成熟”指的是水到渠成,急不得的。

刺激适当,大脑才会正常发育

天下父母莫不望子成龙,但是父母一定要懂得基本的大脑发育知识,才不会害了孩子。婴儿的大脑在出生时,就具备了一生所要用到的神经细胞。大脑是“用进废退”,用得多的神经回路就连接得密,不用的会被“修剪”掉。

然而,社会上的补习班误解了刺激的作用——刺激,并不是愈多愈好。他们所引用的是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者比较单独关在暗室里长大的老鼠与10只有许多玩具陪伴的老鼠,看它们大脑发育上的差别。结果发现,单独长大的老鼠神经连接稀疏。但是,人类的孩子不可能被单独关在屋子里长大,这项实验并不适用于人的身上,它只是说明外界刺激对大脑的重要性而已。

事实上,只要有伴可玩,能接触到外界刺激,大脑就能正常发育。孩子最好的玩具是同龄的玩伴,而不是昂贵的玩具。因此,孩子只要在正常的环境中长大,有照顾,有小朋友一起玩,大脑就会正常发育。反倒是时下流行的《百岁医师育儿宝典》,每天硬性规定孩子几点吃、几点睡……使孩子的生活失去了弹性,稍有变动,孩子便大哭不能适应。

过去行为主义者主张,幼儿哭的时候不可以抱,要等到不哭了才可以抱。认为“哭时抱他是鼓励他哭,他以后会爱哭”的这个说法,现已证明是错的。婴儿的哭代表孩子有需求,小时候的需求能被满足,对其日后情绪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现在主张婴儿的摇篮要放在母亲的房间里,让孩子眼睛一睁就可以看到母亲,而且抱他、抚摸他会刺激孩子大脑中激素的分泌,对婴儿的情绪发展及亲子关系的和谐非常重要。研究发现,被护士抱着睡觉的早产儿,成长得较快。

特别的训练,反而造成伤害

此外,不必特别训练婴儿的听力和视力,听力在胚胎7个月时就已完成,不需要特别训练,每天不停地刺激反而不好。湖北省有一个农妇在怀孕7个月时,把扩音器贴在肚皮上,每天不停地放英文录音带给胎儿听,结果胎儿出生后重听,因为听神经受损了。

婴儿出生时是近视眼,大约300度,可以看清楚的是母亲抱着喂奶时,从手肘到脸的20cm距离。婴儿视力不好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外面包的髓鞘尚未完全发育,等孩子长到一岁半左右,调控晶体的神经纤维成熟后,视力就正常了,不需要特别训练。杂志中刊登的那些提高婴儿智力水平的广告,绝大部分没有实验的证据。

台湾和大陆普遍有父母不管孩子需不需要,都送去上补习班、才艺班,以求自己心安的现象,这其实是不对的。孩子的天职是游戏,神经科学家已在孩子大脑中看到终生学习的神经机制。此外,也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回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我们争的是终点,不是起点。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游戏能帮助孩子培养想象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毕竟孩子进入社会后,做人比读书重要,EQ比IQ重要,不是吗?

猜你喜欢

智力发育视力
保护视力等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视力不好的犀牛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欢乐智力谷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
正常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