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永驻
2013-05-14张玲
张玲
记得那一天,我那正在上六年级的挚友在牙齿上套了一颗可拆卸的金色义牙牙冠,这样她就能模仿我们当时都非常喜欢的那些饶舌歌手了。我简直不能相信她的爸爸妈妈竟然会给她买这个,而且还让她戴着——她看上去酷毙了,显得特别成熟。而且,我知道她必须进城才能配到那颗牙冠,这更让她散发出一种老于世故的危险气息。而那时的我还在看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给我的玩具娃娃织毛衣。
很快我就注意到,我的这位挚友开始和不同的人出去玩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在放学后来我家后院踢球。我现在知道,尝试结交新朋友是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但在那时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因为我的好朋友已准备好要长大,她把我丢在娃娃国里,逐渐离我远去。我觉得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缺陷:不正常、不成熟,还有些幼稚。
到了九年级,我们班的大部分女生都把芭比娃娃和贴纸书丢在了一边,而高跟鞋和各式各样的化妆品成了她们的新宠,这种变化令我很不安。我还没有准备好走那种“性感”路线呢——我宁愿窝在家里画画或者第100遍看《外星人E.T.》,也不愿意去参加舞会,或者为了去看那几个反正第二天上学也会看见的帅气男生而特意跑去公园里瞎溜达。当然,关于长大成为少年然后成为成年人,也有很多事令我十分期待——我可以想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想什么时候吃冰激凌就什么时候吃,管它是白天还是晚上。但我还是不愿意为此放弃我童年所爱的一切。
那时的我深信,我将来必须放弃童年的这一切。你知道吗,人们总说你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因为你没法把一切都带进坟墓里。在我眼里,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就是这样:你必须放弃所有那些幼稚的玩意儿。这两个人生阶段之间的分界线看起来难以逾越,要跨过这条分界线就只有一条路,而且是一条单行道,一旦跨过去,便无法回头。
在我家,跨过这条分界线就意味着要承担一长串的新责任。作为一个小孩子,我可以靠晚饭后和哥哥一起洗碗挣自己的零花钱,可一旦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我就得负责洗全家人的衣服。如果我想给自己买东西,更多的时候要自己掏钱,这就意味着我得找一份工作,那我就真的没什么时间去织毛衣、涂鸦或是再看一遍《外星人E.T.》了。
还有一个原因:我长这么大,从未见过身边的大人们有哪一个过得很开心。他们一天到晚都是一副超级严肃的表情,而且看上去很累的样子。当时我以为这是因为他们一整天都在做那些他们似乎不太喜欢的工作,回到家还得做家务、收拾屋子——这些本来就已经够他们受的了。而我当时还没有算上他们为抚养我、照顾我、开车带我去参加数不清的课外活动而花费的那些时间。但不管原因何在,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让我认定,成年人的生活很可怕:压力重重、精疲力竭、暗淡无光。
我害怕长大,害怕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害怕失去所有那些童年才有的简单的快乐;但我也害怕被甩在后面,错过所有那些只有进入成人世界才能享受到的惬意与自由。面对这样的选择,我进退两难。
这时,“托德时间”走进了我的生活。我那时很喜欢一个名叫托德·奥海姆的设计师,受他的影响,自己动手做衣服成了我终身的爱好(我甚至在大学里选择了时装设计专业,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像他那样的设计师)。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看MTV电视台“时尚之屋”节目的第一次重播时。该节目中有一个专属于他的环节(就是前面提到的“托德时间”),他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大家如何将头发染成樱桃红,或者如何在廉价旧货店里成功淘到宝贝。在我碰巧看到的那期节目里,他正在摆弄一张从跳蚤市场买来的椅子,用一些色彩鲜艳的布料、一把喷胶枪和一些安全别针给它“改头换面”。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跳蚤市场是我的最爱!旧物改造也是我的最爱!而这个家伙是个大人却在以此为生?!我终于看到一个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并且明显乐在其中的成年人,而且这份工作的内容事实上正好包含了我最喜欢做的那些事,这感觉太棒了!信不信由你,因为这件事我才第一次了解到,原来长大成人并不意味着快乐生活的永久终结。
有了这一惊人的发现之后,我开始更密切关注我身边的那些成年人,我注意到他们并不全是一副为生活所累、为工作所烦扰的模样。他们中有些人,比如我八年级时的美术老师就做着一些似乎非常有趣的工作,而且他们看上去也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于是我开始渐渐明白,成长不止一种模式,成长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童年时的爱好。事实证明,童年和成年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你可以保留童年生活中滋养和慰藉你的东西,那些让你找回自我、帮助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的东西。
一旦我明白了这一点,长大成人看上去便不再那么可怕了。我找了一份工作,买了一辆车,离家去上了大学,中途辍学,然后复学,最后成了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有了工作、爱人、房子等一切。但是,我从没放弃做我喜欢的事,其中许多“幼稚”的爱好还变成了技能,成为我成年生活中的“无价之宝”——我还在做那些手工活儿,小时候其他孩子在学校舞会挥汗如雨,而我却独自摆弄小玩意儿的经历,教会了我怎样自得其乐,享受独处。这一点很多人至今仍不知该如何做到,我却已经从中获益良多。尽管在过去,我的同学因认为这些癖好太过“幼稚”而常常将其摒弃,但如今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些爱好,我才能够保持时时感受奇妙、情愿为生活中的简单快乐而开颜的那部分自我——那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