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女之殇:没有青春的青春

2013-05-14胡尧熙

读者·校园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物化成人少女

胡尧熙

现在已经很少再有人用“豆蔻年华”、“二八年华”这样的词来形容今天的少女,就像没人再用“新新人类”这个词来形容今天的少年,它们都了无新意,落满灰尘。有一些新词汇是专门为今天的少女们发明的——嫩模、萝莉……改变的还不只是这些,过去说“少女的情怀总是诗”,但如今,诗歌早就不盛行了,少女的情怀也诗意渐远。

少女的物化和被物化,其实都是被成人世界传染的

和嫩模、萝莉这些词一起出现的,通常是这样的图片:少女浓妆艳抹或素面朝天,或遮或掩地露出身体的第二性征。这种消费青春的方式若放在10年前,一定会引起一片哗然,但10年后的今天,少女和看客们都能泰然处之。就像电影《手机》里,葛优躲在教师寝室偷数停在校门口的豪车里究竟装了多少个女孩,当12个女孩从车里钻出来时,我们和他一起感慨这群少女的社交生活超乎想象。这一幕曾经稍显夸张,但在视频网站上看过17岁的武汉车模曹阳穿着暴露地站在闪光灯下之后,再回看这个情节只会觉得波澜不惊。

如今的少女们没有经历过前几代人的动荡和苦难,但她们还是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人都经历了更多的巨变,因为她们来自变化最快的时代,在变化最大的国家成长。

如今的少女喜欢自拍,在微信上和陌生人分享照片;出入夜店,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房间里最整齐干净的地方是梳妆台,上面摆满香水、眼影、指甲油、眉笔和唇线笔……随着年龄增长,这类物品越来越多。

电视节目里,14岁的林妙可说话滴水不漏,女学生在选秀节目里奋力出位。我们很难理解这些变化因何而起,会止于何处。每个年代的人虽然都会有自己特殊的行为方式,少年世界却始终是成人世界的投射,他们之间固然差异巨大,却还是保有一些共同之处。在对于未来的某些憧憬上,少女和她们的父母是一致的:他们同坐一桌吃饭,都知道三文鱼好吃;同行出门,都认同宝马是比自行车更好的代步工具。成人渴望有一栋真的别墅来代替广告上的“家园”,少女也希望梳妆台上摆放的是雅诗兰黛“红石榴”,而非“百雀羚”。

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如此,中国是快中国,社会是商品社会,最流行的观念是实用主义和成功学,成人都无力与之抗衡,少女更难幸免。她们在某些方面和父母分道扬镳了,她们更追求自我,有更开放的心态,下定决心不再为传统所累;在另一些方面,他们却和父母越来越像,知道财富的可贵,明白竞争的残酷,拥戴成功学,崇尚物质享受。

橄榄形的社会无疑是最健康的,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现实社会的每个领域细分起来都是金字塔形的,成功者永远是少数。成功往往和付出的代价成正比,所以,会有少女成为嫩模,成为辍学的学生,会有“干爹”进入她们的生活,成为她们接近物质生活的捷径。少女的物化和被物化,其实都是被成人世界传染的,而那些尚未被传染的少女,也未必能过得快乐。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会像现在的孩子这样紧张压抑

中国的城市少年几乎都是在同一种大环境下成长的。他们幼年时以号啕大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到了少年阶段,又选择了沉默和叛逆。他们很少把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告诉别人,更不愿对父母讲述自己的苦闷。他们在人前会违背自己的心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通常都是基于同一个理由——那是父母喜欢的;在人后则会试图展示个性,宣泄情绪。中国父母向来喜欢为孩子安排一切,他们在报纸上看各类青少年问题专家的访谈,却未必知道自己女儿最喜欢的读物是《最小说》。

这一代的少女遇到的问题似乎比少男更多一些。她们的父母都是在兄弟姐妹的关爱和打闹中长大的,她们却大多是独生子女,她们的内心比父母更脆弱、更孤独。父母会倾注最多的心血在她们身上,她们的生活和学习被照顾得无微不至。成年人评论今天的少女,总不乏娇贵、公主、刁蛮这样的词汇,却忘了她们是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这些词汇似乎也适用于男孩,人们在抱怨“男孩不见了”,多半是因为现在的大多数男孩缺乏阳刚之气,阴柔有余而野性不足。

少年们不会知道他们的生活被观察、被剖析、被置于社会的放大镜下,他们只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但中国少年的青春与西方少年相反,西方少年升入高中后才进入人生的冲刺阶段,中国孩子从小就被告知要赢在起跑线上,他们青春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是学校。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读”的说法,也不缺“悬梁刺股”式的典故,这证明从古至今,中国的少男少女都很难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但好像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会像现在的孩子这样紧张压抑,他们每天要上8节课,外加早晚自习,男孩周末补英语,女孩暑假学芭蕾。家长在期待他们未来的成功,却忽视了眼下的他们是否还有朝气。卫生部有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数千万心理疾病患者中,有“1/3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青春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病态而残酷。

和城市少年相比,农村少年过着截然相反的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留守儿童,另一部分提前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有一部分则期望通过寒窗苦读改变命运。可是已经有教育专家说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寒门学子上大学的几率越来越小。即便他们有一天能进入城市,也会和父母一样为户籍所累,青春被加上政策的壁垒。这个问题似乎是无解的,同样的少男少女,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被挤压、被消耗,直到青春远去,诗意不再。

猜你喜欢

物化成人少女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养大成人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