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研究
2013-05-14卢长娥
卢长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特征异常凸显,由此而带来了第二代移民——流动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加,并呈现出流动儿童低龄化的趋势。因此,有关流动儿童的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强烈关注。目前,学术界对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关注较多,其原因是由于生活和环境的变化,流动儿童面临着各个层面的环境适应问题(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更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我们知道,越微观的环境,与儿童的生活、学习越密切,对儿童心理产生的影响也越大。流动家庭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环境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婚姻关系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人际环境,对儿童具有显著的影响。[1]有研究指出,父母婚姻关系的好坏与幼儿的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父母间不良的婚姻关系容易引发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2-3]事实上,父母婚姻质量低的家庭中,子女的行为问题也较多。[4]学龄前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如果在早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不但影响其学习和活动,还有可能形成心理缺陷,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容易导致成年后的反社会行为。[5]
当前,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已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但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最易受环境影响且对家庭也最为依赖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其行为问题现状如何?他们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研究者关注甚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与父母婚姻质量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合肥、淮南两市部分幼儿园大、中、小班选取学龄前流动儿童共187名,这些幼儿及其父母构成了本研究的样本。幼儿的年龄在4-6周岁之间,其中男童114人,女童73人;4岁幼儿98人,5岁幼儿59人,6岁幼儿30人。
(二)研究工具
1.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6]:该问卷由31个条目组成,内容包括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方面。其中行为问题由违纪行为(简称A行为)和神经症性行为(简称N行为)构成。评分时比较两项行为得分高低,得分高者归为A行为之列,得分低者归为N行为之列,得分相等则归为混合行为(简称M行为)之列。采用3级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行为问题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
2.Olson婚姻质量问卷[7]:共124个条目,由过份理想化、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性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角色平等性及信仰一致性共12个因子构成,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父母婚姻质量越高。由于被调查者对性生活这一因子项填写空白较多(可能与文化因素有关),故本研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删除了该项。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三)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幼儿园老师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幼儿的家长,并说明调查的意义和正确的填写方法,让家长认真填写。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效问卷187份,有效问卷率为81.3%。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二、结果
(一)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现状
根据原量表及我国试测情况,以13分为临界值,总分≧13分归为行为问题组,总分≦13分归为行为正常组。在187份有效问卷中,检出行为问题61例,检出率为32.6%。其中,A行为32人,N行为17人,M行为12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7.1%、9.1%和6.4%;从性别方面来看,有行为问题的男童44人,检出率为38.6%,女童17人,检出率为23.29%;从年龄方面来看,4-6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分别为29人,21人,11人,检出率分别为29.59%、35.59%和36.67%。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但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二)行为问题组与行为正常组流动儿童父母婚姻质量的差异比较
根据统计结果,将总分≧13分被评为儿童行为问题组,总分≦13分被评为儿童行为正常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行为问题组与行为正常组学龄前流动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进行了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行为问题组与行为正常组幼儿父母婚姻质量比较(M+SD)
由表1可以看出,行为问题组和行为正常组学龄前流动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在过份理想化、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以及角色平等性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业余活动以及信仰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
(三)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
1.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的相关(r)
相关分析表明,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在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中的大部分因子(除婚姻满意度和角色平等性外)均呈显著负相关;具体来看,A行为与过份理想化、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以及角色平等性呈显著负相关;N行为与过份理想化、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业余活动、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角色平等性以及信仰一致性呈显著负相关;M行为与过份理想化、夫妻交流、经济安排呈显著负相关。
2.父母婚姻质量对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父母婚姻质量与学龄前流动儿童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以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为预测变量,以儿童行为问题总分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的逐步回归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夫妻交流、子女和婚姻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夫妻交流、子女和婚姻这两个因子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有较为显著预测作用。
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2.6%,这一结果比1993年的全国常模(12.97%)[8]高出许多,也比已有研究的检出率(12%~19.3%)[9-10]高很多,这可能跟调查的时间和时代背景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这既可能跟男女儿童本身的性别差异有关,也可能跟儿童从小所接受的性别角色教育有关。此外,尽管本研究发现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从各个年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来看,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因此,为了降低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幼儿园和家长都应对学龄前儿童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对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组与行为正常组的父母婚姻质量进行比较发现,行为问题组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分均低于行为正常组儿童,且在大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张柏芳、黄雪薇的研究结论一致。[9]提示行为问题组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较低,这应引起学龄前流动儿童父母的高度关注,提高婚姻质量,既有利于家庭幸福和谐,又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一般来说,父母婚姻质量主要是通过影响夫妻双方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影响整个家庭氛围进而对子女产生影响的。本研究显示,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性格相容性、过分理想、经济安排、业余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说明父母的婚姻质量越差,其子女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回归分析发现,夫妻交流、子女与婚姻这两个因子可以有效预测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夫妻交流主要指夫妻间角色交流的感受、信念与态度。子女与婚姻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对是否生育子女以及子女数和态度。可见,夫妻双方交流方式不当,交流量不足,交流技巧缺乏以及对子女和婚姻的态度不一,都可以影响婚姻质量,进而引发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由于流动家庭大多数都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通常夫妻双方的工作比较繁忙,且工作相对较为劳苦,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缺少交流的时间与精力,难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导致婚姻质量较低。这就提示学龄前流动儿童的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婚姻状态,及时增强夫妻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统一对子女与婚姻的认识与看法,提高婚姻质量,是有效防止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学龄前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1] Emery,R.E.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the children of discord and divorce.Psychological Bulletin [J].1982,92(2):310-330.
[2] Katz,L.F.,&Gottman,J.M.Pattners of marital conflict predict ildren'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3,(29):940-950.
[3] 俞国良,金东贤.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对3-6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26(4):608-611.
[4] Katherine M.Kitzmann,Effects of marital conflict on subsequent triadic family interactions and parenting[J].Development Psychology,2000,36(1):3-13.
[5] 肖凌燕.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家庭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4(1):63.
[6] 王玉凤.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Z).367-371.
[7] 李凌江.婚姻质量问卷(Olson)[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53-159.
[8] 唐慧琴.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名儿童少年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13-15.
[9] 张柏芳,黄雪薇.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172.
[10] 姚 彬.某市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