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县域经济实力实证分析

2013-05-1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各县市实力安徽

郭 庆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安徽县域经济实力实证分析

郭 庆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至关重要。文章运用SPSS软件对安徽省内各县的经济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运用了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县经济实力排名,并根据相关指标将所有县分成四类,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安徽省;县域经济;经济实力;实证分析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想实现目标,协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是关键。县域经济作为全国经济布局中发展比较滞后、经济总量和总人口都占较大比例的区域经济,它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1]县域所在区域囊括了全国的80%以上人口,其中有9亿农民,因此县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只有县域经济繁荣发展,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此外,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解决当地的富余劳动力问题,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避免了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往返迁移于家乡和打工所在地的现象,减轻了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目前,安徽共有62个县、市,2011年底,安徽县域人口所占比重达到72.4%,2011年,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7391亿元,占到全省GDP的48.9%,2011年,安徽县域工业化率为44.7%,由此可见安徽县域经济在安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2]

二、指标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运用SPSS软件对安徽县域经济实力进行实证分析,为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在选择指标时,我们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公开性,针对性原则,选取了2011年安徽各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平均值作为指标是为了消除各县市之间规模大小差别的影响,所有指标均来自2012安徽统计年鉴,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代表了县域内百姓收入情况,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代表了经济水平,人均工业增加值代表了工业发展潜力,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代表了农业发展状况,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代表了县域内百姓的消费能力。其中各指标代表符号为:

X1农民人均纯收入、X2人均财政收入、X3职工平均工资、X4人均工业增加值、X5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6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人均生产总值(X单位:元)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从而验证是否可以提取公因子,经过相关性检验我们得出各项指标间存在较大相关性,可以提取公因子的,接下来进行因子分析:

表1 安徽省各县经济实力因子解释总方差表

表2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

我们对X1-X7进行因子分析,经过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MO取值为0.803,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Sig.值为0.000说明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一步分析,而绝大多数变量的共同度也在70%以上,说明这几个变量对数据的解释能力还可以,前两个公因子的特征值超过了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2.44%(见表1)那么足以反映原指标中包含的信息,因此可以用两个公因子代替所有指标。[3]

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它反映的是这些指标的信息,我们称其为综合富裕因子。第二个因子反映的是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我们称其为农业因子。

那么我们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和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见表2)可以写出公因子1的表达式

既然已经提取出公因子,现在就按照提取的公因子对各县市进行评分,综合得分表达式为S=0.67408*F1+0.15033*F2(F1、F2前面的系数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出各县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见表3:

表3 安徽省各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序表

表4 最终聚类中心

繁昌县得分一马领先,超过2分,人均经济实力较强,这与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科技发展迅速有关。宁国县、芜湖县、当涂县得分也超过了1分,而泾县等33县得分则为负数,临泉得分最低,人均经济实力最弱,原因为临泉县人口众多,又主要以农业为主,收入不高。

为了进一步分析安徽各县市的区域差异,通过对62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类包括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凤台县、来安县、全椒县、霍山县、含山县、和县、南陵县、无为县、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东至县、青阳县、桐城市、怀宁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县市,各项指标中等偏低,有自身的支柱产业比如霍山县泾县茶叶,但仍需要提升工业化;第二类只有唯一一个繁昌县属于经济发达县市,除人均农林牧渔业指标外其他都是最高,尤其是人均工业增加值较高,未来工业发展潜力很大;第三类包括庐江县、濉溪县、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明光市、定远县、凤阳县、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石台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属于经济落后县市,各项指标均处于最低;第四类包括肥西县、天长市、当涂县、芜湖县、宁国市、铜陵县属于经济较发达县市,各项指标均处于前列。上述聚类分析结果和我们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综合实力排名也是吻合的。

三、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数据的处理得知,我省各县市经济差距较大,皖北整体和皖南存在较大差距,第三类县市中大部分都是皖北城市,因此在保持皖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快提升皖北经济实力,从而实现安徽省经济整体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说:

1.在立足皖北各县市自身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工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还可以开辟出旅游产业,皖北地区如灵璧县,寿县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加大当地政府的投入,开发旅游产业。

2.江淮之间的县域由于距离省会合肥较近,基本上处于合肥都市圈范围内,应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和合肥的联系和融合,壮大各县域实力,提升县域经济。

3.皖南各县市由于地理交通位置比较靠近长三角地区,自身资金充足,近年来发展一直较快,但和江浙地区还有差距,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抓住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型第三产业。[4]

[1]安徽统计信息网.对进一步发挥县域工业主引擎作用的分析建议 [EB/OL]. (2012-09-07)[2012-12-05].http://www.ahtjj.gov.cn/news/open.asp?id=37066

[2]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3]杨维忠.SPSS统计分析与行业应用案例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红梅,沈 山,戴先杰.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1).

F127

A

1008—7974(2013)05—0042—03

2013-01-05

郭 庆(1988-)安徽芜湖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吕增艳)

猜你喜欢

各县市实力安徽
实力抢镜
一片狼藉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省会、学校、家乡与革命“落地”——以湖北省各县市早期中共骨干党员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