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的影响

2013-05-10郝艳梅马佳司晨晨徐佳景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郝艳梅 马佳 司晨晨 徐佳 景捷

[摘要]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β-DG)的表达情况,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对SACC细胞表达β-DG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10、15、20、25 μmol·L-1)TIMPs作用后SACC肺高转移株ACC-M和肺低转移株ACC-2中β-DG的表达情况,以未经TIMPs作用的ACC-M和ACC-2细胞作为对照。收集7例SA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以10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β-DG的表达情况。结果 未经TIMPs作用前,ACC-2和ACC-M细胞均未见β-DG表达,经不同浓度TIMPs作用后,ACC-2和ACC-M细胞β-DG表达均为阳性。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DG主要表达于腺泡的基膜上;SACC组织的癌巢周围及癌细胞中β-DG表达阴性。结论 SACC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连接处的β-DG发生了断裂,可能使其更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而TIMPs能够逆转β-DG的表达,为治疗SACC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涎腺腺样囊性癌; 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

[中图分类号] R 739.87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2.002

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β-dystroglycan,β-DG)是一种跨膜蛋白,是连接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骨架的重要结构,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信号转导起着关键性作用[1]。人类宫颈癌、乳腺癌、结肠癌、前

列腺癌患者会出现β-DG异常,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有β-DG断裂的现象[2]。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较强。目前有关SACC中β-DG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胞骨架与细胞外基质这一连接体是否发生断裂,从抑制SACC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角度出发,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调控SACC肺高转移株ACC-M和SACC肺低转移株ACC-2表达β-DG的情况,探讨SACC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为治疗SACC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人SACC肺高转移株ACC-M和人SACC肺低转移株ACC-2购至武汉大学保藏中心。主要试剂:GM6001(属于TIMPs的一种,美国Enzo Life Sciences Interna-tional公司产品),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HyClone公司,美国),含0.0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

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的0.25%胰蛋白酶(杭州吉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一抗Beta-Dystro-glycan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Novocastra Labo-ratories Ltd.,英国),SP9002(生物素标记山羊抗小

鼠IgG)HistostainTM-PlusKit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ZLI-9018DABKit/DAB浓缩型DAB试剂盒(北京

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实验仪器:CO2恒温细胞培养箱(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公司,日本),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数码显微摄影系统,冰冻切片机等。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将ACC-M和ACC-2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在37 ℃、5%CO2条件下培养,当细胞长满80%时进行细胞传代。

1.2.2 GM6001储存液制备 将1 mg GM6001粉末溶于100 μL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后配制成25 μmol·L-1的储存母液,过滤除菌后,置于

-20 ℃冰箱内保存,备用。使用时稀释,使GM6001浓度分别为25、20、15、10 μmol·L-1。

1.2.3 细胞爬片制备 使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活细胞计数,确定活细胞数达到全部细胞的95%以上,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稀释细胞(密度为每毫升5×104个),接种于经灭菌处理的盖玻片上,待细胞贴壁后,去除培养液,按照实验分组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

1.2.4 实验分组 对照组加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在37 ℃、5%CO2条件下培养24 h;实验组分别加入含GM6001浓度为10、15、20、25 μmol·L-1的培养液,于同样条件下培养24 h。

1.2.5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CC-M和ACC-2中β-DG的表达 将细胞爬片置于冰面上,用4%多聚甲醛固定5 min,PBS洗片3次,每次5 min;将细胞爬片浸入过氧化氢/甲醇溶液(150 μL 30%过氧化氢溶于50 mL甲醇液)中,室温浸泡30 min,再用PBS液洗片3次,每次5 min;滴加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下作用30 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实验组加一抗(一抗与无菌三蒸水的体积比为1∶200),4 ℃孵育过夜,PBS洗片;对照组不加一抗,以PBS液孵育,4 ℃过夜后,PBS洗片。上述步骤完成后,滴加二抗,于37 ℃孵育60 min,PBS洗片;然后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亲和素复合物于切片上,作用30 min,PBS洗片;最后DAB显色,自来水洗涤,苏木精复染15 s,脱水,透明,封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数码显微摄影系统成像。结果判定:细胞核为蓝色,β-DG阳性表达者呈棕黄色。

1.2.6 临床标本中β-DG的表达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7例SACC患者采集标本。患者术前未经任何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后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病史1~6个月,平均3.5个月;原发部位在左侧者2例,右侧者5例。另外取10例涎腺组织作为对照,其中5例取自舌下腺囊肿的正常舌下腺组织,3例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正常组织(切缘在腮腺下极距病灶约1 cm处),2例取自腮腺腺淋巴瘤瘤旁正常组织。所有标本均于术中切取,大小约1.0 cm×1.0 cm×0.3 cm,立即放入冻存管并投入液氮中保存备用。在制作冰冻切片的过程中,切片机的温度要维持在-20 ℃。切片完成后在冰面上用冷丙酮和甲醇固定4 min,PBS反复冲洗,再将冰冻切片浸入3%过氧化氢溶液中,室温浸泡30 min以灭活内源性酶,PBS液洗片,滴加山羊抗小鼠血清封闭液,室温下作用60 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后续步骤同1.2.5。

1.2.7 统计学分析 用Image Pro-Plus 6.0病理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将各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至少选取5个高倍(40×10倍)视野,

计算出平均光密度值。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同浓度的GM6001分别干预ACC-M和ACC-2细胞24 h后β-DG表达变化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CC-M和ACC-2两种细胞株β-DG表达变化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

2.1 加入GM6001后对ACC-M和ACC-2细胞株β-DG

表达的影响

加入不同浓度GM6001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CC-M和ACC-2细胞株中β-DG的表达,结果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β-DG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C-M:F=60.247,P<0.05;ACC-2:F=34.453,P<0.05);GM6001浓度为20 μmol·L-1时,ACC-M和ACC-2中β-DG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3种浓度下,ACC-M和ACC-2中β-DG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加入GM6001前后ACC-M和ACC-2细胞株中β-DG表达的情况见图1~4:加入GM6001前(对照组),

ACC-M和ACC-2细胞株中均无β-DG表达;加入GM6001后,2种细胞株中β-DG表达均为阳性。

2.2 临床标本中β-DG的表达

2.2.1 正常涎腺组织β-DG的表达 正常涎腺组织中β-DG主要位于腺泡基膜上。图5为正常舌下腺组织,可见舌下腺腺泡的外周有一层基膜包绕,基膜β-DG染色为阳性。

2.2.2 SACC组织β-DG的表达 7例SACC临床标本中,癌巢周围及癌细胞中β-DG表达均为阴性。图6

中SACC组织呈管状型,肿瘤细胞排列呈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层衬有导管细胞,外层为肿瘤肌上皮细胞,均未见β-DG阳性染色。

3 讨论

β-DG是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和基底膜的连接有关,而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至关重

要[3]。在胃癌的研究[4]中,β-DG是一种功能性蛋白,在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降低。在SACC中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明确。

SACC约占涎腺肿瘤的10%,易沿神经扩散发生远处转移,其远处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对其预防和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DeAngelis等[5]对24例SACC患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临床回访,发现患者5、10、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72%、54%。对于SACC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可能需要结合一些实验室检测指标。

β-DG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

nase,MMPs)的靶点。β-DG被MMPs降解后,造成

β-DG复合体断裂, 使上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出现断裂[6-7]。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临床组织标本,结果发现:正常涎腺组织表达β-DG,提示β-DG对维持正常涎腺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7例SACC组织中β-DG表达缺失,提示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发生了断裂,意味着癌细胞失去了自限性,获得向邻近正常组织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应用ACC-M和ACC-2两种细胞株进行体外研究,β-DG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学的研究结果一致。

TIMPs是MMPs的天然抑制剂,正常情况下在组织细胞中MMPs和TIMPs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8],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细胞就会出现病理学表现。有研究[9]表明,TIMP-1会干扰由某些因子的受体复合

物介导的凋亡作用,并能阻止病变发展和促进组织修复。由此可以推测,通过TIMPs调控MMPs有可能逆转β-DG的异常表达,从而影响SACC的侵袭和转移,这为治疗SACC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中,ACC-M和ACC-2两种细胞株的β-DG表达均为阴性,经GM6001干预后,ACC-M和ACC-2的细胞膜均出现了棕黄色的β-DG表达区域,这说明GM6001能够抑制SACC中β-DG的断裂,而且对β-DG的调控是通过抑制MMPs对基底膜的降解实现的。本研究还比较了不同浓度的GM6001干预ACC-2和ACC-M细胞株24 h后β-DG表达的变化,结果提示,低转移细胞株ACC-2在10、15、25 μmol·L-1的GM6001调控下,β-DG表达较高转移细胞株ACC-M为高,说明GM6001对ACC-2中异常β-DG的调控作用比ACC-M明显,其机理还需后续的研究来证实。

本实验分别从细胞和组织水平展开研究,检测到SACC中β-DG表达缺失,通过GM6001的调控,ACC-M和ACC-2两种细胞株均可恢复β-DG的表达。本研究证实了GM6001能够逆转SACC中β-DG的表达,为治疗SACC提供了参考,但其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ara-Chacón B, de León MB, Leocadio 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mportin alpha/beta-recognized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in

beta-dystroglycan[J]. J Cell Biochem, 2010, 110(3):706-717.

[2] 景捷, 赵磊, 靳晓晔, 等. TIMPs对舌鳞状细胞癌异常β-DG的作

用[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4(6):448-452.

Jing Jie, Zhao Lei, Jin Xiaoye, et al. The roles of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on aberrant β-DG in squamous cell carci-

noma of the tongue[J]. J Modern Stomatol, 2010, 24(6):448-452.

[3] Schwock J, Dhani N, Hedley DW. Targeting focal adhesion kinase

signaling i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J]. Expert Opin Ther Tar-

gets, 2010, 14(1):77-94.

[4] Shen JG, Xu CY, Li X, et al. Dystroglycan is associated with tu-

mor progression and patient survival in gastric cancer[J]. Pathol

Oncol Res, 2012, 18(1):79-84.

[5] DeAngelis AF, Tsui A, Wiesenfeld D, et 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1, 40(7):710-714.

[6] Yamada H, Saito F, Fukuta-Ohi H, et al. Processing of beta-

dystroglycan by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disrupts the link betwee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cell membrane via the dystroglycan

complex[J]. Hum Mol Genet, 2001, 10(15):1563-1569.

[7] Jing J, Lien CF, Sharma S, et al. Aberrant expression, processing

and degradation of dystroglycan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

Eur J Cancer, 2004, 40(14):2143-2151.

[8] Moore CS, Crocker SJ. An alternate perspective on the roles of

TIMPs and MMPs in pathology[J]. Am J Pathol, 2012, 180(1):

12-16.

[9] Sa Y, Hao J, Samineni D, et al. Brain distribution and elimina-

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TIMP-1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rats[J]. Neurol Res, 2011, 33(4):433-438.

(本文采编 周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