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研发:让汽车“轻舞飞扬”
2013-05-08刘晓芳
刘晓芳
没有庞大的生产线,听不到发动机轰鸣的声音,只有一个带有些上海旧时光的简单庭院和一座建于1933年屡经变迁的五层老建筑。
上海卢湾区皋兰路18号隐没在一排排的老式洋房中间,在一个很不起眼的院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宝马互联驾驶中国研究院”及“宝马Designworks USA上海工作室”。这个地方附近曾经住过周恩来、梅兰芳、杜月笙等一代风云人物。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一带基本维持原来的风貌,而不远处毗邻的,是当今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
慢文化和快文化,前沿文化和传统文化,年轻潮流与时尚定制在此共生共长。2010年,楚力从德国来到上海,受命组建宝马互联驾驶上海研究院时,选中此地就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各种文化风云际会的场所。
融合创业
红墙粉瓦,三月的上海,梧桐已经“换装”。三年前,楚力和另外两位德国同事来到这里,已经渐渐习惯这里的春去春来。
楚力的身上有一种特有的融合力。每天早上,楚力会骑着他的电动摩托去上班。他也是微信的使用爱好者,经常在微信上与员工“聊天”。研究院的中国员工说,楚力对时尚很敏锐,有着自己的诠释,他本人是位风尚男士。
他更不乏创意,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新奇的点子。比如,在研究院逐渐步入正轨后,楚力很快出台了一条新政,新入职的员工第一天上班,都会被安排一个同事开着宝马车去家里接她/他。一路上,老员工对新同事负有各种教导职责,以便让其快速融入到团队当中来。
楚力曾经在宝马慕尼黑总部研究院待过五六年,与那种传统的德国工程师给人的感觉不同,他更像一位带有设计师气质的技术创业家。而他来到中国也不全是偶然。
2010年左右,全球汽车业迎来了一个低增长时代,一直以动力和性能为主打的汽车业忽然之间找不到新的利益驱动点,而此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应用为汽车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一些车企开始尝试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嵌入到汽车当中,让汽车“互联网化”,但是它与汽车业以往由车企主导、周期长的创新方式不一样。移动应用创新周期短,新需求层出不穷,而且完全由消费者主导。这让很多车企对新一波的创新既爱又恨,有的甚至一时难以适应。
宝马提出互联驾驶战略概念,相对于其他车企,应该算是早的。宝马快速切入新兴市场的做法就是研发本地化,除了在慕尼黑有一个宝马全球性研发中心外,宝马又以最快的速度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相关的实验室,并且在两地市场都已推出了适合当地的、应用了互联驾驶功能的车型。
不过,在中国,当时宝马却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如何快速地将互联驾驶概念在中国推广开来,并扎根中国本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瞬息万变?很宝马的做法就是,在中国复制一个类似慕尼黑和硅谷那样的研发中心,但显然又不能照搬。中国移动互联网有着自己的生态圈和商业文化,有些是中国独有的,有些应用变革很可能引领世界潮流。在中国设立宝马的全球第三个研发中心,无异于来一次全新的创业。而这个创业的人选,必须敏锐,有很好的把控力,很强的融合能力,楚力成为合适的人选。
实际上,宝马德国总部一开始就为楚力设计的就是一条在中国创业的路径——宝马互联驾驶中国研究院由宝马集团独资,给楚力配备的核心创业班子,加上他本人只有三人。三人都是德国人,其中一位技术经理负责项目的一切,一位经理负责项目外的所有事情,楚力任研究院总经理负责统筹。这种方式让中国研究院既能享受宝马背后的强大资源支持,又能具有在当地自主决策和灵活适应的空间。
汽车研发的“短平快”
时光过得很快,两年后,2012年9月新BMW 5系Li在中国市场发布,一些中国热门的网络应用如新浪微博、百度地图、百度音乐和豆瓣FM,出现在这款面向豪华商务车市场的新车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新BMW 5系Li是宝马在中国推出互联驾驶服务后首款应用的车型。很多人感兴趣是因为这些应用虽然在智能终端上已经深入人心,但被应用到汽车上,在当时还是个新鲜事儿。你只需将装有这几个应用APP的苹果手机与新5系车相连,车内的iDrive系统就自动将应用同步。然后,或者是在车内收看和简单地回复新浪微博,或者通过百度音乐或豆瓣FM收听在线歌曲,甚至下载喜欢的音乐,或者利用百度地图快速导航。最近5系又新增了一些互联驾驶功能,包括“BMW互联应用”扩展、“BMW远程助理”、“语音控制系统”,互联驾驶就像一个“贴身管家”,你可以在车上随时随地享受一种高效互联的移动生活。
不过,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新BMW 5系上出现的这些中国本土互联网应用,就是来自于只有3个德国人加20多个中国本土研发人员的微型研究院。当时,这个研究院刚成立两年,这在汽车业是一件真正的新鲜事儿。
有人列举了汽车和消费电子的不同产品创新周期,一辆汽车的创新周期大概在7~8年,中期改款也要3~4年;但一台手机的周期大约为12个月;而一个移动应用APP的周期就更短,几个月甚至几周就要更新一次。几种产品的周期根本不在一个频率上,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汽车模式去导入移动互联网性质的创新,一位再优秀的作曲家也很难把它们放在一起弹出优美的和弦。
张梦茜是宝马互联驾驶中国研究院被招募进来的成员,主要负责软件的测试等相关工作。据她介绍,宝马对这些热门的中国本土应用并不是简单的集成,大多数都需要经过类似的产品重新创意设计和二次开发。这就更加大了研发的难度,有可能延长研发的周期。
例如,用过新BMW 5系上豆瓣FM功能的人就会知道,其中有一个音乐收藏快捷键功能,如果你喜欢豆瓣上民谣风格的音乐,只需要常按一个控键,下回你只要按下同样这个键,新的iDrive系统就会自动进入民谣音乐频道。
正因为如此,宝马互联驾驶中国研究院从一开始就对研究院人才架构、研发的重心建立新的布局,并革新了研发流程。
依托多年研发经验积累,在最快的时间内,楚力已经组建一个小而强大的团队,其中的25人都是来自中国本地的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及技术等各领域内的精英。同时,宝马的消费群体主要追求时尚个性和动感,因此研发的重点主要设定在信息娱乐、安全驾驶及便利性等领域。
在研发流程创新上,研究院采用了一站式研发流程,整合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诸多环节,以最大限度地缩短研发时间。
在研究院二楼的一个测试间里,摆满了各种测试架,平常张梦茜就在这里穿梭忙碌。张梦茜说,在研究院的楼里聚集了从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到测试各类人才,日常工作中,他们彼此之间的沟通基本是零时差,各个阶段的流程紧密耦合在一起,可以随时交流,随时纠错和改进,使得研发快速高效。“以豆瓣电影为例,从构想到产品完成,总共只用了10周的时间”。
创新的“时空转换”
“如果每件事都在掌控之中,只能说明你行进得还不够快。” 楚力说,他习惯于在多任务快速推进中,将风险与效率控制在一定的平衡范围之内,享受速度与激情带来的驾控体验。
宝马上海研究院主要是为中国市场提供定制化的应用方案,因此会将宝马全球推广的互联驾驶系统,针对中国用户的习惯做适应性的开发与改进。比如,针对国内限速规定、信号灯模式等,宝马正开发适应中国市场的路标识别技术、车辆超速预警技术与自适应巡航等技术。当然,也包括对安全驾驶技术的把控。
宝马对集成进来的应用有严格的技术参数把控。比如,新BMW5系当中的微博应用在汽车行驶期间不能翻页,不能输入内容,为此在系统内特意预设了十几条常用简单回复用语,只需简单按键操控。另外,车内还预设了一些其他参数,不久的将来,你的车内如果开了空调,系统知道车内的温度是多少度,然后,如果你同意,系统可以自动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你的好友。还有,据研究院的开发人员介绍,宝马车主还可以通过车载GPS向新浪去请求和找到你周边的汽车。
宝马车甚至对百度或豆瓣播放的音乐音量所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都会考虑进去,为此设置了一个新的功能,即汽车在加速或拐弯时可以自动将音量调小到安全范围之内,之后汽车进入正常行驶时,音量也随之恢复到正常。
随着汽车的“互联网化”,应用功能的“APP化”,汽车也在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更加的智能,汽车开始可以像机器人一样“思考和行动”,汽车业的创新方向也随之发生时空的转换——从郊区重工业厂房进入城市中心灵巧的实验室,从动力研发向软件开发,从追求性能到追求智能。
汽车行业、消费电子以及IT软件服务行业不断在呈现一种融合趋势,汽车企业越来越需要懂得如何将三个领域的技术和三种不同的消费文化融合在一起。楚力认为,这不仅仅是让汽车简单的IT化,而是一种深度的整合。
“因为我们小,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保持产品的创新。”楚力说。目前,宝马在研发层面正通过一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分解出一些小而灵活的组织,以化解与汽车创新正在发生的时空转换所产生的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