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

2013-05-08

IT经理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软性管式内窥镜

内窥世界

刘燕/整理

内窥镜检查相当于在人体内部拍摄病灶图像和视频,供医生诊断病情,还原现实的影像。它不仅能在体内完成自拍上传,也成为手术的辅助技术手段,使医生只需要小切口就能完成过去需要大切口才能做到的事情。

内窥镜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开始期待这样的无创微型检查能够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查。但要达到这一点,需要获得器官组织表层以下1~3mm微米级的癌症细胞信息。下述各型内窥镜中只有超声内窥镜在技术上已经突破了生物组织的表面成像能力,能够获得病变组织的断层图像,但分辨率为毫米级别,不能分辨微米级别的病变组织。因此为了提高分辨率,具有高分辨率成像功能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以及可实现微型化的微机电系统技术正被引入。

硬管式和软性内窥镜

硬管式在检查时完全不能弯曲,观察盲区多、使用不适感很强。1932年德国医生辛德勒发明了软性胃镜,直径11毫米、长75厘米的软性管径,前端近1/3处可在一定程度内弯曲,管径内部配有多个透镜,以观察胃内部状况。

光导纤维内窥镜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活检装置、利用外部冷光源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内窥镜检查照明功能和视野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内窥镜

1983年世界上首台电子内窥镜诞生了——不再利用光学镜头或光导纤维传导图像,而是通过CCD摄像头拍摄数十万像素的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电子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随后在1981年,以色列国防部机械工程师伊丹率先对无线内窥镜进行了研究并申请了此技术相关专利。2001年5月,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伊丹专利技术的形似胶囊可吞服的内窥镜进入临床使用,告别了传统的管状内窥镜模式。它主要用于小肠检查,随着人体消化道蠕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拍照,通过多媒体、无线网络技术传输到体外接收设备存储,完成使命后最终代谢出体外。

超声内窥镜

1980年把超声探头换能器安装在内窥镜端部,排除了很多传统声学成像中的障碍,直接对体内器官进行超声成像,超声内窥镜开始发展起来,通过提高超声波频率改善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可以有效地观察胰腺、肝脏、胆囊和脾脏。

猜你喜欢

软性管式内窥镜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一种软性薄膜压力传感器
管式空气空预器泄漏分析及改进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耐热ABS树脂的研究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行业标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