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局部性
2013-05-08汪丁丁
汪丁丁
怎么办?难道你不送孩子去学校?永远?我有一位朋友确实这样做了,但没有坚持到永远。现在他的孩子没有大学文凭,于是连报名考国外大学都很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你必须向教育体制屈服——为了孩子。
于是,现代网络社会科学的一项成果或基本原理,可帮助家长们缓解向坏方向演变的“1/3定律”。根据这一原理,我建议家长们认真选择学校。认真,例如,你必须带着孩子到那里去考察,体验,甚至跟着某一班级听课,尤其要考察学校的老师、校长和奖惩制度。然后,你坐下来,安静地判断这家学校的“坏”学生和“坏”老师的比例是否已超过1/3。或者,如果这是一家好学校,通常意味着坏人的比例低于1/3。当然,你必须区分好学校的涵义,不能单凭“名校”这块牌子。总之,你再忙碌于你的工作,也必须腾出很多时间来做这件事。你必须想到,孩子的一生,都将依赖于你现在愿意付出多少时间来做这件事。孩子会一生感激你,为了今天你的努力。当然,孩子可能一生感激你,仅仅为了你支付的大笔金钱和从不管教他直到他完全遗忘了区分好和坏的能力。
上面的建议,根据在于“网络局部性”,或简称“局部性”(localities)。各种研究报告表明,社会网络的性质,依照网络的局部而有极大差异。例如,一张网,有些地方密集,有些地方稀疏。这些差异,是局部性之间的差异。在西方和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被认为“好”的学校,首先就是“校风”很好。你送孩子那里,学校召开第一次“家长会”讲解的要则,不是缴费多少,而是告诉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勤俭和独立的生活习惯。因为,好的学校懂得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开端和归宿。我知道许多中国家庭,用“好”学校的家庭标准来衡量,一定是最坏的那种。孩子将来变成坏人,家庭环境就是他的原罪!
继续讲解“局部性”,幼儿园的孩子交友,研究表明,通常是“三角形”的(triad)。为什么?主要因为孩子们兴趣范围有限,而且尚未养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习惯,所以,两个密友的情形最常见。三角形是一条规律,因为孩子甲和孩子乙如果是密友,怎么可能甲的另一朋友和乙,或乙的另一朋友和甲,之间没有任何概率建立友谊呢?社会学家很早就懂得,三角形不仅具有力学稳定性,而且具有社会学的稳定性。两个密友之间容易因为极细微的事情争吵到决裂的程度,但三个朋友之间很少如此,因为两人吵架时那位旁观的朋友总要来调解。基于这些理由,我相信读者会相信,三角关系成为幼儿园里的普遍关系。
所以,如果你考察一家幼儿园,最重要的细节,就是考察那里的三角关系,即局部性的好或坏。你的孩子和谁是密友?还和谁是朋友?只要花费不长的时间,你一定能够了解这些情况并且知道好孩子几乎总是在好孩子的三角形里。注意,这是中西通例。很难想象一个吸毒成瘾的高中差生可以长期混迹于几位哈佛预科生之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通例。然后,你必须精确估算这家幼儿园有多少孩子,其中多少是在好的三角形里。我承认,这很费时间。
足够了,孩子的品格,反映幼儿园的品格,远比教师更重要。记住1/3定律,你精确估算之后,“坏”的三角形的数目必须少于1/3,当然,最好是远少于1/3。
根据美国教育研究所某一年公布的数据,家长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因子普遍低于1/3。也就是说,还有2/3的影响来自家庭之外(西方是如此)。这套数据表明,“peer effect”(同级影响)大约是2/3。同级影响,其实就是孩子们所处的局部网络的影响。我没有收集中国这方面的数据,但我推测同级影响可能低于2/3,当然不会太低。大致可推测,在中国,对孩子的家庭影响和同级影响各占1/2。
孩子的社会网络,一半在家庭里,一半在学校里(例如那些友谊三角形)。如果你的孩子在家里不是“好”孩子,那么,他可能在一家好学校里变得更好。那么,你的孩子如果在一家坏学校呢?回到家,哪怕他的家庭有很好的网络局部性,你知道1/3定律,学校的坏三角形联合作用的影响是1/2,所以,你家里的网络性质再好也无济于事。
转学,孟母择邻,这是最明智的措施。一个家庭与教育体制和许多坏学校对抗,唯一明智的措施就是寻找那些小环境(好的局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