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3-05-07张毅李盼盼
张毅 李盼盼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人才以及与区域间的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原经济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原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焦点。从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相继出台,我们可以看出从国家到地方,制定和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中原经济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中原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当然无法与先进地区相比,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尽管有较大进步,但依然不足。
一、中原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比较落后从整体上来看,信息技术在中原经济区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有一些物流企业引进了计算机等信息手段,但仍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近年来中原经济区也出现了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其经营、服务的内容仍是以传统的仓储与货运服务为主,河南省物流行业整体存在分散无序,恶性竞争,管理混乱,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业内小托运部、信息部鱼目混珠,以低价格招徕客户,低价竞争,造成配送市场价格混乱,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卷款出逃坑骗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带有欺行霸市、不法经营性质的托运部、信息部垄断市场,欺骗客户。部分市场管委会垄断市场,只允许自家托运、配送,使行业内无法展开公平竞争。由于国家有关物流行业的配套政策及规定没有出台,插手管理的职能部门过多,工商、公安、文化、税务等收费罚款项目繁多,使企业在资源整合中遇到多方阻碍,同时缺乏必要的跨地区运营许可政策,且运营中重复收费,负担过重目前,中原经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不少员工虽然有丰富的传统物流经验,但对现代物流的概念认识不清,有些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致使许多自动化处理过程不能实施。而且,中原经济区从事物流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较少,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虽然为目前物流企业提供了少量人才,但也难以达到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
缺少地域间合作的正确认识由于行政划分和区域地理的阻隔,中原经济区各省之间的合作本来就少,再加上中原经济区交通建设以及通信技术落后,在地方保护经济的发展条件下,区域间的合作很难取得成效,3.1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与自主开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可以提高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各个物流环节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原经济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少,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资料交换技术、仓库管理系统技术的推广工作,扶持一些物流企业率先实现信息化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实际自主开发仓储、配送等信息系统,加强对整个物流配送网络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使整个网络高效配合,实现信息流的安全、快捷、准确的网络传送。
二、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
加快物流息化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中原经济区作为教育并不发达的地区,应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加强本地教育的投入,加快对地方高校对相关物流人才培养方略的制定,提升物流人才本土化战略。
加强与港口城市及周边城市的战略合作中原经济区位于内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全方面地对外开放。2008年9月,铁道部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河南铁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几年,河南境内“五纵五横”、“双十字交叉”的铁路网蓝图将成为现实。届时,从郑州半小时内能到中原城市群任一城市,到周边省会只需2小时左右。因此,中原经济区要利用这一机遇,加强中部地区城市之间的战略合作,同时重点加强与天津、上海等港口城市和一些周边发达城市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提高物流技术和标准化水平
在技术方面,建设的EDI系统,实行供应链管理、条码技术、自动化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信息系统的企业;在物流设施方面,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巷道码跺机,使用叉车、托盘进行装卸作业,利用货架进行保管货物。结语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将为物流活动、物流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战略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