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5-06翟金霞
翟金霞
洛阳石化医院内科,河南洛阳 471012
核苷类似物为抗肝炎病毒药物,其抗病毒效果已经得到肯定,其中以恩替卡韦的疗效最为突出,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尚不明确[1]。该院运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传染科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6例,诊断依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均因谷丙转氨酶反复异常而入院,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42.2±0.4)岁,男性46例,女性40例,乙型肝炎病史3~16年,肝硬化病史1~3年,HBVDNA定量为5.7×106~3.7×106拷贝/mL,凝血酶原时间为20.4~31.6 s,总胆红素为75~206.5 μmol/L,谷丙转氨酶60~100 U/L,白蛋白16.5~26.3 g/L,腹部B超显示均有中等量至大量的腹水,所有病例在入院前均未非核苷类似物服用史。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BVDNA定量、血生化检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保肝药物与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腺苷蛋氨酸10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胸腺肽20~80 mg+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心得安40 mg/d联合硝苯吡啶20 mg/d口服降门脉高压。观察组将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腺苷蛋氨酸更换为恩替卡韦片口服,0.5 mg/d其它治疗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3个月。开始服药后每2周检测一次血液细胞学、血生化、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两次后每4周检测一次。每隔8周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免疫标志和定量PCR法测定HBVDNA。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腹水消失、HBVDNA定量<300拷贝/mL、总胆红素<20 μmol/L,谷丙转氨酶<45 U/L,白蛋白≥ 35g/l,凝血酶原时间为<14 s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腹水少量残留、HBVDNA>600拷贝/mL、总胆红素>20<29 μmol/L,谷丙转氨酶>45<55 U/L,白蛋白<35≥18.5 g/l,凝血酶原时间为>15 s<18 s为有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腹水加重、HBVDNA>2.0×106拷贝/mL、总胆红素>30 μmol/L,谷丙转氨酶>56 U/L,白蛋白≤18.5 g/l,凝血酶原时间>18 s或死亡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恩替卡韦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核苷类似物之一,也是核苷类似物作用最强的药物,具有强效抗HBV作用,可以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减少其数量。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HBV聚合酶合成的三个环节,即抑制启动、逆转录与DNA依赖的DNA合成,靶向性强,可长期抑制HBV,作用持久,且病毒变异率极低,小于1%[2-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保肝、调节免疫功能、降门脉高压的同时服用恩替卡韦片治疗3个月后,治愈病例为25例,有效病例为15例,无效病例为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在常规保肝、调节免疫功能、降门脉高压的同时静脉点滴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3个月后,治愈病例为12例,有效病例为19例,无效病例为12例,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 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核苷类似物作为HBVDNV复制的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HBV的复制与合成,减轻乙型肝炎对肝细胞的继续损伤,提高肝脏的储备功能,防止肝硬化的继续加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程丹,刘文涛,黄新造.恩替卡韦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4):350-351.
[2] 戴茂林,何锐,王丹,等.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安全性初步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4):352-353.
[3] 余新华,张良宏.恩替卡韦用于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26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