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及人血白蛋白联合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3-05-06许虹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1期
关键词:尿激酶肝素白蛋白

许虹娟

江苏省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西药房,江苏海门 22614

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及肝素治疗疗效确切,但对于进展性脑梗死尚无明确治疗方案。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均广泛用于进展性脑梗死,本组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3.6±3.7)岁。入选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②发病7 d内神经功能缺损继续加重,包括意识水平、眼球运动、肢体运动≥2分,语言功能≥3分。排除标准:①TIA和脑栓塞;②头颅CT或MRI表明脑出血者或者有出血倾向者;③严重的心、肺、肝、肾衰竭。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2例;前循环梗死29例,后循环梗死11例。将74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7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注射液(生产企业: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290),静脉滴注,1 h滴完,20万U/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生产企业: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706)腹壁皮下注射,每次2 500IU/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50 mL(10 g)/次,2次/d。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1.3 疗效标准

痊愈:神经缺损降低大于一倍,病残评级0级;好转:神经缺损降低为46%~90%,病残评级1~3级;有效:神经缺损减少范围在18%~45%;无变化:神经缺损减少低于17%;恶化:神经缺损增加大于18%;死亡。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有效;无效=无变化+恶化+死亡[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别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2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评分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脑出血及肝、肾严重损害。治疗组1例患者牙龈轻度出血,1例凝血时间延长,1例患者出现少许皮下紫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3/38),对照组出现1例牙龈轻度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4),两组比较(χ2=0.96,P>0.05)。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则是急性脑梗死中最严重的临床亚型[2]。脑梗死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炎性介质及氧自由基大量释放,导致微循环障碍及神经毒性,血流灌注下降、微循环衰竭,导致心肌不可逆损伤。进展性脑梗死在发病后48 h神经缺损症状呈进行性发展,病灶主要由中心性坏死区域及其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如果及时处理施治,脑组织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增加,神经细胞活性恢复,减轻脑神经元损伤[3]。

超早期溶栓是目前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尿激酶会降低血粘度,促进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的消耗,促进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4]。低分子肝素钙可预防血栓栓塞和抗凝的功效,是新型抗血栓药物,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对APTT无显著性影响,同时不延长出血时间,即可显著抗血栓,也不增加凝血时间[5]。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期脑梗死,会导致血压下降过快、低血容量等,促进疾病的进展。人血白蛋白能降低血液粘滞度,减少,血栓形成,减轻红细胞集聚及红细胞沉降率,对抗白细胞在毛细血管中集聚,清除自由基,修复脑受损的血脑屏障,可以有效减轻脑水肿又能适当扩容,改善脑损伤区血液循环[6]。人血白蛋白纠正蛋白质性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本组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与人血白蛋白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两组在安全性上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与人血白蛋白联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尚需后继研究。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380.

[2] 曹文英,谷雄荣,唐惠祥,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86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29-30.

[3] Thanvi B,TreadweⅡ S,Robinsondeter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lpredictors,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J].Postgrad Med J,2008,84(994):412-417.

[4] 程继东.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5):139-140.

[5] 秦树巧,张殿印,侯玉芹.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9):58-59.

[6] 刘步珍,焉传祝.人血白蛋白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l(8):58-60.

猜你喜欢

尿激酶肝素白蛋白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