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预防献血反应的探讨

2013-05-06周晓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1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护士

周晓莉

贵州省黔南州中心血站,贵州黔南 558000

随着献血人群知识结构和层次的变化,献血者的潜在需求也在逐步提高,献血者会更注重自身心灵、精神和情感等内在的感受,多数人都希望在献爱心的同时得到关注、尊重和重视。而血站工作人员所面对的献血者绝大多数是健康人,对他们实施护理,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整体渗入,否则有可能从心理上发生角色转换,甚至从此对无偿献血产生抵触情绪,[1]进而产生负面影响。

献血反应实际是一个从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过程,多数原因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造成大脑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肢体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的一种表现[2]。献血反应发生后不但会给献血者留下阴影,还会给其他献血造成恐惧,引起献血连锁反应。

笔者通过十二年的工作经验并用以下实验证明: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辅佐实施是预防献血反应的有效措施,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灵丹妙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25日到黔南民族医学专科学校举行无偿献血活动为例,通过初筛,当天符合献血为258人。将工作人员按性格特点分为两组,采血环境为新、旧采血车各一辆,两辆采血车都符合医疗卫生要求。按采血车分为两组,观察组129例,其中男59例,女70例,平均年龄为23.3岁;对照组129例,男81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22.9岁。所有献血者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在献血结束后作好是否愿意再次献血的问卷调查记录。

1.2 方法

1.2.1 A组(试验组) 采血环境是年初新购的采血车,车内陈设舒适温馨,伴优美柔和的轻音乐,该组工作人员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具备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条件。

1.2.2 B组(观察组) 采血环境是已经运行10年准备淘汰旧采血车,车内环境陈旧简陋,音箱无法播放音乐。工作人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机械式采血流程工作。

表1 两组献血时不良反应及愿意再次献血人数[n(%)]

2 结果

两组在献血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愿意再次献血率具有可比性:A组献血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P<0.05(u=2.381);A组愿意再次献血率却显著高于B组P<0.01(u=2.789),其对比结果见表1。

3 讨论

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环境因素、疼痛刺激、心理因素等等。对比显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血液采集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情感是态度中不可缺少的成份。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辅佐实施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增加公民再次献血率。献血反应率的高低是显示采供血机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保障献血者安全的重要环节,献血者的保留是采供血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支柱。

3.1 情感交流

3.1.1 采血前 为避免冒名顶替现象或“张冠李戴”,护士要认真核对献血者身份、血型、预采献血量。态度诚恳的告诉献血者采血护士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穿刺高手,不会有很大的疼痛,并鼓励献血者:“瞬间的疼痛可以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挽回一条生命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帮助别人,快乐自已……”激发献血者的正能量。部分献血者会担心通过献血传染疾病,采血护士开始采血时,要面对献血者打开密封包装,并认真检查有无质量问题,告知献血者采血所用耗材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可能发生交叉感染,让献血者放心接受。

3.1.2 采血过程中 根据献血者职业和年龄,引导他们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或提出一些让献血者思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献血者提问时语言要适度,注意分寸,不要随意打听献血者的隐私,如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工作职位等等,与其交谈中善于察颜观色,换位思考以献血者的心态去理解他们,让献血者感到被关心和尊重。充分利用献血过程做好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相关法规等科普知识宣教;解释每一步操作的意义,比如初筛、采血的基本过程、所献血液必须经血站化验室七项检测都合格后才能发往临床,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献血氛围,让献血者真正感受到无偿献血不仅是一次净化心灵的体验,更是一次生动的专业知识课堂。笔者深刻体会到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如果与献血者进行情感交流,不但能使献血者精神放松,将情绪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更有利于观察有无献血反应,当偶尔穿刺失败时更能得到献血者的理解与合作。

3.1.3 献血反应时的情感交流 如果发生献血反应,采血护士应沉着冷静,争分夺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守候在献血者身边关心体贴地安抚、稳定献血者情绪,耐心解释献血反应只是暂时的,短时间就能恢复,为献血者增加信心消除恐惧。

3.1.4 献血后 拔针后采血护士应主动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为预防皮下出血,穿刺部位要用两指或三指持续按压5~10 min,不能揉搓针眼,0.5 h内不能提重物;献血当天不能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不能从事高空高温作业;多补充水分,正常饮食不要喝酒。初次献血者少部分人会感觉困倦、乏力,这些都是正常生理现象,适当休息可自行恢复;若针眼处青紫红肿,可能是按压方法不对或是穿刺角度不佳引起,献血当天冷敷几次帮助局部血管收缩,24 h后每天热敷3~4次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吸收消退,帮助受伤组织修复愈合,半个月左右就能完全恢复不会留下痕迹。通俗易懂的解释,能让献血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论任何献血者,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尊重、关心、主动和热情的接待,应以真情相邀,以奉献相约,鼓励献血者以乐观的心理进行献血并为下一次献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2 非语言交流

3.2.1 非言语交流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图像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3]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如果医护人员举止行为端庄文明、亲切友善,各种操作技能娴熟,极易让献血者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

3.2.2 非语言交流还包括环境 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肮脏凌乱的环境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恶等负面情绪。要让献血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必须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干净整齐、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音乐伴随、宣传醒目,再衬上采血护士敏捷轻盈的步伐,悦耳动听的声音,坦诚和友好的语气,即形成了一种整洁、恬静、舒适、安全、温馨的献血环境。

3.2.3 良好的护士仪表是满足献血者心理舒适的基本条件,在献血服务中注重仪表、仪容、仪态和语言、操作规范,发自内心热忱地为献血者提供主动、周到的服务,这是血站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和基本条件。因此采血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略施淡妆,足穿白色平跟鞋,身着洁净、得体的护士服,这不仅凝聚着护士的自信和骄傲,也是在献血者面前树立崇高威信的重要条件之一。微笑服务,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迎宾礼节礼貌的基本要求。血站工作人员在与献血者见面时,要用最亲切的微笑来面对他们。不要把一些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场合,以免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要用最亲切的微笑去拉近与献血者之间的距离,使献血者能够安心献血。

3.2.4 自我身份意识 当献血者进入采血环境,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在献血者的关注下,并对献血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有自我身份意识,自觉地、有意识地以自己良好的肢体语言去促进献血者内心自我情绪的调节[1],切记我们的行为不仅代表血站形象还直接影响着献血者的情绪。

综上所述,将情感交流技巧渗透在采血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为献血者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之一。舒适、得体的非语言交流,可增强献血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帮助献血者更好地消除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及升华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特别是对固定献血者的发动、宣传和组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周琳,吴玲.非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医护杂志,2007(7).

[2] 邝贺岭,胡品津.内科疾病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5

[3] 梁斌.非语言沟通及其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