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散文写作中的构思艺术

2013-04-29刘长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眼荷塘宁静

刘长河

语文教学散文写作构思艺术散文构思过程是作者观察、认识客观事物,艺术反映生活的思维过程。它包括作者选择和提炼题材、立意谋篇、安排文章结构、考虑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没有新颖独特的构思,就不能写出精美的散文作品。

一、重视文眼,牵掣全篇

散文贵在有文眼。“画龙点睛,卒意显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刘熙载《艺概》中曾有“文眼”之说。所谓“眼”,实际上就是散文意境的焦点和脉络,它把分散的材料编织起来,成有为机的整体,揭示“全文之旨”。散文作者所拥有的材料广阔丰厚,词藻的敷设与段落层次的安排,在布局谋篇时总要围绕着“文眼”而展开,写出自己最深切的某一点感受和认识,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全篇、制约整体的艺术作用。因而在文章的篇首、篇中、篇末,作者常运用最精彩传神的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字画龙点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即直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生出乘此月夜一游荷塘的意兴来。离家去荷塘,发端于心里的“不宁静”,游荷塘,赏月色,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宁静”。虽作者沉醉于眼前的景物,但那是暂时的忘怀世虑。所以结尾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道出了文章真正的情结,正是“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的源头,才是本文的主旨中心句。

二、平淡入奇,出奇致勝

散文构思如同音乐一样,有曲折的变化。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态。”散文在构思写作时,使结构曲折变化是表现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由叙事人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使对“古仁人”充满了向往和激赏之情,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深思的广阔余地。文中起笔平中见奇,从而引出洞庭湖的不同景物和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正是为末段的正面议论作铺作铺论垫和烘托,这就使文章即自然又有波折。

三、铺设主线,形散神聚

散文小巧灵便,艺术形式极为灵活自由,没有一定的程式和格局,一切从内容出发。谋篇布局可以事件、人物为线索,也可以景物或认识为线索。它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不受任何限制。正因这样,散文表面看来似乎是很散乱的,但内容却又十分集中,总有一根中心主线贯穿全文。这条中心主线,有时是几种不同的景、人、事、物的某个共同特征,有时是感情发展的脉络,但大多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结构上有着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中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并围绕这条线索从三个方面叙写白杨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这样使景、形、神三美合一。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对抗日军民的赞美和崇敬。先拟定主题线索,然后把纷繁无绪的材料组接在一起,该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基本体现出来了。写作实践中,面对复杂的材料,我们要学会精心选用一种独特的构思,使分散的材料组成缜密的有机整体,进而形成精美的结构。

猜你喜欢

文眼荷塘宁静
小荷塘
宁静之宅
热闹的荷塘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荷塘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巷口的宁静》
荷塘三记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