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王清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福娃劳技陀螺

王清文

劳技课教学是学校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火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扬学生创新精神,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技课创新能力问题情境教学环节展评欣赏生活实践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劳技课教学是学校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在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师生在进行每一项劳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闪烁出创新的智慧光芒。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火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扬学生创新精神,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作为教师该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施呢?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开发创新潜质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与创新欲望。教学中,学生在学到了某方面基本技能后,还想创造出自己更满意的作品,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问题情景。如在教学《会爬绳的福娃》一课时,同学们将做好的福娃进行爬绳比赛时,发现有的福娃爬得快,有的爬得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福娃为什么能向上爬?为什么有的爬得快,有的爬得慢?我的福娃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才能使福娃爬得快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证明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了探索。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索的目标,它是科学发现的起点,也是开发、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劳技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存在共同的课堂结构问题。劳技课的内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劳技常识课的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巧妙设计为学生学好知识、提升创新素质架起了一道桥梁。如小学劳技三年级下册《做陀螺》一课主要是对陀螺的转动因素的研究。课前我做好了充足准备,学生的陀螺制作得很成功。学生对玩陀螺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天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陀螺转动的秘密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大小厚薄不同的硬纸,巧妙地将学生能够发现的秘密隐藏于有设计的活动之中,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玩”的兴趣更加浓厚、长久,才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通过玩,让学生在玩中亲历科学、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玩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依附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玩中激趣,玩中生疑,玩中探究,玩中反思,玩中拓展。在活动拓展中安排了欣赏与应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欲望。课后,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继续研究下去,我还给他们留下了“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陀螺”这一悬念,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去创新,把学生的创作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三、展评欣赏,激发再度创新欲望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教师要想引发学生再度创新,就要展评欣赏学生作品。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展评过程中,使其体验前一阶段创新成果的愉悦感,总结经验,多鼓励、多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鉴赏中得到启发以求获得新一轮的创新。例如,在教《网眼拉花》中,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中的范例制作出“网眼拉花灯笼”后,我及时地把他们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在同学们的啧啧赞叹声中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我又让学生仔细观察“网眼拉花灯笼”,去启发他们:“它是由几组纸做成的?你还能用网眼拉花做成其他样式的装饰品吗?”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奇思妙想就诞生了,然后付诸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许多造型别致的作品。学生把愉悦感转化为以求再度创新的动力,产生新的创新立点,使创新得到延伸。

四、回归生活实践,鼓励继续创新

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服务生活。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知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生活与劳动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向生活。这就要求劳动与技术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提高到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的训练链条,按照“课中学——课中练——生活用”的能力训练直线系列,发挥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存,在生活实践中求得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凉拌菜》时,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凉拌菜的制作方法。课后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动手做一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所学知识实践化。最后回归课堂,让学生谈谈动手实践后的感想以及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生活化,增强了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須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小学生的想象确实是很丰富的,思维是非常独特的。在小学劳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造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手工艺制作和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坚信,劳技课堂教学将会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世军.在劳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2009.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5]张华南.

猜你喜欢

福娃劳技陀螺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可爱福娃共多少
福娃迎春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点评《我与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