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操——高中生耐力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2013-04-29李建军
李建军
摘 要:本文是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提出通过大课间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体质,通过大课间活动——跑操来促进高三年级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跑操;高三学生;耐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74-1
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在过去20年内,虽然中国青少年身高得到了普遍增长,但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度等指标全面下降,其中,下降特别突出的是耐力和力量。钟南山认为,青少年心肺功能长期得不到充分锻炼,肺活量下降,是导致体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现在有些孩子,肺活量甚至只到以前孩子的1/10,非常令人担忧。”目前的客观现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增高,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质水平明显下降,所以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体育的新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水、空气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以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社会活动。自10月26日以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却遭遇了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的多方质疑,引发了媒体的极大关注。部分学校以场地不足、学生身体素质欠佳难以完成、学生害怕跑步影响学习注意力等为由不愿参与,并提出了跑步对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作用十分有限、组织长跑活动不符合中国国情等说法。
针对上述背景,结合我校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到高三后缺少运动或怕运动的特点,我以大课间活动——跑操对高三年级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为题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通过实践,收获颇丰。
1.大课间活动——跑操学生已成习惯,学生体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刚开始开展跑操活动时,操场上的景象不堪入目,队形稀稀拉拉,学生一个个气喘吁吁,没跑多远队伍就散了,甚至有的学生不跑了,走起来了。随着长期的开展,现在各个班的队伍自始至终都很整齐。高三(6)班的一位女生说,刚开始跑的时候,总是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现在已经不再掉队。高三(11)班某位男生说“当锻炼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天不跑就难受了。”
2.建立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良好的心理关系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体育课上,教师以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责任感,并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因此,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诚恳地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课堂教学中有压力的、紧张的气氛,就容易使学生失去积极性,甚至对体育产生厌恶。体育教学不讲民主,是直接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现今体育教学中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练习,已经为各学科教学摒弃,这样的教学环境怎么不被视作学科教学的辅导教学?因为这必然将学生最最原始的创新欲望扼杀得一干二净。而一个民主的教与学的氛围,其手法就是教师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练习要求,分别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在相机诱导的前提下,让众多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教学的内容。
3.跑操时不拘泥于队形。个人认为,按照整体队伍的跑步,只能从视觉外观上得到好处,对于具有明显个体差异的学生来说,根本达不到所有学生的锻炼需求。例如,男生体质和速度、力量普遍比女生好,但是男女生一样速度跑去,男生普遍认为太慢而达不到锻炼效果,速度加起来了,女生又吃不消跑。我都是允许学生超队、争赶,甚至对于体力好的学生加长跑步距离。当然,对于从中偷懒的学生也加强监督。比如对活动过程中需要请假的学生,要有请假条并送年级部主任审核批准且签字后,方可生效见习。对于没有假条的学生,每见习一次,班级总分将被扣掉0.1分,每缺席一次,所在班级总分将被扣掉0.3分。根据见习生身体的不同情况,由负责见习生管理的体育教师安排有助于见习生康复的各种适宜的运动项目,并对他们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改变以往见习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只是充当“看客”“陪客”的角色,同时也促进了见习生身体的康复,也教会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方法。这样,基本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锻炼强度——量力而跑!
4.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永远是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体育活动必须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学生、家长才会放心、全心地进行活动。班主任做好学生的身体情况的摸底,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体育教师要利用室内课传授一些基本的运动负荷自我监控的方法,同时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观察学生的脸色、呼吸和脉搏等,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5.注意课外锻炼。实际生活中,光靠大课间活动跑操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外锻炼时间是所有锻炼活动中最长的。它包括早晨、课间、放学后等。课外时间,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门。那些不爱动、不肯动,到了学校就坐在教室里除了上厕所哪儿也不去,到了家里就不肯出房间一步的学生,要从生活习惯上改变。所以,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动”起来。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机能也在于运动。体育课等时间,体育教师应该多教会学生怎样去运动,以各种丰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爱好运动,实践运动。只有学生真正做到校内校外“动起来”,才能最终达到较好的健康水平。
6.从小树立终生锻炼意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锻炼身体也应该这样,尤其是最重要的心到。只有心到了,才能愿意去锻炼,肯去锻炼。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支撑。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给增强体质打下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