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快乐元素享受快乐数学
2013-04-29方晓琴
方晓琴
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通过各种激趣的方法来形成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处于“乐学”状态。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乐”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培养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快乐元素快乐教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制力较弱,学习中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并保持他们愉悦的学习情绪便尤为重要。部分老师以为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孰不知这种缺乏情感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产生应对心理、厌学情绪,致使教学效果不好。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通过各种激趣的方法来形成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处于“乐学”状态。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乐”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培养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下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钻研教材中挖掘“乐”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置悬念,提出新颖而有吸引力的问题,通过精辟合理的分析,“画龙点睛”的点拨,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传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乐”的因素。
例如,在教学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师问:谁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停顿后,个别学生说出123,369等数,师说:123能被3整除,我还能连续说出132、213、321等也能被3整除,不相信验证一下。等学生验证完后又说;369能被3整除,我还能说出639、396、963、693等也能被3整除,同学们验证一下是不是?学生验证结果正确,此时学生情绪高涨,不少学生表现好奇,不解。教师接着指名学生说出自家电话号码,教师一一判断谁家电话号码能被3整除。学生验证后结果正确,这时全班学生兴趣盎然,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何判断的秘诀。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处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泛泛讲述、生硬灌输、苍白而毫无生机的语言效果好,学生想学,也“乐”学。
二、动手操作中,生发“乐”的因素
思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性的特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分析时要依赖于真实的实物或他们的直接待用物及图形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丰富他们感性知识,增强效果,而且改变了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的轻松,快乐。
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小棒一根一根的边数边从右往左放,数到6,让学生说,表示一共有6根小棒,有6个一,也表示最后一根小棒顺序是6.接着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图形,学生兴趣高昂,摆出二十多种图形,让后教师有选择地把学生摆出的一部分图形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6可以分成1和5(图1)、6可以分成2和4(图2)、6可以分成3和3(图3);也可以说1和5组成6,2和4组成6,3和3组成6。学生兴趣盎然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伴随着动口、动脑,不仅轻松地认识了6,而且学会了6的组成和分成,进而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有兴趣的事。
三、设置悬念中,引发“乐”的因素
我在教“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第一课时,教完例1,学生已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者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的方法。学生练习后,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道题:125╳24接着问学生你们能很快说出得数吗?学生大部分摇头。这时我提醒大家,我把24变成两个一位数的积,心算其结果为3000,接着写出125╳72再问其积,这时全班发出啊啊的惊奇声,我接着说:“老师这里有个小秘密”。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盼望老师讲秘密。而我并没有马上揭“秘密”,而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想在乘法里125和哪一个是最好的朋友?学生马上回答是8。我又问“你们能从另一个因数中找到这个好朋友吗?这时学生思维情绪已达到最佳状态,思维敏捷的学生已按捺不住,喊出72中有8,全班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我再抓住时机,让学生计算“125╳72”学生基本掌握用简便方法算。这样全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悬念中,经过教师步步诱导,意犹未尽的完成了例2的学习。在极兴奋的情绪中学习,达到较好教学效果。
四、游戏竞赛中,激发“乐”的因素
数学课堂中通过竞赛的形式,安排学生在竞争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如教学“分数加减法”一课,下课前,老师设计了一组,赛过孙悟空的习题。先出示一幅画,画上画着一扇门,门上挂着一大把锁,锁上有一道算式??3/4-?1/4门口挂着四把“钥匙”,“钥匙”上分别写着1、4/4、2/4、1/4。孙悟空正在发愁,用哪一把“钥匙”可以把锁打开它呢?然后让学生跟孙悟空比一比,看谁能打开这把锁,学生情绪很高,争先恐后地来做这道题,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量实践证明,“乐于学习”不仅能促进师生间情感沟通,而且能激发教师乐教,让学生在明快、愉悦环境中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光强调学生苦读,而应该以“乐”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求知,乐意进取,乐而忘返,何乐而不为。换言之,学生若专尝“苦头”,那就苦则自卑,苦而无望,苦而却步。从这一点上来讲,“学海无涯乐作舟”更具积极意义,更有益于我们指导教学活动。我认为以乐为本,以乐导学,应该作为我们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