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的基本特点
2013-04-29文军庆
文军庆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以试点学校的形式推进,前后共选择了两批30所试点学校开展“教师阅读工程”有效途径的探索。在实践中,试点学校对教师阅读的引领工作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并在不断修正的基础上逐渐成熟,固化特色,形成了学校的基本文化。
由荐书、送书到建构学校整体阅读支撑体系
如何主动引导原本属于教师个人意愿的读书行为?最好的做法就是给教师推荐一些好的书,方便教师选择阅读。实践中,很多学校将购书、送书活动作为激发教师阅读的一种途径。有的学校鼓励教师买书,学校报销;有的学校则直接在节假日给教师发放读书卡,供教师购书、读书;还有的学校根据特定人群直接购买对应图书发放给教师。随着学校“教师阅读工程”的不断推进,学校从机制建设、专家引领、读书环境改善和教师读书交流平台搭设等层面,构建了学校教师阅读整体支撑体系。
为使教师读书不流于形式,许多学校形成了有效激发教师阅读的组织与机制。如羊坊店五小建立了教师读书组织,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案,由校长亲自牵头执行;学校还将每周二、四中午12:30-1:30定为全校师生集体阅读时间。清河中学设立教师读书激励机制,将教师提交的优秀读书体会与心得,以分值的形式作为教科研成果之一纳入年度工作成果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在每年的教师节进行公开的表彰与赠书奖励。首师大附小还确立了学习读书周制度,将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周定位为师生“疯狂读书周”。
专家引领也是带动教师阅读的好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教师们读得更深、想得更远,阅读活动也因此而增效。中关村一小就曾邀请朱永新、袁卫星等当代教育名师现身说法,通过大师的激励来培育教师读书情结和读书热情。101中学开展了“著名院士与101师生面对面”“国际知名媒体与101师生面对面”等活动。北大附中争取每年邀请一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到北大附中演讲,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师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的热情。
为了给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图书馆硬件改善和软件资源提升成为许多学校推动教师阅读的重要举措。中关村四小图书馆每月都会有新书上架,为方便教师随时来馆借阅,学校图书馆实行全天侯、全方位、开架式、信息化管理,帮助教师们及时找到感兴趣的书籍资料;图书馆在师生阅读区安放了休闲沙发、素雅坐垫,让读者自然交流读书感受,尽情享受职业生活;图书馆还为教师提供读书板,张贴师生的读书感言和心得;开辟了教研组资料共享区,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来馆查阅同伴们积累的相关资料。育英学校等一批学校的图书馆还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新书推介”“享受阅读”活动,以及设置“读书排行榜”,开设“教师讲坛”等,引导教师高品位阅读。
由教师个人自觉阅读到教师群体集体追求
读书与教书是教师职业的两个“车轮”,但随着近年教师教学、培训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增加,读书成了少部分教师的个别行为。在“教师阅读工程”的推动下,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师群体阅读活动,让读书、研讨、交流、进取成为教师群体的集体追求。
开展干部读书交流。首师大附中在每周学校行政会上,把读书交流作为会议的常规项目。20中学定期购买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籍,要求校领导班子成员读书学习并联系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感悟。六一中学组织学校干部于开学初制定读书学习计划,要求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书籍或教育相关书籍;每周行政会专设“读书分享”时间,轮流做“开卷十分钟”读书汇报。
开展教研组共读活动。商务管理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坚持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学校以室为单位,每学期向本室教师推荐经济类阅读书目。很多学校都开展类似的分学科教研组阅读活动,帮助教师积淀学科智慧和力量,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开展师生共读。师生共读活动更是很多学校的常规项目,育英学校以“教师讲坛”为平台,开展师生读书交流。东北旺中心小学将学生阅读与教师阅读紧密结合,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清华附小、中关村二小鼓励教师和学生共享读书乐趣。中关村一小在师生共读中还总结出了常规活动“六个一”:清晨一诵、午间一读、晚间一省、每周一课、每班(人)一集、学年一节。师生共读已成为海淀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亮丽的风景。
“教师阅读工程”强调通过合作提高阅读的实效,通过阅读促进教师的合作学习。在丰富的学校读书活动引领下,教师阅读的形式由个人阅读过渡到群体阅读,由自主学习逐渐过渡到合作学习。
由行政要求到教师专业成长自主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随着阅读工程的推进和实践,教师读书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教师读书行为也逐步由被动的行政要求转变到了自觉的专业追求。
教师自觉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文底蕴,从“要我读、要我写”转变成了“我要读、我要写”的自觉需求,在工作中领悟了阅读的快乐和教书育人的真谛。如中关村一小、清河中学、八一中学等学校教师自发成立了“读书社”“读书俱乐部”和“教师读书沙龙”。教师通过阅读分享、交流研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提升思想认识,解决困惑,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
有的教师把阅读当做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手段,读书过程成为老师们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困惑的过程。如上地实验学校教师以团队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各教研组、备课组、班主任团队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开展读书研讨,把读书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结合起来。101中学教师面对自己教育教学乃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积极阅读“最有用的书”,以寻求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有的教师还将读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研究中读书,在读书中深化研究。如北大附中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各个课题组的负责人依据自己的课题内容和研究需要,向本课题组成员推荐书目,再向全体教师推荐。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们的课题研究以书为伴,用书引航。读书不仅丰富了教师们的研究经验,完善了研究方法,更促进了他们的理性反思,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由书本阅读到跨时空的网络信息平台交流
在开展阅读工程过程中,海淀区阅读工程领导小组利用海淀教师研修网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书目推荐、读书交流、教师沙龙等活动。不少学校积极建设电子书库,开设网络读书频道,加强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把远程教育资源作为开展阅读工程的重要手段,丰富和拓展了教师阅读的基本模式。
建立“教师读书网站”。20中学建立了教师读书网站,构筑起了教师读书和交流的网络平台。网站导航设置了“精品导读”“读书感悟”“好书推荐”三个版块。读书网站是学校以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探究的方式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大胆尝试。
开办网上阅读专栏。首师大附中开办了网上阅读专栏,定期选择好的教育文章和优秀论文,供教师阅读浏览。中关村二小的学校网站增设了“好书推荐”“名人故事”“个人书库”栏目,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编写教材、发表论文、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感想,给每位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的空间。很多学校网站还与知名网络图书馆、海淀教师研修网、教师阅读网、新教育实验网站等建立链接,为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与开展网络阅读提供便利。
建立教师、班级读书博客。羊坊店中心小学构建了教师读书网络平台,为各班级开辟了读书博客,鼓励教师、学生发帖与跟贴。中关村四小为方便师生及时交流读书体会,依托校园网络开办了班级博客,师生们可随时就读书感想、读书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质疑,实现了校内读书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及时性。
加盟教育阅读网,扩展阅读资源渠道。首师大附小、五一小学在不断更新、丰富学校藏书的同时,加盟教育阅读网,投资开通电子期刊网、电子图书馆,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
信息网络为教师交流读书感悟建构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校园网、区教师研修网以及教师成长博客等网络平台,有效突破了教师阅读交流的时空限制,极大提高了教师读书、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单一师生共读到多主体参与的家校共育
教师的发展、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阅读工程”着力教师发展,落脚学生成长。很多学校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将教师阅读、师生共读工作不断向外拓展,积极带动家长参与,营造了多元参与的家校共育氛围。学校组织了家长荐书、亲子共读、家长讲坛等活动,丰富了学校教育途径。
羊坊店中心小学积极调动家长读书的兴趣,由班主任在家长会上为家长推荐阅读书籍,如《来吧,孩子》《哈佛家训》《怎样养育儿子》等,受到家长的热情呼应。许多家长在读书中改变了自己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学校还倡导开展亲子“同读一本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了热爱阅读、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中关村四小组织了亲子阅读、家长讲坛等活动。学校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专家来学校,和老师、学生、家长交流亲子阅读方法。每周都有家长朋友和学校图书馆预约,利用中午或阅读课时间来学校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排练课本剧、开展国学讲座。
家校共读使得阅读工程从学校辐射到了家庭,从教育走向了社会,这对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