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娜:用童心读懂孩子的故事
2013-04-29江泓
江泓
人物档案:郑丹娜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并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2008年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并被评为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之一。
她说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学生的天性,不犯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她用足够的耐心帮学生认识错误,也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她在教室的墙壁上挂起“心情晴雨表”,根据学生画在自己名字后面的笑脸或哭脸,了解这一天谁最需要关心。
她用“悄悄话”练习本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学生开心时她跟着欣喜;学生难过时她送上安慰;学生迷惘时她及时指路;学生委屈时她耐心倾听,学生有意见时她虚心接受;学生挑出她的错时她真诚道歉、道谢。
熟悉的人都说,在办公室里找不到她,要找她得去操场或教室,因为她总和学生在一起,培植班里的小菜苗,呵护班中的小金鱼,在操场上投沙包,在教室里说悄悄话,或者津津有味地和学生探讨一道题……
她叫郑丹娜,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的老师,是学生愿意讲“悄悄话”的朋友,是一个没有忘记童年的人。
“ 要让我的学生爱上我,而不是怕上我。”
◎“非常不开心。语文阅读扣了24分。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会加油!可是,郑老师,您能不能不读分数啊?”
“不好的不说,我表扬一下好的可以吗?”
◎“每个人都觉得**很讨厌,经常做损害我们班荣誉的事。可是他也有优点,比如您提醒我们要保持桌椅整齐,晨练回来后他就主动码桌椅……老师您看我们家金鱼吐泡泡!就是我的画太难看了。”
“你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太可贵了!还有你家金鱼太可爱啦!”
在这样的“悄悄话”里,看不到老师的威严和学生的惧怕,只能看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在老师面前的无拘无束;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在这样的对话里,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更像是平等、友好、用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另一个孩子。
郑丹娜和学生之间为什么能达到如此“无障碍”的境界?是因为她温柔善良的性格吗?
郑丹娜说,其实,在和学生的关系上,她也走过一段弯路。1993年,还不到19岁的郑丹娜成了四、五、六年级的美术和历史课教师。那时的她,以为教育就是要严肃,要认真,要较真,要能“镇得住”学生。面对一群比她还高的学生,她板起面孔,握着他们课上传的纸条做把柄,大着胆子震住他们的“头领”,竭力维持住课堂的秩序。第二年当上班主任以后,她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努力维护班级的稳定。
是学生的一句话改变了郑丹娜的认识。
那天午休时间,郑丹娜因为错怪了一个学生,到班里给学生道歉。为了表达歉意,她讲了一个笑话。学生都被逗笑了,她也忍不住笑了。可能是感觉气氛不错,一个胆大的女生突然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您今年多大了?”郑丹娜想考考学生的眼力,就笑着说:“你们猜。”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猜您60岁!”“为什么?”郑丹娜很诧异。那个学生天真地回答:“因为,我爷爷就60岁。他也特别厉害。在家我最怕爷爷,在学校我最怕您。”郑丹娜一下子愣住了。另外一个学生可能是怕老师生气,赶紧对她说:“老师,其实您笑起来挺美的,我们特别喜欢看您笑。”
学生们的话让郑丹娜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孩子们那么懂事,我为什么总要责怪他们,总是抓住他们的一点点错误不肯放手呢?”
从此以后,郑丹娜回到了本来的样子——微笑、温柔、关心、体贴……她不再把严厉和震慑作为管理手段,而是发现孩子的需求,用孩子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
2012年9月,郑丹娜接了现在的五(1)班。从确认这个消息开始,她就开始琢磨怎样让新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她。电视里正在播放的《西游记》启发了她的灵感:孩子们大都是“西游”迷,何不从这件事入手呢?于是,她请来六小龄童,和她的学生、家长做了一次交流。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舍不得离去,都围着郑老师聊天。看那亲热劲儿,一点都不像第一次见面的师生,倒更像是相处了很久好的朋友。
郑丹娜说:“孩子是在活动中长大的,我不想让学生埋在卷子堆里,苦学课本知识。我希望孩子们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探索、实践,做快乐的创造者。”于是,她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去首都图书馆读书、到中国科技馆看展览;日常上学开展“我带蛋宝宝”体验活动;元旦和全班学生包饺子一起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郑丹娜很快赢得了学生的心。
“老师您多大了?”“二十几岁吧!”“我觉得您特别有童心!”学生们的话让郑丹娜说不出有多快乐。20岁的时候被看成60岁,年近40时却被看成二十几岁,这些数字代表的绝不是容貌,而是代表了一个老师和学生相处时的状态。40岁的人,20岁的活力,还有一颗儿童的心,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
“教师,应当是一个不忘却童年的人。”
“大人也曾经是小孩子,你们怎么会装作不知道我的心呢?”很多孩子有这样的困惑。
“可能不是我们故意假装不知道孩子的心,而是我们真的忘了自己的童年。”郑丹娜这样解释这个问题。所以,她提示作为“大人”的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从而体会孩子的心。她认为,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不忘记自己童年时也曾做过傻事,才能真正走近孩子,才能真正和孩子心灵相通。
班里的教鞭折了,却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弄的。郑丹娜就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上小学的时候,她对下水井盖上的小孔产生了兴趣,想比一比是自己手里那串钥匙大,还是井盖上的小孔大,就把钥匙塞进小孔去试,结果钥匙掉到了井里。没有了钥匙,全家都无法进门,父亲只得向邻居借来雨鞋、雨裤,搬开井盖到臭烘烘的井里去摸,几乎全楼的人都来帮忙。“那么多大人都说我傻,当时真是无地自容……”讲到这里,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您不傻,您这是好奇!”郑丹娜借机引导道:“我想,弄折教鞭的同学也一定是有理由的,会不会也是因为好奇呢?”当天晚上,弄折教鞭的学生在“悄悄话”里承认了错误,还用零花钱买了一支新教鞭。不过郑丹娜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给他写了这样几句“悄悄话”:“孩子,谢谢你。你送给老师的教鞭比什么都珍贵,它不仅是一根教鞭,还是你的一颗诚实、善良的童心。老师爱你,也一定保护你这颗好奇的心。”
郑丹娜认为,学生任何不正确的行为背后都一定有原因,或是需要,或是期待,或是渴望,这正是需要教育者去理解和揣摩的地方。因此,郑丹娜常常告诫自己,要做个不忘却童年的老师:“我小时候不喜欢给自己告黑状的老师,如今我就不去简单地给孩子告状;我小时候不喜欢挖苦学生的老师,如今我就决去不说伤害孩子心灵的话;我小时候渴望老师公正地爱我们每一个人,如今我就每一天都反思自己有没有忽略哪一颗渴求的心灵。”
“真正的师德是‘全接纳。”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郑丹娜很喜欢这首诗。她说,这首诗时刻提醒着她:孩子有孩子的特点;作为孩子的老师,一定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倾听他们的一百种语言,接受他们的一百个念头,理解他们的一百种表现方式。
因此,郑丹娜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全接纳,慢引导”。
“全接纳”是无条件的接纳:要接纳所有的学生,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要接纳学生所有的感受,与学生共情,用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全接纳”还是主动的接纳:主动走近学生,给他们温暖,给他们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全接纳”的实现需要适合的教育方法。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探索,也需要从别人的经验里借鉴。
比如,一个学生总是坐不住。郑丹娜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郑重其事地递给他一支红粉笔,告诉他,老师要请他帮个忙——每当讲到重要内容时,请他把红粉笔送上来,老师要用红粉笔把重点描出来。从那天开始,每当讲到重点内容时,郑丹娜都耐心地请那个学生送上红粉笔。一段时间后,只要她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学生,学生就会主动把红粉笔送上来。再过一段时间,讲到重点时不用做任何提示,学生就把红粉笔送上来了。当然,这个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也养成了。郑丹娜说,她这次采用的方法就是从一本书中学来的。
郑丹娜总是记着,学生有一百种,要想让一百种学生都健康成长,她就要找出适合一百种学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接纳”。
“教学生做人比教学生知识更重要。”
郑丹娜格外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她说:“成绩的好坏只是暂时的,但心灵不健康却会毁掉学生的现在和终生。”
从1998年开始,郑丹娜请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悄悄话”交流本。从此,她走进了学生真实的世界:淘气的男孩睿睿跑到女厕所去了,被老师批评以后,睿睿觉得老师再也不会喜欢他了,情绪很低落;音乐课上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单亲家庭的月明想起妈妈,难受地哭了;好儿童选举,梦新以一票优势超过松松当上了好儿童,可是却愁眉不展,因为松松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他,他却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自己;女孩蒙蒙最近陷入苦恼啦,因为“我喜欢上咱们班一位男生……”每一天,郑丹娜都会认真地阅读孩子们的悄悄话,然后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办法、牵挂、嘱托、希望悄悄地回复给孩子,帮助孩子化解烦恼,领着他们走出迷途。
很多悄悄话涉及同学之间的小误会、小矛盾,这不是老师简单安慰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同学之间的沟通。所以,遇到这类问题时,郑丹娜就召开“悄悄话”交流会,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利用下午上课前的“午检10分钟”时间,以匿名或半公开的方式,把选好的悄悄话读给大家听,使同学之间能够了解彼此的心声,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一般的“悄悄话”都是学生自己选题的,只要是自己关心或在意的事都可以写。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郑丹娜也会布置一些命题的“悄悄话”。比如,感恩节写《真情沟通》、三八妇女节写《给妈妈的悄悄话》、家长会前写《我的心里话》、六一儿童节写《我入队了》、老师出差时写《老师不在,我当家》等。
15年了,郑丹娜和学生的“悄悄话”已逾4百万字,在这个由她和学生共同构筑的心灵空间里,郑丹娜感受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她自己也一直保持着和孩子息息相通的童心。
如今的郑丹娜依然在垂杨柳中心小学当班主任、教语文课,和以前不同的是她同时还担任着学校的德育主任,并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建立起“班主任工作室”,用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的班主任。工作忙,会议多、活动勤……但是不管怎样忙,她都会暗暗告诫自己:“我是33个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再忙也要对33个学生的发展负责!不管工作多忙,头绪再多,我对学生的教育,对每一堂课的教学,从来没有怠慢过。”
与她的话相佐证的,是海南省一位老师的博客内容:“郑老师周五晚上9点多到海南,计划乘周六晚上7点的飞机离开。周六那天北京大风,新闻说机场候机厅的天棚都被揭起来了。我们就劝郑老师改签机票,反正第二天也是周末。不料郑老师想都没想就谢绝了:‘谢谢,不行的,明天还有3个家访要做。”
美国2009年的年度优秀教师托尼·马伦这样描述“最优秀的教师”:“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郑丹娜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她能够读懂孩子们的故事,并一直努力帮助孩子们创作出最完美的故事。
郑丹娜的主要著作有两部,一部是《中国孩子成功教育法则》,用“悄悄话”例说教育法则,适合低年级教师和家长;一部是《全接纳 慢引导》,解析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轨迹,以及如何实施“全接纳 慢引导”,适合小学阶段所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