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04-29刘晓宝

课外语文·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初中语文

刘晓宝

【摘要】语文学习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同时对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论起,并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能否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汉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对于高中生而言,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压力,使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和个人使命,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多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阅读的培养。学生在沉浸在阅读之中时,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以此帮助自我精神升华。阅读和品味的过程,不仅是寻找字里行间的意境,更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交流,借助作者的思考角度,从多个方面认知事物,以感性培养情感,以理想塑造生活,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合理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文字领悟能力

阅读一篇文章通常有两种思维的发展方向:一是按照作者所铺设的道路,学习他的思想和处世观念,增强自身社会能力的锻炼;二是读者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开释思维。本文强调的创造性阅读,便是根据第二种方式进行阅读,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不断地产生联想,在思想中创造文章的真实人物或情境。如《浅说一首〈清明〉绝句》的课文中,通过教师对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引导,帮助学生以“纷纷”进行场景的构造,该词既可以代表雨的物理形态,也能表达出雨水的移动特征,甚至于精神层次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深入地品味作品,寻找作者所表达的意图,进而引学生进行联想,感悟雨和情感的交集,使其精神得到升华。但是需要注意,学生虽然有着创造的天性,但是每个人所思考的角度不同,个体差异赋予“清明雨”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教师需要客观地引导,并非将观念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中。

再如《红楼梦》一书,高中生的文字领悟能力,已经能够基本上透过文字,刻画书中所标的形象,在教师讲述名著之时,引导学生品读红楼。高中生对于《红楼梦》的认知多在于林黛玉的身上,教师以美貌和恹弱的身体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和行为表现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并在现实生活中还原林黛玉的美貌,可通过影视明星选取,如徐熙娣、张梓琳等人,使学生结合明星的美貌,进行林黛玉的形象创造,并借此深刻地品读文章。若是教师仅是通过水墨画的林黛玉形象,告知学生该人物理应如此,他们会通过教师的想法进入作品,将导致其创造性遭到抹杀。

二、创新阅读思维,多角度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的结晶,读者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世界。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其能够获得无数人的追捧。当品读作品时,不应拘泥于他人的看法,在字里行间须寻求自我,将情感带入故事,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真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杜绝以作品定义的方式进行教学,应鼓励学生通过开放的思维进入作品。正是由于文字作品表达的内容的未定性,才能够使学生在其中创造。

另外,文字有着富于变化的艺术特征,时而表现明显,时而又深藏其中,读者在品味作品内容之时,会经常更具艺术的变化,产生剧烈的情绪扭转,这正是读者与作者相沟通的过程,同时也是读者对于内容理解后的思想反应。但是对于高中生,并没有过多的心思去深入探索作品,因此,教师应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解剖,根据学生的天性,找到作品中能够引入思考的段落,将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自己去品味。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往的讲读课文,变为引导课文。若是教师继续以自身的理解为学生灌输,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文学作品产生反感。如《再别康桥》一课中,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深入地品味,当学生获得一定理解后,教师与其进行交流,并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获得阅读知识的同时,再进入课文之中,将更为理解徐志摩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构成了读者与作者的精神桥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所记忆的知识和情感,只是对诗词作品较为表面的认知,更为深层次的阅读才能让读者产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该方面同样要求教师不以主观思想进行教学,应尽可能地通过视频、音频形式,帮助学生欣赏诗词所要表达的美。

三、提升想象空间,有效构设语文阅读创新思维

任何一篇文章中,都会留有一定的空白点,这是作者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但是对于空白点内容创造并非凭空想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首先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基本意思,进而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释义,在获得一定结果后,学生需要解析空白点所能够想象的空间,通过不同的方向对文章进行鉴赏,最终结合读者的研究能力,寻找最为合乎情理的空白点思想填入。空白点的理解和想象,所需要的是阅读能力与创造性的结合,创造结果不仅要具有情感,更应符合事实。创造则是基于知识的积累而实现。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无数的创造空间,但是所创造事物仍旧需要符合作品的背景和立场,如《威尼斯》一课中,学生们对于该地展开了无限的想象,但是所获结果却差异明显,很多学生不知道“水城”的真正含义,严重缺乏地理知识。因此,缺少知识的创造不会被称之为真正的创造。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虽然需要应对高考的压力,但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比而言同样重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积累知识,加强对于事物的理解,并释放思维,开阔视野,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时,不仅需要注意方法的选取,更应为学生弥补相关知识和认识上的不足,使其在思维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受益,不断地积累,进而锻炼出全方面、高素质的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沈红旗.唤醒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J].中学教育,2003(12).

[2]杨丽华.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必要性[J].语文学刊,2011(13).

[3]蔡振为.利用繁体字辅助汉字教学的尝试[J].现代交际,2011(05).

[4]程红兵.警惕语文教学的考试化倾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1(16).

(編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