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迁移

2013-04-29张华

关键词:增强学生能力教学手段

张华

摘 要:物理作为初中课程中一门主要的学科,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是我们物理教师应着重关注的教学目标,本文从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增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43-1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迁移。教师可以把更多好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积极为初中生提高一个开放、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全面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中获取不同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大多还不够成熟。他们绝大多数都贪玩。如果让他们在课堂上干坐40多分钟,还必须把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掌握住,确实有点难度。不过,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若能善加利用,寻找到相应的突破点及结合点,便能极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便会自主地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物理本身就是对我们周围事物深入、本质的研究。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发,最终发现了牛顿定律,使其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换而言之,尽管物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但可以把它具体化、生活化,还原到物理最初的原始面貌,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不会被困难吓住,还会积极主动去了解它,自主探究周围神奇、多变的自然现象。这样,也有助于他们牢牢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里,教师可积极加以引导。比如,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应尽量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之间不同认知矛盾的深化,从而迅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这样,让学生主动将知识的学习作为自己的兴趣和任务,自主去探究、分析问题,在探索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比如,在学习“温度”的相关知识点时,可创设下列问题:①为什么盛夏季节人们喜爱吃冰棍?②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面一般都会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当水浇到正在燃烧的物体上产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极大提高,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获得提高。

二、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更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应主观地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必须结合他们的自身特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针对优等生与后进生,教师在保证不失偏颇的前提下,重点计划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突出重点、难易结合、深入浅出地教授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此外,在课堂之外,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也能增强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喜爱物理这门课。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和问题是推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物理这门课中,含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开展演示实验前,教师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主动加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设计等。比如把部分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师还可把部分课堂实验作为课外实验内容,把验证性实验作为研究性任务,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小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能体会到物理世界的乐趣。

2.重视实验探究开展的过程。开展实验活动前,首先应明确具体的实验目的、相关的实验过程,才能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做实验的相关事宜。当然,有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小实验。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了“提出疑问、观察思考、动手设计、总结归纳”等重重困难,最后,增长了知识,也极大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作摩擦起电的实验。将毛皮和胶棒、丝绸和玻棒进行互相摩擦,然后互相接近,并观察之后的现象。实验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心得,教师再据此进行指导:①把摩擦后的玻棒和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有什么现象?②将同一种棒接近时的现象是怎样的?③两种情况产生的现象相同吗?原因是什么?这样,实验目的与实验过程都一目了然。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开展正确的探究,迅速获得结论,提高实验效果。

3.重视学生的假设与猜想。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就是在猜想与假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某个物理现象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某个物理过程会产生何种物理现象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可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例如,在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课后,有的学生便会猜想“磁场是否对通电液体也有作用呢?”进而衍生出下列问题,“磁场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让液体通电”等。因此,学生在制作实验方案时,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只要保证大方向正确,可行性强即可。

[参考文献]

[1]江春旺.探索初中物理教学,建立物理高效课堂.教育科学,2012(12).

[2]张效芹.试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工作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增强学生能力教学手段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新时期强化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