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定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的思考
2013-04-29华向阳
华向阳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确定本地区水平一至水平四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为此,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规定地方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的意义,深刻认识到规定地方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应注意的问题,领会课标精神,做好该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规定;教学内容范围;意义;注意问题
教学内容的改革历来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它是教学指导思想的主要体现和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经历了教学内容的完全放开和开放后,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确定本地区水平一至水平四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如何正确认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内规定地方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这一变化,笔者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规定地方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的意义
1.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目前体育课程设置的核心原理和方法依然不明,几十年来基层教师也没做过独立设置学校所有体育教学内容的工作。教学内容完全放开后,体育教学低级重复和“蜻蜓点水”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相反“满堂上游戏,教学无内容”的情况还有所加重,甚至一些错误教学内容如棋牌、劳作、电子等非体育类项目也进入了课堂。[1]因此,规定本地区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能保证学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2.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特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奠定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的基础。笔者对高一新生调查发现,他们几乎没接触过器械体操,没学过篮球,运动技能欠缺。基本活动能力也不乐观,不少学生短跑、立定跳远动作不协调,成绩不及格。学生体育基础薄弱的原因很多,缺乏必要的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却是不争的原因之一。
3.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的改善
当前,不少学校运动场进入“塑胶时代”,器材配备却未达标。体育教师只好依据现有条件“就米下锅”,于是造成小学教学简单化、随意化,初中只练中考项目的现状。这也造成恶性循环,让学校领导觉得器材够用,体育教学没多少技术含量。规定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并开展定期检查,便会有效督促学校重视体育师资和设施,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二、规定地方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强化了“三级课程管理”中的地方管理,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设置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的比重
从1956年我国制定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体育教学内容经历了由高度统一向完全放开的演变。事实证明,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和完全放开各有利弊。高度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但忽视了地方体育资源差异适应性较差,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完全放开造成灵活性过大,教学自由度、随意性会随之产生,影响教学规范和质量。[2]因此,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比重一般占总教学内容的50%~60%,各学校各年级都必须统一执行。同时为校本教学内容留有空间,以便实施“体艺2+1”工程、发展学校体育特色、引进新兴体育项目、传承地域(民间)体育文化、适应学校体育资源等差异。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学段上升,运动兴趣和爱好也逐步有所指向和集中,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的比重也应该逐步有所下降。
2.科学确立和安排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
确立和安排地方体育教学内容和标准是一项严密系统的工作,各地应组织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充分调研、研讨,广泛征求意见。
(1)选择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大致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立足《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校能开展,教师能教会教,保证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普适性。二是重视发展学生体能,重点通过田径、体操发展走、跑、跳跃、投掷、悬垂、支撑、滚翻、攀爬等能力,同时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三是适当关注学生兴趣,使他们掌握2~3个球类项目中的常见技能,如篮球中的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女:双手胸前投篮)。四是考虑武术为民族瑰宝,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将五禽戏、五步拳等简单套路纳入学习内容。五是必备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重在精选,量不宜过多,以免教学上“蜻蜓点水”,如学习初中体操中的支撑跳跃,学习山羊分腿腾跃、横箱屈腿腾越等一至两项技术即可。由于不同地方及城市与农村也存在资源差异,各市、县对省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应组织学习讨论,适当微调,进一步增强适应性。
(2) 选择了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后,还需合理安排。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教学内容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发展敏感期”。如前滚翻内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能完成;幼儿园和小学是发展跳跃能力的重要时期;年龄5~8岁的儿童在14岁之前短跑和往返跑进步快且变化稳定。[3]学生身心特点决定了同类项目在各学段的安排也有差异,如小学体操一般学习舞蹈、队列队形、滚翻等,主要关注身体姿态保持;初中学习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提高身体定向、控制、平衡等能力。在教材排列上,一般把锻炼身体作用大(如跑、跳、投)或初中生喜爱的球类作为精练、精学内容,采用螺旋排列。体操一般采用直线排列,武术采用混合排列。[4]当然这种传统排列还有待完善,各省要研究体育教学的周期循环理论,大、小单元的相互制约作用,使排列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3.体育中考项目与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
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基础体能和必要的运动技能,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应该主要从规定性体育内容中选择,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项目。因此当地如把跑、跳、投及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作为中考体能类项目,把体操基本技术和常见球类基本技术、武术作为技能类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但还存在选考扎堆及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如第一类项目单杠、双杠成套动作、山羊分腿腾越、五步拳任选,学生绝大多数选武术;第二类项目排球传垫球、篮球运球、足球运球任选,绝大多数学生选排球,有的学校干脆统一只教排球和武术,这样势必干扰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因此必须继续深化中考改革,保证必要的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如镇江扬中的中考避免了学生选择一个项目就单单练一项的情况,技能设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武术、足球、篮球、排球八个选项,抽签代表于考前半个月左右在市公证处的监督下抽取一项公布。这样,八项基本技能平时都要认真学习,促进了体育教学,全面扎实了学生基础。
4.规定性地方体育教学内容和标准的落实需要教育部门的组合拳
中国教科院吴键主任曾撰文指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要害问题是配足配齐与开足开齐。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规范体育教学行为非常重要。总体来看,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规定了地方体育教学内容和标准只是为教学的规范和质量提供了可能,关键还在落实。因此,教育部门(体卫、督导、培训等)应该积极配合打出组合拳。如加大体育工作检查督导,规范学校办学,确保配足配齐与开足开齐。针对师资结构性矛盾,严把代课教师准入关,组织代课教师培训。针对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观摩和研讨,提高教师常规教学内容的教学水平,营造落实规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浓厚氛围。制度化地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学质量监测(组织相关人员上门到各学校对学生进行规定教学内容的现场抽测),规范体育教师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对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前一阶段)的回顾与认识[J]. 中国学校体育,2009(8).
[2]赵超君.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中规定必修内容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0(2).
[3]陈珂琦.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J].中国学校体育,2011(1).
[4]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