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体育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3-04-29俞景芬兰仙宝
俞景芬 兰仙宝
2013年4月19日, “情系操场 携手前行”《体育教学》基层送教活动来到丽水,笔者有幸聆听了来自浙江玉环坎门一中的叶海辉、江苏省南通中学的潘雪峰老师以及本地碧湖一小的姜乐美、花园中学的毛葳老师为我们上的观摩课。课堂教学中,各位老师以前瞻的教学理念、独具的个人魅力、新颖的教学设计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听课老师。作为莲都区体育青年教师学习团队的成员,笔者带着“观察课堂教学行为,基于数据分析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学习任务,通过深入观察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场地器材及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教学现象,记录数据,并从中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教学行为与现象,分析成因,找出加以改进的教学方法,进而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队伍组织与调动
体育课的队伍组织和调动是体育实践课的一大特色。体育课因教材、场地、时间、学生的不同,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也不同,这就使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更加复杂,而在一堂体育课中队伍的组织和调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这堂课的质量。在叶老师的《站立式起跑》一课中,教学需要五路纵队进行站立式起跑的练习,在队伍调动中,叶老师下达了“四列横队成五路纵队”的指令,并分组站到指定位置,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的队列队形变换中没有练习四列横队成五路纵队,加之学生的空间方位感还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在队伍调动时,难以理解教师的指令,不知所措,浪费了很多时间。本节课叶老师的队伍调动总用时5′53″58,占总时的14.7%,其中浪费时间最多的就在“四列横队成五路纵队”这一环节,用时1′19″80。体育课队伍调动中教师下达正确合理的口令,能节省队伍调动的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提高练习的密度,叶老师如果用“四列横队成八列横队走”的口令,再将队伍散开到指定位置,既简单,又快速,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关于练习强度的安排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以下称《建议》)第12条指出“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合理的量和节奏。”《建议》第22条指出“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
姜老师的四年级《跪跳起》一课,从跟踪学生心率变化的情况看(图1),本课的练习强度安排是不够合理的。在临近30分钟的时候,姜老师安排了近6分钟的有氧踏板操,学生心率达到145次/分,是本次课心率最高峰,之后安排了2分钟的静力拉伸放松活动,这两项活动都是比较好的素质练习项目和放松活动,但在一定强度的有氧踏板操之后马上安排静力拉伸活动,不利于身体生理机能的恢复,如果在两项之间再安排一项轻微负荷的项目作为过渡,放松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踏板操结尾部分放慢节奏,再自然过渡到静力拉伸或跟着音乐节奏拍打四肢再到静力拉伸等等。
三、关于学生练习的等待时间
学生练习等待时间因内容、场地、器材、组织队形、练习形式等的不同而不同,教学中要优化各种教学手段,尽量缩短学生等待的时间,以提高练习密度。毛葳老师的八年级《交叉步接球投篮》一课中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共计12′12″22,占总时间的30.5%,其中用于等待时间较长的教学环节是五人一组,组内轮换练习交叉步接球投篮。根据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大于80秒,等待时间过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花园中学作为我市篮球训练基地,场地设施较好,一片球场内就有6个球架,相对于一片球场2个球架的场地而言,学生用于等待的时间已经缩短很多了,如何安排练习缩短学生的等待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呢?我认为可以采取分组轮换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分成交叉步接球投篮框练习组和交叉步接球投人篮(一生当人篮,定点站立接投篮者的球)练习组,投中篮框加两分,投中人篮加一分,一定时间后两组交换练习,看谁得分高。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等待的时间,激发了学生练习兴趣,提高了练习密度,又弥补了篮框不足的缺陷。
四、关于保护与帮助
《建议》第20条中指出“要仔细检点教材中的危险因素,并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预想安全对策,备好安全保护方法,教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的互相安全保护,课中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要注意安全,杜绝危险行为出现。”
姜老师在课中随时提醒学生练习跪跳起时要注意安全,前后相互监督、保护和帮助同伴练习,并在教学中请学生进行配合示范保护帮助的练习,这些说明教师已经预测到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了预防的措施。但是保护帮助示范时,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进行示范,自己只顾讲解保护帮助的方法,没有留意学生的实际保护帮助法,帮助者手握练习者的手臂前后摆动,这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帮助的作用,反而限制了练习者的动作。导致了后来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受同伴的错误帮助影响,之前会跳的也跳不起来了,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无形中增加了练习的危险性。如果老师只请一个学生上来进行练习,自己进行保护帮助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即可一目了然。
五、活动启示
以上案例只是教学中出现的个别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问题,要预防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与总结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减少和杜绝教学问题的发生,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
1.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等教学用书,经常查阅和温习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关注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研活动进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以理论引领我们的教学。
其次,要吃透教材。教师应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深入钻研每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法,包括教材本身的难易程度、运动负荷大小、发展哪方面素质、影响身体的部位、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及其它教育因素。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教材,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易听懂、领会和掌握。
再次,要精选教学内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实效性,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外,还要强调课前认真设计教案。体育教案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通过设计教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材融会贯通,从而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如果不认真设计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方法,为优化教学效果而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同时教师要集思广益,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借鉴他人的方法和经验,缩短教学摸索阶段,提高教学质量。
2.课中应变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预设,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课前的预设会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缺陷,及时调整,比如提高练习要求或降低水平,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辩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不受预设的束缚,让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动态生成型课堂,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3.课后反思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要不断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学习心得、教学案例以及观摩他人教学、征求他人意见等形式,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日积月累,定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问题是不断生成的、动态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教学设计、不同班级等情况下会产生不同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发现和改革,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