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3-04-29张耀平
张耀平
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学习和运用知识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长期训练形成的,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并结合教学内容,以认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学生的创造思维,只能在活动中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让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寻找新规律。如教《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以前人曾有过教学的经历,在课中也组织了相应的“数一数”活动,如借助学具小棒围绕10个一是十、十个10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来数,仅仅要为了数出结果而去这样数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次再教这一课我将教材中呈现的材料转化为可让学生活动的材料,用花生米取代小棒,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探索”,同时加强数数与生活的联系,实践证明:感兴趣的数数活动,唤起了学生在数数活动中的那份热情与投入愉快地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使他们数数的策略得到了提升。
二、加强语言训练,诱发学生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可以使新知识更清晰明确有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和高级形象思维发展的,因而可经过语言训练中注意用词准确,运用术语方面要语句完整、连贯,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在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8+5=13,引导学生观察时,能想到8和2组成10,于是把5分成2和3,接着让学生口述,先把5分成2和3,再将8与2相加,凑十然后再加3得13,最后引导学生说说算理及计算过程,这样鼓励学生口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同时使学生悟出了“凑十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三、在提问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价值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积极思考、研究的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教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每一个环节,提问时要注意启发性,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例题:2+2+2对于这样的例题,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加法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你还能写出几道加数相同的算式吗?于是我就看谁写的与别人的不一样,学生写好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相同加数物算式,并口述几个相加的算式,你们能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吗?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兴奋地说,用乘法计算,运算符号用“×”把相同的加数的个数连起来就行了。这样启发性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提问起到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不伦教学和研究,都要关注课堂中的小现象、抓住细节、研究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才能真正对老师的教学和研究有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