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2013-04-29殷开明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背景条件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和理论研究价值的焦点,本文剖析了我国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是坚持“学科本色”,还是强调“职业特色”?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莫衷一是。何谓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职与大众高等教育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有无本质区别?当前我国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有效建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旅游业人力资源的直接输出者,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在竞争的焦点由资源竞争转化为人才竞争的今天,将会成为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直接制约。因此,研究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跨专业多,“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建立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数量相当,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高职师资队伍水平较低。从学历水平上看,本科及硕士教师居多,博士很少;从职称构成上看,助教、讲师多,教授少。从教师的专业资质上看,旅游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大体分为四类:外语教师、历史地理教师、经济管理教师、旅游专业教师,总体上以前三类为主。尽管这几年,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的双师型教师,但是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真正拥有行业地位的老师不多。总之,目前的高职旅游专业师资无论是在业务结构方面还是在业务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为缺乏。
2.高职旅游实训实践与专业实习的关键点把握不够准确
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院校都在大力推荐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客房、餐厅、酒吧、前厅等。目前对实验室建设该怎么建,采用何种软件系统,如何运营或使用,如何维护,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但是对如何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学校的旅游专业学生反应,实训室不是对外开发的,往往想用的时候,实训室的大门是关着的,非常不方便。在实习安排上,有的采用2+1模式,有的采用1.5+0.5+0.5十0.5,都旨在给予学生有一个充裕的实践、实习机会。个人认为模式不在关键,不管哪个形式,都需要老师要管理学生。对于目前部分老师认为2+1模式就是放羊式,本人并不认同。本人认为模式不是关键,关键是学生是否可以学到东西。如果学生可以学到东西,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哪怕是放羊式,也比圈养式来的好。
3.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流失率大
旅游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依然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毕业生的行业流失率很大。据近几年本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约有不到1/3的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而两年之后,约只有不到1/5的人。
4.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欠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设立旅游专业源于跟风,对于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没有明确的目标,由于定位不清,导致课程中基础性、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大,课时太多,核心能力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够,导致实训与实习的时间较少,这与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相背离。
三、构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旅游人才质量的首位要素。正确构建旅游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则要把握好总体目标、层次目标、学习主体目标、培养单位目标、教育部门培养目标、产业目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重庆及其它地区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一线岗位从事接待、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学方案优化体系
在明确了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处理,树立教学方案的优化体系。它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体系,也是对既定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教学方案的优化体系应该包含以下要素:一是教学理念更新,采用滚动式的动态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案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的适度结合。二是培养内容优化,随着客人服务需求的变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程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前沿性,一方面使得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扎实;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就业面较为宽广,市场适应能力较强。三是教学手段的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要特别注意课堂气氛的优化,同时更新教学设备,活化教学手段。
(三)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前提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无疑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基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旅游人才质量提高的有力而直接的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体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机制的灵活性,二是配置的合理性。师资的合理配置也是教师队伍有效充分发挥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在配置师资时,既要考虑动态的流动性,又要保证相对的稳定状态;既要加强或持续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又要注意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既要选拔教师中的骨干精英,又要兼顾群体素质的共同提高;既要注意本校师资的配置,又要和外校甚至是其他区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四)专业考核评估体系
高职旅游专业的考核评估体系要做到持续性、权威性、指导性。首先,教育部和旅游局对高职旅游专业目录进行动态的资料整理,在掌握完备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旅游专业的布局、设置进行调整设计,促进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其次,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或是质量保证模式,作为衡量专业发展水平的依据,综合运用关、停、并、转的手段切实实现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由外延式的数量型增长到内涵式的质量提高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泓.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9)
作者简介:殷开明(1980-),男,江苏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