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铸就“徐矿”发展之魂
2013-04-29周玉成
周玉成
企业要实现文化强企,就必须在变革文化理念、凝炼文化特色、践行文化创新上下功夫。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更为徐矿集团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文化强企,煤炭企业就必须在变革文化理念、凝炼文化特色、践行文化创新上下功夫,用文化铸就企业发展之魂,推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变革文化理念 重塑矿工形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过去煤矿工人是“傻、大、粗”的社会形象,简单的体力劳动,文化水平低,生产管理粗放,社会地位不高。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作为中国主要能源的支柱产业——煤炭行业,越来越彰显它的重要性,需要文化渗透和素质提升,强化企业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也是体现管理团队和员工的集体智慧结晶。当前煤炭企业决策层要树立四种理念,睿智发展,提高企业发展抗风险的抵御力。
树立文化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多数煤矿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艺简单,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些经营者认为,矿工只要有力气,就能开矿,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矿工需要知识技能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经营者就必须变革理念,从创建煤矿企业文化入手,关键是管理好人、教化人、激励人、塑造人,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维方法,改变人的知识结构,塑造科学的理念和价值观,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行。
树立文化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提起文化建设,有些领导认为就是图书馆、文艺活动、学习培训等一些“花拳绣腿”,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而已,需要大投入,见效不大。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作用于企业内外部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它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不是一蹴而就。强大的企业文化力源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成功实践,它可以起到统一员工思想,激发员工斗志,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决策者认清企业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永久凝聚作用,加大软硬件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树立文化就是软实力的理念。从煤炭企业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来看,不少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清。有的领导认为进行企业文化是“墙上文化”“口号宣传”“蹦蹦跳跳”等,导致对企业文化内涵认识的表层化、简单化、娱乐化,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既体现不出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精神风貌,更体现不出企业文化的引领、凝聚、固化、激励等功能作用。决策者要认清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实践创新。
树立文化就是创新力的理念。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真正的企业文化是有个性的,不是学就能学来的,也是企业的独特品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习惯于一味模仿,照搬硬套,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深层价值和具体操作方法;没有正确分析企业生存环境的实际,不懂得利用和吸收优秀文化的精髓;没有发掘出自身企业文化所蕴藏的巨大思想价值。广大领导干部必须调研,找准企业的特色,确定文化定位,不断实践、创新,提炼总结,高起点、高品位打造企业文化,成为引领员工奋发进取的灵魂。
凝炼文化特色 打造企业品牌
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就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特征,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把全体干部职工能够认同和共同接受的习惯行为提炼整合,形成上下认可、符合时代要求,管用、有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徐州矿务集团(以下简称“徐矿”)是个具有开采130周年历史的老企业,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受住了市场经济考验,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文化,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始终走在全国行业的前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奖”“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2002年以来,徐矿集团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原有文化底蕴和创业转型需要,充实新的文化要素,培育具有徐矿特色的走出去创业文化、精准执行文化、精细管理文化、合作共赢文化、开拓创新文化等。今年徐矿推出“理想信念培育工程”等六项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是理想信念培育工程。徐矿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倡导理性爱国、强企报国,大力宣传弘扬“转型转移转制、求新求优求强”的新时期徐矿精神,广泛开展徐矿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大讨论等教育实践活动,塑造徐矿内在精神之魂。第二是崭新徐矿建设工程。徐矿坚持“安全唯一”理念,牢固树立归零化目标追求,推进“科技+素质”模式升级,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全面加快优化转移转型,加快产区从东向西转、职工从内向外转,加快产业从低向高转、企业从散向聚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重大部署,融入地方经济谋发展。第三是创新驱动工程。徐矿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两转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源成长的轨道。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广泛聚集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推进蓝领创新工程。第四是民生幸福工程。徐矿树立企业幸福观,构建幸福企业指标体系,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持续办好民生大事实事;为职工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第五是文明程度提升工程。徐矿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矿区风尚,深入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持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选树爱岗敬业、勇创大业、奋发进取、无私奉献、践行美德的先进典型。第六是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思想解放活动,破除守旧观念、依赖思想、自满心理,培育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以思想解放的新突破引领崭新徐矿建设的新实践;以创先争优统揽党建工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高度重视转型期的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以“两个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践行文化创新 铸就企业之魂
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是要确立创新价值观。面对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挑战,企业要保持高度敏感,坚决抛弃僵化保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习惯,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在变革和创新中把握机会,引导职工,激励职工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技术和业绩。只有实现了文化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创新,引领企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践行文化创新,推进全员素质提高。坚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执行力和执行能力”的信念,做有情有义、内外和谐、创新发展的领跑者。倾力工作、自觉践行,不断提高全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全力推进文化建设上水平。形成浓厚的氛围,帮助员工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同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员工潜力,大力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增强其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掌舵者。
践行文化创新,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文化启迪智慧、塑造魂魄、凝聚力量、惠及员工,最终目标,提高煤矿工人的幸福指数,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徐矿大力践行企业文化的同时,用企业文化先进的理念体系支撑着企业发展,打造六大特色文化,彰显企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践行文化创新,担当强企富国之责。徐矿大力实施企业价值体系构建工程,确立“强企报国、造福职工”的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永不言衰、奋发图强”的发展观,坚定“国有企业能搞好、资源枯竭矿区能转型”的信念。在艰苦探索的基础上,确立坚持“走出去”创业和“引进来”开发双轮驱动,加快“主业转移、业态转型、资源再生、生态再造”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还注重培养每一位职工高度的执行力、忠诚度和真诚的感恩情怀,肩负社会之责,开拓实势思路,汇集智识成果,形成企业责任文化。徐矿集团8万矿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掏出一颗颗赤诚的爱心,奉献给社会。
践行文化创新,培育文化产业品牌。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挖掘“文化富矿”激发产业活力。煤矿工人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群体,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也出现了不少文化名人。在徐矿这个大熔炉中,一批作家、诗人、艺术家成就斐然。煤矿诗人孙友田,歌颂矿山、颂扬矿工、赞美光明的灵感,他的著名诗句“我是煤,我要燃烧!”,至今仍是全国煤矿工人的心声、信念和追求。作家周梅森是在煤矿的养育下走向全国,写出的长篇小说《沉沦的土地》《黑坟》《军旗》(《军旗》被改编为电影)等,其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间正道》《国家公诉》《天下财富》曾轰动全国。还有耿家强、凌海、杨振庭、殷阳等一大批作家、艺术家,成为中国文坛上的知名人士。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