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
2013-04-29高春泉
高春泉
高中语文读本中的课文可谓一字一天地,一字一世界,要使我们的学生神游于作品的字里行间,为教者必须努力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那么,语文教学如何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呢?教师应该力求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教材当成根本载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材不再是“大一统”的了,这给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让教材中的篇目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有效载体。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利于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因素,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受到思想的教育、人生的启迪以及美的陶冶。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阅读。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取代学生的阅读,但一般意义上讲,那违背我们语文教育的规律,因为语文是一门探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注重形象的可感性,同时也是最体现思想感情的学科,而思想感情也是借助语言来抒发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进而感受文章的思维感情所带来的审美喜悦,这是十分重要且又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师还要关注的是,从文本以外的作品中选出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从内心打开向上通道
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必须以打开学生的心理通道为前提。要想打开学生的心理通道,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当以创建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求知兴趣,总是自以为是的说教的错误做法。应当充分地看到只有在打开学生心灵通道的基础上,学生的智慧火花才能燃烧起来,也才会燃烧得越来越旺。
如学习苏教版高一语文《我的四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明白人生的智慧,要想做个有作为的人,应该趁着有生之年去做些什么。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与大自然的四季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不难发现,人和大自然季节的最大不同是,自然四季可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人是永远不可能轮回的。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个人,要珍惜生命,要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争取为人类多做贡献。而要想真正为人类多做贡献,无论何时,都要珍惜时间,尤其要珍惜青春,进而掌握服务于自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未来的本领。
三、以探究作为成功酵母
近几年来,对语言表达的应用,无论是全国考纲,还是江苏省的考试说明都设置了不少的考点,拓展词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这些设置点无论从急功近利应对高考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充分发展终身学习的角度,都要求学生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而我们教师则必须努力让探究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酵母,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己。我们只能坚持用教材去教,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成功掌握教材的语言魅力。
如学习拓展阅读材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需要我们为学生展示关键性的文字:关于别里科夫装进棺材后一反常态的描述。不然,我们的学生将认为别里科夫是统治阶级的维护者,理解和感悟就不会准确全面。当展现了这段文字后,学生便真正进入了探究的状态,抓住了这段文字,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别里科夫为什么死后出现了温和的笑容,这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终于解脱的最好写照,充分说明别里科夫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大的无奈和痛苦,可此时他再也不用担心会出什么乱子了。
四、让评价成为有效平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中要求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在教学流程中通过评价去促进学生学习,去改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需要我们通过评价的手段去达成一定的目的。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般来说,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多半意义上带有教师主观的意志,是对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文字以及情感的正误与否的评判,很少具有启发性的特征。这就让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与做出学习评价变成了两码事,有时还让人感到二者几乎对立起来。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中的教学和评价完全应当等同于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对于自行车而言,这两个轮子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应当看到其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能从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角度,从人文情怀的角度给学生以深刻思考、积极探究,那么评价的意义则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也就完全可以在评价的基础上生成出更为灿烂的火花。
要而言之,中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否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深挖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之学懂学透每一篇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