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本该多姿多彩

2013-04-29韩春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课前演讲高三语文课堂

韩春平

摘要:高三语文课难上,知识点多、课堂沉闷、学生不积极、热情不够,语文教师也觉疲惫。面对如此波澜不惊、毫无生气的高三语文课堂,我们有责任更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高三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很多问题,当我们花力气、动脑筋找对了方法之后,一切都变得那么轻而易举了。本文笔者用一些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方法力求改变高三语文课堂现状,力求让我们的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让他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趣味讲解;课前演讲;小组竞赛;学生讲评;多姿多彩

一、说说高三语文课堂

相信身处教学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深感语文课堂需要讲的很多,可学生往往兴趣不大,甚至你苦口婆心,而学生却不领情,为此苦恼不已。更听到不少教师抱怨,到了高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都闷着不说话,远远不如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活跃。的确,进入高三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活跃的语文课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负担加重。面对大量的识记内容和反复的专项练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却消退了,主动性也削弱了,眼里更多的是被动与疲倦。也许,这样的高三语文课堂还是好的,至少可以让教师把课上下去。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令人心寒的视频;一位中年女教师在讲台饶有兴致地讲着现代文阅读,可下面学生的情况呢?前后左右聊天者有之,桌面上书本堆得老高,埋下头在下面玩手机者有之,酣然入睡者更有之。虽然这只是个案,但高三语文课难上却是大家的同感,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常常有重理轻文的思想,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于是把大部分学习时间用于别的学科的学习上,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因此语文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

二、对现状的简单剖析

眼下,有那么多高三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以至于一上课就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高考题型的的制约、教师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及其他科目的影响等等,这都造成了高三语文课堂的沉闷。就拿高考题型的制约这一因素来说,高考几乎都是“规定动作”,所以教师会按考试说明上的考点逐一复习,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可发挥的空间变小,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久而久之更会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教师自身的因素也会导致这一现状的出现。有些教师喜专制,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绝对权威,控制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没有自由,只能屈从于教师;有些教师过于放任,无计划性,对学生没有明确、严格的要求,不对学生加以管理,也不给予指导,放任自由等等。但总的来说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波澜不惊毫无生气,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这样的课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怎能不学而生厌?

三、笔者自认为有效的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而现实教学中,笔者也遭遇了上述的情况,刚刚毕业的这届学生(高三刚接手的)课堂上不积极主动,气氛异常沉闷,实验班更加如此。按理说,理科重点班的学生思维应该很活跃的,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课堂上要么是笔者唱独角戏,要么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大胆的学生。刚开始笔者特失落也特失望,好几次笔者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但问题出现了,总要想办法去解决。

笔者开始思考更力求改变这种现状。高三的语文课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进行系统复习,这的确无法改变。但这更要求高三语文教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语文,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改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是迫在眉睫的事,高三语文课堂本也该是多姿多彩的。为此,笔者在授课形式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希望能以全新而充满活力的方式让学生能喜欢上语文课,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梳理知识,提高能力。笔者刚刚结束了高三的语文教学,事实也证明,自己一些小小的做法也应该是比较理想且有效果的,希望能与同行交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1.教师的趣味讲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乌申斯基更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高三语文的课堂内容大多数是很枯燥和死板的,教师如果一味地分析讲解,学生脑神经细胞会处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能够趣味讲解授课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这样也定能把学生牢牢吸引。比如,在导语设计上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尽快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文言文断句时,笔者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利用小故事激趣: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 ”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同学们的热情顿时被点燃起,都尝试着断句,这样笔者就在学生们的热情中顺利地开始了文言文断句复习。

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导语可以用小故事,课堂中间或快结尾的时候也都可以用小故事,只是要相准时机引入故事或笑话,一般都会起到比较不错的效果。一个小故事,一则小幽默笑话,往往可能比枯燥干巴的说理效果好很时多。当课堂气氛不好时,一个小笑话,一则小寓言比批评教育效果好很多。当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随机性,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对教师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在课后有意识积累一些哲理小故事、小笑话;其二,相准时机。

在高三语文课堂上,讲一些简短的故事是很必要的。故事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丰富的哲理性,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气氛,同时还是不错的作文素材。适时恰当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三语文轻松的课堂还有赖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语文学科基础知识零散琐碎,但又不能等闲视之。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所以笔者力求把传统的教学内容辅以新颖的教学手段,比如复习多音多义字,笔者把常用的多音字组织成可诵读易记忆且有趣的句子;例如,“模”这个字什么时候读mó,什么时候读mú,学生老是弄不清楚,笔者就把它编成口诀:模样 模板 模具 模子(具板样子),也就是说当“模”与括号里的字组成词时,均读mú;又比如,“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再比如,泾 经 茎(水丝草为jīng)颈 刭(自杀jǐng)径 痉孪 胫(其它jìng)等等。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再比如,复习名言名句,笔者给他们讲句子诞生的时代背景、相关人物的有关情况,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并喜欢听的,这样让他们弄清语句字面意义的同时知晓其中的内涵,从而在趣味中强化了记忆。

2.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一般为三分钟,前两分钟是演讲时间,最后一分钟是点评时间。至于演讲的内容笔者做了规定,立足于高考,积累作文素材。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朝着新型材料作文的方向发展。“收集素材,提练观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作文的前提。要写一篇好的议论文,前提是有大量的论据。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也很少通过其它途径去积累相关的素材。为了扩大学生的积累量,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的工作: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可来自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报道、科技进步、风云世界……在众多的积累材料途径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对必修、选修的课本进行归纳整合,收集有用的素材。高三的学生基本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他们轻视语文课本,认为题目都是课外的,课本根本就没什么用,所以语文课本往往束之高阁。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同样有不少人和事可以随手拈来,用于我们作文中,这样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学生都要对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并把成果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中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样既可节省大家的时间,又可以资源共享。

比如结合选修课本《论语》,高三(12)班的王杭萍同学整理的素材如下:孔子是当时的一位大学者,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因为他有改革天下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罢休。(可用于“理想”“抱负”等话题)。又比如,陈琳同学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这一形象分析如下: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而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方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适用话题: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等)。又如:宣津丽整理的如下:《滕王阁序》中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提示我们要珍惜将来岁月,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这个旅途中,难免有得有失,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放弃。无论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奋勇向前,一定会有希望的。又如:李轩同学整理的如下:“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及《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提示我们要善于借助外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善于借助他人或大家的帮助。任何辉煌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同学们将课本中的作文素材能过自己的整理,都能将之运用得恰到好处。

经典的素材源自课内,同样也来源于历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必有其可取之处,通过点评、模仿和借鉴,学生能从中可以汲取许多重要的写作素材,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笔者要求学生收集近三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对其进行鉴赏和点评,并把其中一篇当做美文呈现在课前演讲中。当然,更多更好的素材更来源于生活中,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只要学生是个有心人,他们都可以把从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用到我们的课前演讲中来。

演讲结束后,先让其他同学从演讲的仪态、语言的表达、演讲的内容以及材料的实用性等几个角度进行评价,再让当天演讲的同学说出其看法,把他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比如,他会就自己演讲的材料出发从多角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立意,选取一个最佳立意为文章起一个好标题,并写一个提纲。同时要列举出所用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力求用鲜活的论据,其它同学积累相关的论据,亦可当做自己的写作素材

表面上看,演讲似乎在课堂上浪费了三分钟时间,但这三分钟却会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围绕语文做很多事。比如,他们会把学过的教材从头到尾理一遍提前准备演讲材料,这样不仅熟悉并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使学生又能跳出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再加以提升。他们在整理好之后,还能挤出时间记下演讲材料并加以练习,因为,学生谁都想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样,演讲就既让学生们仪表大方、神态自然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尽情发挥。又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此外,因为要点评,所以听演讲的同学也会很专注,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这三分钟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师生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显示出极大的活动兴趣和热情,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这样的演讲还沟通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时如果我上课直奔主题,学生就会马上有意见:“演讲呢?”由此可见,这三分钟的演讲确实让他们对语文课有了期待。

猜你喜欢

课前演讲高三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论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的教学实践效果
如何提高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效性
作文教学三序曲
语文课前演讲问题刍议
我把高三写成诗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