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和使用差异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研
2013-04-29潘素梅陈金贤刘文杰
潘素梅 陈金贤 刘文杰
由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始终有一部分群体不能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他们大多是边远山区的农民和社会弱势群体。而基础金融服务的缺失又导致了各种形式的权力剥夺,使其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及时、有效地获得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金融服务,是这些人走出贫困恶性陷阱,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使金融服务渠道对弱势群体最有利的方法是,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未被覆盖的人。对此,从2009开始,金融当局的政策着力点放在了消除金融空白乡镇上,并提出了力争三年实现镇(乡)级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目标。相应的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缺失的困境。然而,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等依然是农村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对山东省农户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调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以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出发,来分析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现状。
山东省基础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
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实际需求情况,此次调研主要考察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汇兑结算、银行代理服务、贷款这四项基础金融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服务和满足了农户的需求。
本次调研选取了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较好的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作为调研地区,并以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及距区(县城)远近为依据,分层抽取了长清区双泉镇、万德镇、孝里镇等地区的8个村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了173户农户,完成有效问卷170份(表1是调研所在村的基本情况)。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该部分包括庭人口组成及健康情况、户主社会资本地位情况、家庭资源禀赋情况、家庭收入组成及支出情况等方面。二是农户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情况。基于农村基础金融全覆盖存款、贷款、汇兑结算、代理服务四个维度,该部分主要包括农户获取存款、汇兑结算、代理及贷款服务的方便程度,农户对于存款、汇兑结算、代理和贷款服务的使用情况及原因,以及家庭所处区域距县城、集镇、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农户本地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参与程度,对本地基础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农户金融服务差异
农户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的差异
图1是调研所在村庄金融机构分布状况。从本次调查涉及机构类型看,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主要由信用社、邮储行和农行提供,分别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3.68%,66.08%和22.81%,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占比均在7%一下。同时,从机构分布看,信用社、邮储行和农行在各个乡镇上大多设有网点,其中信用社还会在中心村设置自助服务点,而其他商业银行则集中分布在区(县),较少在乡镇一级分布。
农户基础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异
从表2可以知道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存款和代理服务是农户需求程度最高的两项金融服务,而农户对于贷款和汇兑结算服务的需求则并非普遍存在。结合农村现实情况可知,农户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因为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农民的借贷还处于生存性借贷结算,经营性借贷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同时较低的汇兑结算需求也说明,被调查农村与外界经济联系较少。此外,传统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得农民具有较大的存款需求。而较大的代理服务需求则与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密切相关,如部分地区通过邮储行、信用社发放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而农户所期望的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优先序调查也进一步表明了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农户最希望优先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是存款、之后是代理服务、再者是汇兑结算服务,最后是贷款服务。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现状要求,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从农户金融服务需求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优先序向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而不宜采取“全盘推进”、“一刀切”的方式,造成供需的不平衡或错位。
农户基础金融服务使用的差异
表3是农户基础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和农户需求相类似,被调查农户对存款、代理、汇兑和贷款四项基础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也呈现了差异化的分布。
存款服务使用情况及不使用原因。被调查农户中约有65%偶尔使用和经常使用存款服务。而对于极少或没有使用过的农户,其原因(见表4)主要在于没钱可存、没有把钱放金融机构的习惯、距离营业网点太远、有其他投资渠道等方面。这表明当地经济水平对农户存款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当地农户存款服务的获得障碍还存在着地理排斥和自我排斥。
汇兑结算服务使用情况及相关原因。被调查者中约有一半的农户从未使用过汇兑结算服务,而没使用或极少使用汇兑结算的家庭更是占到了被调查者的60%多。可见,汇兑结算服务在调查所在地的使用程度并不高。从原因(见表5)看,绝对数量的农户不使用汇兑结算服务是因为不需要,即农户与外界经济联系较少造成的汇兑结算服务需求的缺乏。因而相对而言,汇兑结算服务在农村地区属于一种选择性金融服务,只有部分有需要的人群才会使用。
代理服务使用情况及相关原因。从结果看,调查地区农户对于代理服务的使用程度非常之高,约有80%的农户会使用该项服务。而就内容看(见下表6),农户使用代理服务主要集中于领取国家涉农补贴、政府救济和补助金,其中约有76.22%的农户借助金融机构的代理服务领取退耕还林、种粮等补贴。可见在农村地区,国家相关涉农政策推动了农户对金融活动的参与。
贷款服务使用情况及相关原因 。贷款服务是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引发农村金融困境的主要原因。相比其他基础金融服务,被调查农户对贷款服务的使用程度非常之低,没有使用过贷款服务的农户占比达到了70.3%。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户自有资金已经满足需要(42.86%),且现在缺乏好的需贷款项目(24.11%)。此外,农户贷款还面临着没有联保或者担保人、申请获得批准可能性太小、抵押物缺乏等难题。换言之,从调查地区看,中国农村依旧存在着贷款排斥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是由自我排斥、营销排斥、价格排斥、评估排斥等多因素造成的。
另一方面,从农户贷款申请情况看,农户贷款申请的大部分都得到了批准。而农户之所以未获批准,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联保人或担保人、没有符合要求的抵押品、贷款用途不符合规定、还有贷款没有归还和年龄等条件不符合要求等方面。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户所面临的贷款排斥。
结论及展望
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使用状况呈现差异化。
首先,农户对于不同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呈现差异化。存款和代理服务是农户需求程度最高的两项金融服务,而农户对于贷款和汇兑结算服务的需求则并非普遍存在。结合农村现实情况可知,农户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因为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农民的借贷还处于生存性借贷结算,经营性借贷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同时较低的汇兑结算需求也说明,被调查农村与外界经济联系较少。此外,传统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得农民具有较大的存款需求。而较大的代理服务需求则与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密切相关,如部分地区通过邮储行、信用社发放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现状要求,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从农户金融服务需求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向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而不宜采取“全盘推进”、“一刀切”的方式,造成供需的不平衡或错位。
其次,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使用也呈现差异化。有相当部分农户不使用或者极少使用存款服务,不使用存款服务的原因则在于,没钱可存、没有把钱放在金融机构的习惯、距离营业网点太远、有其他投资渠道等方面;汇兑结算服务在调研所在地的使用程度并不高,汇兑结算服务在农村地区,只是部分有需要的人群才使用的基础金融服务;调查所在地区农户对于代理服务的使用程度非常之高;国家涉农政策推动了农户对银行代理服务的使用;贷款服务的使用程度非常低,考察农户不申请贷款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自有资金已经得到满足、没有好的项目、没有联保或者担保人、政府里没有熟人、申请获得批准可能性太小、程序复杂、抵押物缺乏等方面。中国农村金融贷款排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我排斥、营销排斥、价格排斥、评估排斥等是造成贷款排斥的多种因素。
针对中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差异化需求的特征,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农村金融的改革,不断探索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新方式,如探索多方位的金融供给方式,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破除传统的金融供给的单方面思维,按照供需有效匹配的原则,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向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切实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除此之外,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必须“跳出金融看金融”、“跳出农村看农村”,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建设、人文习俗及城乡二元结构等角度分析和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问题,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项目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163)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0411000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