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度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13-04-29刘明彦
刘明彦
国际经济形势
受就业市场改善和房地产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尽管美国2012年四季度经济仅增长1.61%(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较上季度增速回落近1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率为2.2%,但美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活力,预计美国经济将持续复苏,2013年可实现3%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就业形势持续改善,为拉动消费奠定了基础,而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2013年3月失业率为7.6%,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受此影响,美国消费支出创历史新高。考虑到美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2012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1.33个百分点,消费改善将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动力。二是经济先行指标PMI为51.3,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在经济收缩与扩张分水岭之上。三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回暖,将推动投资回升。2013年2月的美国成屋中间价为17.36万元,较2010年1月回升12%,尽管离危机前22万美元的中间价还有较大差距,但表明美国房地产市场这个昔日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行业已开始回暖。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属性和较长产业链,美国金融业将从中受益,而这将加剧市场的乐观情绪,加速经济复苏。
重债成员国已陷入衰退,欧元区经济短期复苏希望渺茫。作为区域统一货币代表的欧元,曾是区域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但不仅光环散尽,甚至成为“麻烦”的代名词,而英国等西北欧国家正在为没有加入欧元区而庆幸。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欧元区已连续三季度出现衰退,经济分别下滑0.8%、0.8%和0.9%。欧元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南欧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因实施紧缩财政(否则无法得到援助)在衰退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已连续五个季度衰退,2012年四季度下滑2.8%。作为欧元区两大支柱之一的法国,也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2012年四季度下滑0.2%。考虑到欧元区2013年2月失业率再创新高——达12%,高失业率与老龄化的双重打击,将使欧元区深陷衰退泥潭。
统一货币与独立财政的不兼容,使欧元区理论上已患上“不治之症”,欧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但目前欧元兑美元仍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幅贬值。欧元区2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仅为2%,物价稳定,表明欧元区经济并不像预期般糟糕,投资者仍对债务缠身的南欧国家通过救助和紧缩财政走出危机抱有幻想。只要国际投资者对欧元没有失去信心,欧元短期内就不会崩溃,欧元区经济也不会发生危机。
出口下滑和投资下降等因素导致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日本2012年四季度经济增长0.5%(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较上季度仅增加0.1个百分点,表明日本经济将陷入停滞。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主要原因:一是净出口拖累经济增长,2012年四季度日本出口同比下降5.7%,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滑,净出口拉动经济回落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增速回落,尽管日本消费保持了增长,但2012年四季度仅增长1.1%,连续三个季度回落,较一季度回落近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三是投资增速大幅下降,2012年四季度,日本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增长0.8%,较上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日本经济没陷入衰退主要归因于公共投资,2012年四季度日本公共投资增长19.6%,连续三个季度超过10%,刷新了公共投资增长的历史纪录。尽管日本经济目前陷入停滞,但考虑到政府灾后重建的公共投资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日元贬值(2012年10月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下跌22%),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出口,加之日本服务业PMI指数一直处于50这个经济荣枯的分水岭之上,预计今年日本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增速在1%左右。
“金砖国家”通胀压力上升,经济增速放缓。由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组成的“金砖国家”,目前的人口约占全球的50%,GDP约占全球的25%,因而成为新兴市场经济的代表,对世界经济复苏举足轻重。但数据显示,“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印度2012年四季度经济增长4.13%,尽管较上季度回升1.4个百分点,但全年仅增长3.2%,告别了之前8%以上的快速增长;巴西2012年四季度经济增长1.38%(不变价),虽然较上季度有所回升,但已接近停滞;俄罗斯2012年经济增长为3.4%,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创下三年来的新低;南非作为“金砖国家”中新添的“块”,2012年经济增长2.5%,不到危机前的一半。总之,除中国之外的“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正在放缓,由世界经济焦点变得平庸。更令人不安的是,“金砖国家”都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2013年1月,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CPI分别为11.62%、7.1%、6.15%和5.47%,不但处于高位,且有进一步上涨之势,“金砖国家”已滑至“滞胀”边缘。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未恢复正常增长前,尤其是欧元区和日本经济陷入停滞之际,外向型经济的新兴经济体,不论是“金砖国家”,还是高盛所指“迷雾四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土耳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但世界和平本身就是巨大的红利,考虑到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世界经济仍将保持3%左右的增长。
国际金融形势
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欧盟和日本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美联储维持超低利率水平不变,同时推行量化宽松政策。3月20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公告,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低水平不变,同时继续实施现有量化宽松政策,即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拉低长期贷款利率,推动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复苏。美联储维持现有货币政策不变的原因在于:美国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2013年2月份失业率为7.7%,高于美联储6.5%的目标值,美联储希望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改善美国就业状况。美国通胀仍在合理范围之内,美联储认为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胀。2013年2月,美国CPI为2%,逆转了连续3个月回落的趋势,但美联储认为当前物价水平仍在可接受范围内,预测通胀率在未来一到两年,不会超出FOMC的长期目标(2%)0.5个百分点,并认为市场的长期通胀预期依然稳定。在货币政策表决中,堪萨斯城联储主席艾斯特·乔治 (Esther L. George)反对FOMC的货币政策行动,原因在于担心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的货币融通性措施会提高未来经济和金融不平衡性风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升。但其他11位货币委员会委员均对宽松货币政策投了赞成票,可见美联储将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置于抑制通胀目标之上。
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水平不变,独立财政使量化宽松难以实施。2013年3月7日,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再融资操作利率(欧元区基准利率)0.75%不变,并将隔夜贷款利率、隔夜存款利率依次维持在1.5%、零不变,连续第8个月“按兵不动”。尽管在2012年7月,欧洲央行行长吉拉德不顾德国反对强行通过了主权债务收购计划,但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和财政状况差异巨大,从财政稳健的德国到“风雨飘摇”的希腊,甚至新的危机中心塞浦路斯,对于应该收购哪个国家的债券?是优质无风险还是处于危机边缘的垃圾债?应该收购多少?如何实施?欧洲央行并没有明确下来,加之德国央行作为欧洲央行的最大股东,反对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买单,最终导致量化宽松政策流于形式。与美联储的“充分就业”货币政策目标不同,欧洲央行更多考虑的是欧元币值的稳定,以防止欧元崩溃,由于短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无解,加之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击,加息和宽松政策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未来欧洲央行将维持当前货币政策不变。
日本实施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元对主要货币大幅贬值。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0.1%不变,并引入2%的“物价稳定目标”,取代此前1%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另外,日本央行宣布延长原定于2013年底到期的101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决定从2014年开始,每月买入13万亿日元金融资产。其中,10万亿日元为短期债券,约3万亿日元为国债。日本银行大胆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基于两大原因:一是日本2009年以来再度陷入通缩陷阱,通缩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二是日元升值降低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日本出现连续贸易逆差。日本从2008年开始仿效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的资产规模从约100万亿日元飙升至目前的165万亿日元,升幅超过60%。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日元兑美元从2011年10月开始贬值,从1美元兑75日元贬至目前的1美元兑94日元,贬值率约26%。尽管如此,2013年1月,日本仍出现了1.6万亿日本的贸易逆差,CPI下滑0.1%,贸易逆差和通缩短期未能逆转。预计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将与美国同步,在美国没有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前,日本不会终结当前的货币政策。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道·琼斯指数创下危机以来新高。尽管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理论上使美元面临贬值压力,但日本无限度的量化宽松政策使日元贬值更具“想象空间”,而欧元崩溃的风险使非欧元区投资者敬而远之。由此,当前国际储备货币除美元外已无其他选择,加之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尤其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都吸引国际资金流向美元资产。自2011年8月以来,美元指数不断攀升,由74升至当前的83,升幅超过10%,表明美元对主要储备货币已大幅升值。受美国经济复苏、市场流动性增加和美元走强影响,美国股市屡创新高,并于2013年4月11日报收于14865点,超过了金融危机前14198的历史高点。
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的美国银行业已基本恢复“元气”,作为美国银行业代表的花旗集团,在危机中股价曾跌至1美元,目前已回升至44美元之上,保险巨头AIG(美国国际集团)股价也从危机中的不到1美元,恢复至目前的38美元,离危机前的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总之,美元和美国股市正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
国际金价暴跌创两年新低,黄金泡沫开始破裂。2013年4月12日,纽约金价大跌5.62%,下跌88.9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476美元。4月15日,纽约金价再度重挫126.8美元,跌幅为8.45%,报收于每盎司1374美元。仅两个交易日,纽约金价下跌超过200美元,跌幅超过14%,创下23年来最大跌幅。从2011年9月6日金价创下每盎司1923美元的高位,到2013年4月15日,国际金价累计跌幅已高达28%。如果以跌幅30%为泡沫破裂的标准,黄金泡沫已经破裂。保守来看,黄金牛市已经结束,转入熊市。
关于此次金价暴跌的原因,主要在于:
持续十多年的金价上涨客观上有调整的需要。自1999年8月以来,金价上演了“黄金十年”,由每盎司252.55美元涨至1923美元,上涨6.6倍,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炒家获取了巨额盈利,更传闻高盛从美联储借入黄金卖空。因此,国际炒家在变现多头盈利后有反手做空的可能,盛传此次卖空的主力机构是美林和高盛。
美元的走强抑制了金价上涨。研究证明,国际黄金价格走势与美元币值呈负相关。出于避险和保值需要,金融危机以来,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买入黄金以求保值,推动国际金价的大幅上涨。但随着美国通胀压力的加大,美国停止推行量化宽松政策,近期美国失业状况有所改善,加之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加剧,美元指数自2013年2月以来持续走强,到4月初超过80点,涨幅超过10%。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反对美联储持量化宽松政策呼声不断,都支持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走强,这也抑制了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
塞浦路斯央行可能抛售黄金的传闻是本次暴跌的诱引。本轮金价泡沫的推动者之一是各国央行,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的官方黄金储备净增加了1695吨,同比增长6.3%。其中,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央行共增加黄金储备1100吨。塞浦路斯爆发银行危机后,有传闻称塞浦路斯央行准备抛售黄金储备应对危机,但塞浦路斯央行仅拥有13.87吨黄金储备,悉数抛售对市场也无太大影响,但市场担心债务沉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也会“效仿”抛售黄金,而这些国家央行的黄金储备合计2800吨,将会造成国际金价将大幅下跌。
总之,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金融市场复杂多变,各国都需要通过审慎宏观政策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中国也不例外。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