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和实验稿的对比
2013-04-29邱云清
邱云清
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含“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在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这次保留了原课标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
(一)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删去了以下知识内容: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 为进一步理顺知识线索和联系实践,增加了以下知识要求: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三)对某些知识要求的行为动词层次继续了微调。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改为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四)进一步明确某些条目的具体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1.把实验稿中“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明确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2.明确提出知识要求:“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删去第(2)条,“评估积极、消极影响”的要求具体落实在1.2.4、3.6.3中;“交流当地环境资源利用意见”的要求具体落实在1.1.4、1.4.2、3.6.4 中。
对熔点、凝固点、沸点以及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等知识,提出明确要求。
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现象,改为说明水循环现象。(行为动词和要求匹配。)
(一)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删去了以下知识内容: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 为进一步理顺知识线索和联系实践,增加了以下知识要求: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三)对某些知识要求的行为动词层次继续了微调:
1.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现象,改为说明水循环现象。
2.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改为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改为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4.用比热容“解释”现象改为“说明”现象。
5.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改为知道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四)进一步明确某些条目的具体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1.“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对以上知识,提出明确要求。(实验稿是“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 明确要求:“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实验稿是 “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
3.对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只要求“列举”,不要求“说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