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金融改革的微观解读

2013-04-29欧阳韶辉

银行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温州市温州金融

欧阳韶辉

2013年3月28日,是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一周年的日子,回顾一年来温州金融改革的一些情况,意义重大。

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波及到许多投资过大、战线过长、借贷过度的企业。2011年以来,温州的民间借贷风波引发了企业主“跑路”现象。国务院审时度势,批准温州进行金融改革。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12项,包括1个规范、7个发展、4个建设,即规范民间融资;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业务、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地方资本市场、债券产品和保险业务;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目标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历史上温州金融改革有过多次经验。1984年新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开办的金融机构(温州苍南县人方培林开办的“方兴钱庄”)第二天就被迫摘牌。1986年杨嘉兴、苏方中分别创办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信用社;1988年省人民银行批准温州设立16家农村金融服务社;1992年温州苍南县成立第一家农村合作基金社;1999年温州市政府与人民银行采取果断措施要求“两社一会”分步骤退出市场,2001年前述“新兴金融机构”全部退出。2002年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但改革未深入实施。2008年温州启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被叫停。这一次的改革情况又如何呢?

温州金融改革阶段性成果与瓶颈

温州本次金融改革受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各直属机构给予很多关注和指导,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温州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做了很多工作,有了阶段性的进展,不少工作面临突破。具体工作温州市金融办已有通稿公布,下面主要谈谈工作进展和瓶颈问题。

体制机制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有了更强的组织保障。浙江省委、温州市委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省、市两级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充实了力量,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进一步建立了监管联动机制,监管协调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提升。本次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温州市金融办公室(下称“金融办”)代表地方政府履行金融改革协调职能,强化了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成效比较明显。在金融发展方面,金融办主导机构发展规划,并直接推动实施,以政府行政指令指导推行,各项工作力度更大。在风险防控方面,在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之下,为维护温州地区经济金融稳定,更是最高规格、最大气势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政府引导、呼吁广大银行业及金融机构以实际行动支持部分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共同化解金融风险,所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并与监管部门一道采取切实措施,创新还款和信贷方式,不抽贷、不压贷,尽可能保证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仍有希望、有生机企业的资金周转,创造性地强化了温州市经济社会的资金链条,极大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其次,政府出资成立转贷基金、行业共同出资成立周转基金,与监管部门、银行业一道,多位一体,解放思想,共谋出路,齐心协力,抱团取暖,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再次,温州市委以四套班子领导为首,成立几十个扶工兴贸、化解风险工作组,深入各区(市)县,深入各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一企一策,各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理思路、出点子、解难题,为困难企业谋求生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极大地推动了温州经济社会稳定,及时、准确、迅速地化解了这场债务风波。最后,政府引资、引智、引技多方面结合,建立多个起点高、有特色的高新科技园区,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大力扶持中、高端产业发展,强力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引导企业集约化发展,从本源上解决经济困境。

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本来社会信用是非常好的,但在大面积、全方位的经济困境中,社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人人自危,自然容易信用“崩溃”。金融改革以来,政府积极有为、加大引导;监管锐意创新、全力推动;金融机构识大体顾大局、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广大企业主和企业讲道德、积极谋求生存;温州市信用体系状况有了新的提升。

全方位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大了组织建设力度。各区(市)县均成立基层金融办,大大充实力量,强化了对县域金融、基层金融的监管。二是将现有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金融部门纳入政府监管范畴,金融监管广度有了新的提升,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类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地方整体金融视角更加全面。三是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了整合,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信息共享,进行数据和系统集成,“块块管理”有了新的进展。

金融市场体系有了新的加强

首先,开设温州金融改革广场,强化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的平台作用,鼓励新设机构在金融改革广场积聚,在产业整合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一年来筹建26家,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再次,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良性发展。一年来新增6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最后,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较快。一年来新增9家,对农村金融服务做了一些探索。

融资体系建设有了新的推进

其一,民间融资规范化取得新进展。全市4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开业运营,定期发布温州民间借贷价格即“温州指数”。其二,直接融资有了新的进展。一是推动4家企业上市。二是成功实现市域铁路S1线15亿元债券募集。三是推动温州银行增资扩股和农合行改制。四是积极推动企业债发行工作。其三,进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

温州金融改革遇到的瓶颈

目前温州金融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遇到的瓶颈也比较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方面都有。金融方面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纯”民间正规金融机构的缺失;二是对民间“编外”金融机构的管理,政府引导和管制存在内在冲突;三是金融发展和监管存在固有矛盾;四是金融监管协调出现新的复杂局面。

启示与借鉴

形成本轮温州经济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其“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创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不少人挣得了“第一桶金”,个人开创的事业也“风生水起”。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个体对财富的追求是执着的,到处“铺摊子”、赚“快钱”的投资扩张也是无止境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仅有相当于首付的钱或很多人凑足首付的钱,个人就敢买下一幢大楼,所以在楼市长期快速上涨中温州人财富急剧“膨胀”。因为“快钱”好赚,进而又推动了人们脱“实”向“虚”,热衷于炒房、炒矿、炒农产品、炒稀缺“资源”(酒、红木、字画等),大家无心做实业。企业“低小散”,优强企业较少,产业没有做大做强,温州经济近十年来已经落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政府“无为而治”,充分调动民间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市场的作用,确实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后遗症也很明显: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产业基础也比较薄弱,信用膨胀十分明显,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民间借贷比较猖獗。温州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欠账太多,最终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被迫经济转型,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背景下,终因产业基础不牢而无法及时调整从而引发信用困难。

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最近几年,温州市用意深远、构思宏伟、不遗余力,大刀阔斧力推改革,但在欠账较多、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夯实基础、做实产业、积攒后劲。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打造成服务型、效率型、市场型、廉洁型政府。二是要建设好务实温州、文化温州、法制温州、信用温州。三是要引导好、培育好、呵护好、推动好中高端产业发展。四是要孵化出一批勇于创新、敢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优强企业。五是要培养出一批有礼、有为、有胆、有识的新型企业家。

本轮温州金融改革的反思

本轮温州金融改革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这都得益于政府重视、组织严密、部署周密、措施得当、推动得力。在经济发生较大困难后,仅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遏制了经济下滑趋势,效果比较明显。但也有值得反思之处:一是区域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大局,在小地方做一篇大文章。二是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以及各项工作推行的力度,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分。三是在政府对微观活动的参与中,度的把握十分重要。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各类机构的引导,确保正规金融机构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编外”金融机构也应规范发展,即发展中时刻体现监管;另一方面,政府也不宜过多、过深地参与微观经济活动,让微观主体们更加“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以监管来服务发展。四是着眼长远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尤其是在 “条”、“块”关系处理上,既充分尊重并发挥“条”的积极性,让“条”主动把政策、资源向“块”倾斜,又调动“块”的积极性,雷厉风行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实,“条”、“块”协作把事做好。

(作者系温州银行副行长)

猜你喜欢

温州市温州金融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难忘九二温州行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