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急难重 出手获胜归
2013-04-29通讯员王玉鑫
通讯员 王玉鑫
短短365天,高质量完成国家科研生产任务174项,形成技术创新成果72项、管理创新成果49项、党建创新成果33项,在突破急、难、重任务方面取得新进展77项——这是上海航天局2012年“党员责任团队”主题实践活动结出的硕果。2012年,上海航天局党委以完成急、难、重任务为落脚点,建立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针对重点型号、重大任务和重要攻关项目,组建党员责任团队208个(全局有27家基层单位、174个党支部、378个班组参与该项实践),通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团队攻坚克难,有力促进了上海航天局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由于保密等原因,无法一一展示我局评选出的2012年十佳党员责任团队风采,只介绍以下三支有代表性的责任团队。
急——任务之所急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制造关键成套装备与工艺创新党员责任团队:要在短短50天内完成某重要课题申报立项,拿出包括三套装备的项目建议书、经费预算书等材料,这在以往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题面前怎么办?党员带头干!主要负责该项目的第三研究室立即组建一支“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制造关键成套装备与工艺创新党员责任团队”,确立“苦干50天,确保高质立项”的团队口号。团队25名成员中有24位党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憋足了一股劲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50天的时间里,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是立项申报的牵头单位,不但要承担一些设备指标设定、经费预算的任务,还要负责组织协调各家单位的工作。各工作小组一一对应每个参与单位设置技术负责人和联系人,实现点对点的对位协调。如策划其中一项加工装备时,机床主机研制、激光加工、组装联调需要分别与三家单位就各项指标反复论证。技术负责人姜勇在不到50天内与三家单位共进行了30余次的现场交流,电话、邮件更是不计其数……
在最终的项目答辩会上,十二位评审专家均给出高分,项目顺利通过答辩,批复经费8924万元。一位专家感慨道:“看完这500多页的项目经费支出说明,我还以为是10个亿的项目呢……非常翔实、非常具体,是这几天申报项目中编制最好的。”
难——突破蜀道之难
上海航天技术基础研究所IETM党员责任团队:IETM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武器装备综合保障领域,即编制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通过运用多媒体和人机交互技术,将技术文件和资料更直观、形象地展现给用户。在许多发达国家, IETM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并带来巨大收益。然而在我国,IETM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难题没有突破。上海航天技术基础研究所主动出击,成立了IETM党员责任团队,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IETM在我国几乎是全新的一种概念,没有前人的脚步,一切都将从零开始,困难重重。面对困难,责任团队负责人陈春萍说:“第一代探索的人总是白手起家。没有资料储备,我们就去找、去学。”就这样,党员带头,一方面通过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强化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学习模式,到用户单位、有关高校等地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技术资料,掌握项目需求,了解研究现状。在IETM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每周定期分析IETM技术平台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那段时间,常常能看到团队成员为某个技术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通过这样不断研讨、归纳和总结,一套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很快出炉,并形成了规范性文件。在党员责任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研制要求》、《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信息采集要求》、《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功能和样式要求》和《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交付、部署、更新要求》等几份规范的编制,为后续型号任务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有新成员融入这个团队,团队用党员与积极分子、博士与新成员结对的模式,帮助新成员快速提升,也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合力。新成员王凌说:“这是一份愉快的工作,感觉自己成长特别快,被信任。探索新知的感觉很好。”团队中的林靖和齐宏恩受到党员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以及团队团结向上的氛围的影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先后发展为预备党员。
重——创造重于泰山的价值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工艺技术党员责任团队:面对运载型号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载人航天三期研制以及民品领域大量新产品的投产,该厂一车间的机械加工任务量为历年之最,为此车间成立了“工艺技术党员责任团队”,主要承担着各型号零件加工的工艺编制任务以及车间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过去,车间的老师傅们都有一个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那就是很多想法及思路在脑中形成,但是每每想要落笔时就觉得无从下手,这样就导致很多宝贵经验没能有效推广。该责任团队负责人朱理刚认识到:要突破更多关键技术,首先要将老师傅在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加工方法、自制工装的设计绘图等总结出来,使老师傅的经验能够整理成文,共享与创造知识。在责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基于老师傅工作经验整理的40篇论文应运而生。团队中的年轻党员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比教科书更好、更生动、更有针对性的教材。”而事实上,这些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承力壁板是新一代运载火箭贮箱上的重要结构件,材料为LY19,零件加工易变形,采用传统的化铣加工,生产周期长,尺寸无法保证。为满足设计要求,针对产品特性,责任团队利用老师傅马伟明总结的经验,加之严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设计了壁板机铣架工装,解决了壁板经钣金滚弯后仍存在的圆度误差及弹性变形的问题。目前主承力壁板滚弯后在镗铣床加工,单件加工时间由近100小时缩短至70小时,生产效率提高了30%,同时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为后续装配、焊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至今,该责任团队已解决车间工艺技术问题50余项,其价值不可估量,为型号科研生产铺平道路;申报局级以上课题6项,国家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