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混杂”媒体日有点乱
2013-04-29陈莉
陈莉
日前,某大型汽车展览会盛大落幕,给广大媒体朋友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酷车美模,而是“人多”。人多是谓喜事,然而,当特定日期人数得不到控制,媒体日和专业观众日徒有虚名,人员混杂,这就不再是喜事了,而“媒体日形同虚设”更是屡次在全国几大城市的车展上暴露出来并多次为媒体所抱怨。难道国内的展会确实是人多就行吗?什么样的展会需要媒体日?媒体日和专业观众日限制进场观众是否有必要呢?
首先,什么是媒体日?什么是公众日呢?没有找到成文的词条解释,笔者总结了一下:所谓媒体日,就是只针对媒体开放的时间,是给媒体清净的采访和拍摄、收集新闻素材的时间,一般为展会开始的一到两天。媒体日主要是交流宣传,有一些技术方面的解释;媒体日可以提前观展,重点是发布,只展出即将量产的首发车、昭示方向的概念车,车与车间的空档较大。而公众日则是只面向广大受众开放的时间,主要是观赏,公众日则是尽量多摆展车,年度改款也是“主角”,以方便销售与客户调查。也就是说媒体日仅限媒体参加,而媒体同时还可以在专业观众日和公众日参观并进行不同层次的采访;而普通观众只能在公众日进馆参观,原则上是不可以进入媒体日和专业观众参观日的。
那么,媒体日究竟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呢?对此,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泽炎认为“一个好的展会需要有媒体日。应该这样(设置媒体日),这是符合国际管理规范的。因为媒体需要一个相对清净的环境进行专题的深入报道。”一般到展会的后面几天,展台就已经不是很光鲜了,很多外国车模和优秀车模也会换成普通车模,而参展商的领导也基本撤退,只有些经销商的接待人员在场,节目也有减少。所以,要保证高质量的报道,就需要设置特定的媒体日。有专门的对接人员与媒体交流,从而保证不会因为媒体去面对一些“一问三不知”的销售人员而浪费了媒体资源。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理论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褚祥银指出媒体日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宣传作用。他告诉笔者:“因为参加展会的毕竟是少数人,但是通过媒体的宣传,能够将宣传效应放大几倍、几十倍,从而真正扩大展會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媒体日的作用至关重要。”
此外,媒体日设置还能有效分配参展商工作人员的工作,如果没有媒体日,或者媒体日混入了部分观众,则会造成参展商的工作人员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一边是需要配合做宣传报道的媒体,一边是请教各种问题可能促成消费的观众,二者均不可怠慢。那怎么办呢?设置媒体日和公众日。这样就能有效分散媒体和普通观众的接待工作,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接。一不误宣传,二不误销售,两全其美。
那么什么样的展会需要设立媒体日呢?陈泽炎指出,类似车展、服装展、珠宝展、航展等的展会需要设置媒体日,而其他的展会则不需要。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公司董事长潘建军则告诉笔者:“产业主导型的展会需要专业观众而需要专业观众日,以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市场主导型的展会则需要媒体宣传故而需要设置媒体日,以方便和吸引更多的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他还说:“作为北京、上海的车展,定位是市场推广型的展会,理应开辟并设置好媒体日,否则长此以往展会的参展价值一定会降低,一旦失去现在大市场的支撑,恐怕就会露出败象。”
当然,也不乏有少数人认为,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多开一天媒体日就得多一天的租赁费用和浪费一批人力。但是,在宣传效益面前,这些经济利益似乎就有些微不足道,因为宣传的回报带来的将是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既然媒体日的设置有这么多的益处,那为什么近年来众多大型车展均出现媒体日人员混杂,媒体日与公众日混为一谈的现象呢?陈泽炎表示:“这是因为一些‘关系户的存在和‘走后门的结果。”因为很多普通观众认为媒体日人少,方便参观;还有人认为媒体日的活动比普通观众日精彩,想方设法挤进媒体日。这才造成了媒体日或专业观众日鱼目混杂的局面,也扰乱了媒体的专业采访。
在国际上,又是如何理解媒体日和公众日的呢?
以北美国际车展为例,与国内车展相同的是它同样设有媒体日和公众日。据了解,北美国际车展的前三天为媒体日,这三天里你在展览会所在地科博(COBO)中心,除了各企业展台上的工作人员就是记者,别无其他闲杂人等,主办方有着严格的把关。而笔者了解到的是由于北美车展不以现场成交量为主,主要展示新车型、新产品,树立产品品牌,因此各家企业看重的不是普通观众的人气如何,而更侧重于媒体报道的宣传作用。媒体日的设置和严格把关则是很好保障媒体宣传的重要方式。
再来看看我们国内的展会,例如车展,无论是展示车型还是技术,非要搞得热闹非凡,观众数量也成了展会相互攀比的砝码之一。褚祥银指出:“国外的车展远没有中国的热闹,中国的车展太过热闹了一些,这也分散了大众对车本身、车技术的关注。”事实上,从长远利益来看,媒体的宣传效果远比现场的人气和交易量来的深刻。而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就不能无视“人员混杂”乱象,否则媒体日的实际意义将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