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后进生的课堂教学探索
2013-04-29江勇
江勇
摘 要:从分析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不足,认识到教师在帮助后进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尝试探索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后进生;课堂教学;教师作用;学习兴趣
前段时间读到福建长乐林华民老师编著的《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书中选择了数百个经典的教育案例,从父母育儿、教师提高、学生成长、青年成功、公民修养五个角度对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倡议和忠告。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其中的“教师提高篇”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联想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特别是针对后进生的教学帮助,让我思考了很多,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也算有所收获,与大家交流。
一、 信息技术课堂常规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我们当前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因循教材,设置目标,安排任务,围绕目标和任务,演示重点操作环节或讲授目标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实践完成或课堂知识检测。整个备课、授课和评价都是一个层面的,名义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其实只针对了中间的一部分学生,头尾都没有顾及到。模块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了教师的教授,而不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
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体现在课堂作业的辅导阶段,告诉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原理,解决其技术层面的问题;另外就是迫于会考压力进行的考前辅导了。到最后,后进生还是后进生,其信息素养依然不高。
二、对教师作用的再思索
林华民老师在《启示录》中提到:“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学校是什么地方?是增长人的智慧的地方;是诞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地方;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
教师的任务很重大,也很难。但我们必须时刻铭记:我们的任务不止是教书,更在育人。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帮扶者,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更是我们的工作之重,也是最艰难的一件事。回头想一想,这些年,我对他们关注了多少,具体做了哪些事?在我们自认为已经做了很多事以后,有时就只剩下限制他,要求他不要再给我惹事,添麻烦了。
但是,对他们一贯的帮助,才是我们作为灵魂工程师的真正职责所在。让我们最感动的也是那些当年给我们惹麻烦的学生,成人之后来学校向我们讲述他们的近况,回忆当年我们是怎样批评教育他们的情景的时候,发自内心的“谢谢您,老师”这句话,让我们受多少苦,忍多少气都值,也给我们再添战斗的勇气。
三、提高对后进生的课堂教学辅导效率的思考和探索
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由于智力类型差异,接受、理解和操作能力存在偏差。另一种是由于成长环境影响,智力因素正常,但意志力差,缺乏学习动机,懒散没有目标。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焕发自信,激昂斗志。
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扎实宽广的教学素养是关键,其次是具体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另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必不可少。
1.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关键
林华民老师在《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提到:“决定一位教师是否成为好教师有“两基”素质:一是所教学科的基本专业素质,二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部分教师虽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却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换句话说,他们拥有满腹经纶却无法顺畅地传递给学生;他们常常是解题高手,却缺乏课堂组织经验;他们有很好的讲授功底,却没能更新教育观念……”
要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先让学生不排斥我这位老师,当然喜欢甚至崇拜就更好了。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一个勤勉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对学生负责、热情。从而也决定教师在业务上主动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博览群书,积极尝试新鲜事物。只有当我们有了丰富的储备,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富有变化,蕴含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不是只有沉闷的讲练、高压的维持。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形成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达成途径
首先,课堂要成为吸引学生兴趣的地方,或有炫丽的任务范例、或有丰富的资源、或有对他们生活经历的触动,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要让学生一开始就明晰本节课的目标、方向。如在“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板块,对应的是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我就重点花力气设计出新颖有冲击力的范例作品:有丰富版式和图形装饰效果的电子报刊、让人耳目一新的图表报告、富有创意动画效果的幻灯片作品。
其次,为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准备丰富的媒体资源或环境。
例一:通过指纹和虹膜识别进入某安全中心的影像片段;让学生在教师机上实验语音输入的体验;现场扫描并将图片文件分发给同学进行OCR识别的体验。通过这些素材,丰富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体会其特点、优势和不足。
例二:在进行选修模块3《网络技术应用》IP地址的教学环节,为突破对二进制计数规则及转换方法这一难点,课堂伊始,念念叨叨:“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为天, 坤为地,……”,再偌大的一张八卦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认识三位数的二进制并研究其关系,从而让理解力薄弱的学生轻松地理解和记住了IP地址的实质和书写的要点。
我们从图1的“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多维的视听刺激比单纯的语音输入,学习效果要好得多;粗线以上基本是以老师的输入为主,学习效率低;粗线以下主要以学生的输出为主,学习效率高。但没有输入哪来输出,所以教师就要着重考虑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的方式方法,要以最佳的方式作用并促进学生内化,然后通过输出来应用强化。所以,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学生活动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是基于个人可测评的,而不是部分学生的集体回答。
第三,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
学生的学习层次是绝不相同的,所以我的课堂作业任务就绝不只有一个标准,至少分为两个层面:基础要求和拓展提示。基础要求是所有人作业中必须体现的,面向最薄弱的学生和课标;拓展提示就是给学生一个创作的方向。
如在必修模块的第二章,我设计的任务是制作一份家庭自助游的旅行计划,基础目标是包含去哪,怎么去,怎么回(具体的时刻),大致的旅行线路等内容;拓展要求就有:具体的食宿安排、当地景点的看点或背景知识等。在程序设计教学板块,我的考虑是让学生完整地体验程序开发的过程,理解计算机‘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阶梯任务,逐次形成一个带文本框输入的Sin函数图像绘制程序。基础要求就是能接收用户的参数输入,并响应绘制对应图像,拓展要求就包括能动态呈现绘制过程、能对比呈现图像偏移关系等。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后面开始的数学学习中帮助很大。
第四,多样的课堂组织手段,促进后进生的学习。
我现在一般的课堂组织中,都先有5-10分钟的网络开放时间,学生可以上网处理自己的一些网络事务或阅读新闻;或补充完成上一节课没完成的作业,或查看本节课的学案,让后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补习和预习;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步骤屏幕录像,放在服务器的一个共享文件夹下,供他们反复查看,为后进学生指定技术支持对子等。对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内容,我们开发了一个随机抽号的小程序,提问面向全体,回答却是个人,随机抽号,每个人都必须思索,你可以翻书,也可以讨论,时间上对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段。课时结束前,必须与学生一道,回忆本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做了什么,知识框架是什么,内涵是什么,拓展是什么。邻近下课,一般同学的注意力、思维又活跃起来,这时帮助他们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从粗到细,将知识点内化。
3. 关注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林华民老师在《启示录》中提到。“教育的智慧在于引导学生勤奋学而不在于自己使劲教。”诚然,我们学校教育目的就是传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做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单单考虑我们自身如何教,而是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
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就必须关注他们不同的内在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或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或增强他的学习信心。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有一个叫万国的同学,由于机房没有屏蔽网页flash动画,他就爱玩些flash小游戏,并想办法逃避教师的广播教学。在下学期中,我们与厦大的在校研究生合作,成立了一些兴趣小组,我把他吸收进了flash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他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学习兴趣浓厚,从一个传授游戏经验的专家变成了一个传授flash动画技术的专家,其他课堂学习面貌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还有一类懒散的同学,不是因为学习任务不具有挑战性,而是自身缺乏斗志,逃避学习。基本的做法就是督促,激励。在他们作业阶段,经常性地巡查到他们座位,对个别问题进行帮助和作业进度督促。在全班性的作品讲评阶段,故意多花时间点评他们的作品,夸奖其作品的优点,有时也请他们介绍一下自己作品的某些技术亮点,让他们赢取掌声和喝彩,获得成就和瞩目感。对因态度不认真而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必须严肃地批评,但也尽量寻找可肯定的地方之后再批评。
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第一次作业,记载一个起始分数,并在我的教学手册里,为他们建立档案,记住他们的座位,在周围的同学中,为他们指定一个结对子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多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一是由于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二来也让他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在作品的完成阶段,明确告知基础目标是哪些,建议他们向结对子的同学请教,一般这样的同学缺乏自信心,也较内向,一般不主动问老师,通过积极与同学交流,同时也为心灵打开了一扇窗。同时,我在他们身边多走动,给予及时的指导,对他们的一些较共性的问题,再通过投影等方式进行再辅导。在作品的讲评阶段,一定要特意地指出他们作品中的成功点,加以肯定,每次的打分尽量递增,绝不能比上次低。在《启示录》中,林华民老师发出这样的呼声:“多给孩子几分吧,你所给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孩子的明天,家庭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未来”。
总之,我们要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创造成功者的课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成为教学组织和媒体提供者、心灵成长的导师。让课堂教学逐渐从老师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地利用资源,开展有及时指导和督促的主动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