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的几点体会
2013-04-29蒋静文
蒋静文
导学案的设计能够体现课堂知识的结构体系,是学生反思、质疑和小结的文本材料,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路,并可以作为学生日后巩固复习的依据。使用导学案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课堂容量
导学案一定要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既不能多,也不少。特别是在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时,宁少勿多,这样有利于学生适应和撑握导学案的用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握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一课时的学案内容。
二、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把书中的知识点、解题思想等转化为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和演绎的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在知识问题化的过程中要遵循几个原则:
启发性原则。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如在设计乘方运算导学案时,只问什么是乘方运算?学生就会只通过阅读教材,回答出“乘方是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不能深入进行思考,也不能真正地理解乘方的运算。如果在这样的问题后面加上“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就会积极思维,并能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明确性原则。在设计导学案问题时,一定要有目的明确,让学生知道你设计的问题从哪个角度去回答,不能让学生不知所问。如设计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这节课的导学案时,如提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哪个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提问“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对称图形吗?是什么对称?它的开口方向和哪个系数有关?”,学生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进行探究,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开放性原则。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设计同底数幂相乘时,可以出示一些同底数幂运算,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计算的规律,自己归纳出法则。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主思维的空间。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落到实处
归纳与反思是导学案的又一重要作用。有些学生学习时不能及时反思,及时复习,从而导致课堂学明白,课下不会做的现象出现。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就要在重难点和解题思想处设计反思与困惑,让学生及时反思,找出自己学习上的成就与不足,这样在课堂展示时就会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导学案设计要有层次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阶梯性、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要有梯度,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并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导学案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导学案练习要及时,难易要适度
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对应性练习应以基础为主,要紧扣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及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达标检测中,可适当出一些有梯度和难度的习题,但不要过多,主要给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拓展和提高。
(责任编辑 史玉英)